華文網

山西貧困縣浮山借助消費升級煥發鄉村生機

山西浮山借助消費升級煥發鄉村生機。 李新鎖 攝

中新網臨汾4月25日電 (記者 李新鎖)25日,地處太岳山南麓的山西省浮山縣,來自省內外的遊客品嘗地方小吃、探訪古樸鄉村。借助消費升級契機,這個省級貧困縣的青山綠水、古樸村落煥發生機。

當天,浮山縣2018年印象田園鄉村文化旅遊正在進行,當地打出“享田園風情,品廚鄉美味”的招牌。

山西浮山借助消費升級煥發鄉村生機。 李新鎖 攝

在浮山縣小郭村內,身著各式騎行服、頭戴頭盔的騎遊者結伴巡遊,或拍照留念,或品嘗美食。在小郭村口,數十個溫室大棚內,時令蔬菜、水果生長旺盛。扶老攜幼而來的遊客正忙著採摘、品嘗。在小郭村文化活動中心,浮山木偶、四弦書、高蹺等“非遺節目”正在輪番上演。

其間,包括刀撥面、手擀面、燒麥等在內的特色麵食表演,

成為當地一項特色活動。

據浮山縣廚師協會會長石防震介紹,自古以來,浮山就盛產廚師。清朝年間,浮山人在京城開設燒麥店,因為口味獨特、做工精細,乾隆皇帝賜名“都一處”,名動京華。這種基因一直流傳至今,浮山人業繼承了先輩擅做麵食的傳統。

據不完全統計,在總人口僅有13萬的浮山,常年在外從事餐飲的人員就有6000餘人。浮山廚師遍及中國各地,

廚鄉一說由此而來。

當地政府人士周磊說,因為污染少、氣候適宜,每到夏季,山下諸縣的遊客時常前來避暑度假,順便品嘗浮山小吃。鄉村旅遊興起後,日漸荒涼的鄉村重新聚攏了人氣。

山西浮山借助消費升級煥發鄉村生機。 李新鎖 攝

東陳村地處浮山縣城東南約15公里處,

村民大多姓李,同宗同族。當地原有明清四合院民宅60多處。因年久失修、歲月更替,遺存下來的有22處。隨著人口外流,東陳村一度面臨空殼化窘境。

近年來,隨著鄉村旅遊的興起,加之各級政府對“搶救古村落”的重視,東陳村迎來轉機。

走在東陳村內,古樹老宅、官商大院不時閃現。村口驛道旁邊,建造於清乾隆年間的石牌坊風貌依然。一旁的李氏祠堂稍顯破敗,

但大體格局尚好。老宅橫樑上,“大清乾隆”“大清嘉慶”等字樣的題記,明確地宣示古建築的年齡。房檐下寓意豐富的木雕、石刻,顯露出時間的痕跡。

在一處名為“老夥院”的四合院內,村民李友生正向遊客介紹當地風土民情。

據李友生介紹,歷史上,東陳村走出眾多官商,因此當地有“上了東陳坡,進了銀子窩”的說法。據瞭解,東陳村古建面積達10萬平方米,遺存有22個四合院。此外還有塔、牌坊等單體古建。

此前,因為地處偏僻、古建遺存豐富,東陳村一度成為盜墓者、文物販子經常光顧之地。近年來,隨著遊客的增多,村民意識到保護古建文物的價值,那些原本日漸傾頹的老宅有了延續生命的可能。

對於當地鄉村的改變,山西大學綠色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張波表示,在消費升級的背景下,古村落的保護、開發有了更多可能。隨著旅遊業態的豐富,原本沉寂的鄉村也將重新煥發生機。

其間,浮山官方表示,近年來,當地依託海拔較高、生態良好的優勢,將全域旅遊作為經濟轉型、優化產業結構的突破口,生態價值日漸凸顯。(完)

此前,因為地處偏僻、古建遺存豐富,東陳村一度成為盜墓者、文物販子經常光顧之地。近年來,隨著遊客的增多,村民意識到保護古建文物的價值,那些原本日漸傾頹的老宅有了延續生命的可能。

對於當地鄉村的改變,山西大學綠色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張波表示,在消費升級的背景下,古村落的保護、開發有了更多可能。隨著旅遊業態的豐富,原本沉寂的鄉村也將重新煥發生機。

其間,浮山官方表示,近年來,當地依託海拔較高、生態良好的優勢,將全域旅遊作為經濟轉型、優化產業結構的突破口,生態價值日漸凸顯。(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