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當下樓市3個突變信號,無房者等來了什麼?

去年以來,樓市的調控措施不斷出臺,於是“看空”樓市的聲音變的非常多,有人說房地產黃金時代一去不復返,有人勸年輕人不要買房子,甚至有人說8年後房價如蔥,但一年過去了,

房價怎麼樣了?不用我說,大家各自都看在眼裡。

筆者看到的是,大部分城市的房價依然堅挺。有人說起碼漲幅降了許多,難道不說明房價得到了控制?!我們來舉個例子簡單計算下,100㎡的房子,房價從每平1萬漲到2萬,漲幅100%,總價值漲了100萬;再從每平2萬漲到3萬,漲幅是50%,雖然漲幅降低了一半,但這套房子卻又漲了100萬。房價得到控制了嗎?

有人還在臆想著房價會跌,那麼關於接下來樓市的走向,

筆者認為最近有3個信號值得關注:

1、工行放寬房貸年齡至75歲

前幾日,工商銀行宣佈,放寬個人住房貸款政策,個人住房貸款借款人最高年齡從65歲延長到70歲,貸款人年齡+貸款期限之和不超過75年。這有什麼影響呢?

對於購房者而言,此舉在一定程度上能吸引中老年群體入市購房。

如今許多城市房價高企,很多人30歲左右買套面積不大的首套房,熬到45歲以上,想換套改善型的大房子,銀行這一舉措無疑降低了改善型購房群體的購房門檻。

從另一個角度而言,工行放寬房貸年齡至75歲,也意在提升自身房貸競爭力,面對我國人口老齡化加速,開始盯上中老年人的錢包了,率先搶佔市場。再說,45歲以上的群體或許是更優質的客戶,

他們大多都已經擁有穩定的收入和資產,可償還能力比較強,所以可以說是銀行與中老年購房者兩方面都利好。

2、銀監會下調撥備率+央行降准,釋放大額流動性

今年3月初銀監會宣佈下調撥備率,將撥備覆蓋率監管要求從150%調整為120%-150%,貸款撥備率從2.5%調整為1.5%-2.5%,直接釋放流動性近萬億。

前不久,央行宣佈,從4月25日起,降准1個百分點,釋放1.3萬億流動性,9000億用來置換MLF,4000億作為增量資金。

雖然這些目標上和樓市沒有直接的關係,但最後流向哪裡,恐怕就少不了樓市了。有資深業內人士認為,在大水“變相”漫灌的2018年,銀行不可能手握大量現金、坐等貶值,肯定是想著法子把錢給貸出去,以錢生錢,擴大利潤,那麼與樓市相關的貸款,

很可能就成為銀行喜歡的香餑餑了。

3、多城為搶人開“購房綠燈”

從“送戶口”、“送房補”,到近日又一城市推出“送50%住房產權”大招,許多城市對人才的爭奪持續升級較勁中。而這也起到很好的推動作用,下面我們來看一個統計圖表:

從表中可見,2017年,深圳、廣州、杭州、長沙、重慶、鄭州、武漢、寧波、成都等城市接力成為人口增長大贏家。這除了城市的發展吸引人外,與其人口鼓勵政策也有很大的關聯。“房地產長期看人口”,人口持續流入的城市,證明其房價越有吸引力。

總之,上述3個信號似乎在“暗示”樓市有鬆動的跡象。你覺得呢?

這除了城市的發展吸引人外,與其人口鼓勵政策也有很大的關聯。“房地產長期看人口”,人口持續流入的城市,證明其房價越有吸引力。

總之,上述3個信號似乎在“暗示”樓市有鬆動的跡象。你覺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