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俞曉群:第一暢銷書——書後的故事

【百道網·俞曉群專欄】有一百二十年歷史的商務印書館,出版優秀圖書數以萬計。那麼,為商務印書館淘到“第一桶金”的是哪本書呢?在這篇文章中,俞曉群先生為我們講述了一百多年商務印書館“第一暢銷書”的出版故事。

有一百二十年歷史的商務印書館,出版優秀圖書數以萬計。如果問:為商務印書館淘到“第一桶金”的是哪本書呢?這要回溯到一八九七年商務印書館成立,最初他們的企業定位,並未全意於出版,而以一些代印業務起步。

一年後,商務印書館看准市場需求,出版一套英文讀本《華英初階》《華英進階》,成為商務印書館出版的第一套書,立即成為第一暢銷書。

那麼商務的主持者鮑咸恩、夏瑞芳等人,何以想到要出版這樣一套書呢?原因之一是商務的幾位發起人均出身于教會學校,受到很好的英文教育,並且對教材使用狀況有比較清楚的認識。原因之二是當時上海等地學習英文蔚然成風,

所用教材都是外版書,沒有中國人自己編寫的英文教材。比如鮑、夏等人在教會學校使用的教材,就是為印度人編寫的“讀本”。因此他們產生出版“中國人自己編寫的英文讀本”的設想。但想歸想,真正實施還需要有專家介入,由此引出一位重要人物謝洪賚。

謝洪賚的出現也非偶然,其與商務印書館發起者鮑氏家族密切相關。此前我曾寫《鮑家的傳承》一文,談到鮑氏兄弟的父輩鮑哲才,

他一八四四年在寧波“崇信義塾”讀書,同學中有謝元芳、鬱忠恩。謝元芳是謝洪賚、謝賓賚和謝羅大(女)的父親,謝羅大嫁給鬱忠恩之子鬱厚坤,鬱忠恩之女郁舜英是鮑咸昌的妻子,郁厚坤是商務印書館八位發起股東之一,最初占半股二百五十元。可見鮑、謝兩家既是世交又是姻親,請謝洪賚參與其事,也是自然的事情。

謝洪賚的出現也是必然,他七歲入私塾,

十一歲入東吳大學前身“博習學院”讀書,受到院長潘慎文賞識,協助其翻譯書籍如《格物質學》《代形合參》和《八線備旨》等。一八九五年謝洪賚以第一名的成績畢業,隨潘慎文來到上海中西學院管理圖書,一年後任教授,此時謝洪賚只有二十六歲。

不久鮑氏兄弟創辦商務印書館,並於一八九八年創意出版英文讀本,因此引出謝洪賚的加盟。謝洪賚將市場上流行的十餘種外國教材加以研究比較,

最終選定以《印度讀本》(Indian Readers)為底本,編寫出《華英初階》,以及《華英進階》五集。上世紀初年,謝洪賚有多篇論文如《英語考原》《英文句讀之關係》和《論英文讀本》,發表在《普通學報》上。可見商務印書館“第一桶金”的成功絕非偶然,作為中西文化交流專家,謝洪賚的主持至關重要。

這套“英文讀本”上市後一直暢銷,一九二一年達到七十七版,直到一九四六年還在印刷。張元濟曾將此書送到宮中,成為光緒皇帝學習英文的讀本。不過謝洪賚對商務印書館的貢獻並非僅限於此,在上世紀初年,如胡貽穀言:“時商務印書館正在初創之際,凡關於譯著各事,必先生磋商,……商務印書館總編輯之名,先生雖不居之,而有其實也。”一九〇三年,謝洪賚入股商務印書館,翌年親自編譯數理化和地理教科書十餘種,還曾編篡《華英音韻字典集成》《英漢詞林》等工具書。

一九〇四年後,謝洪賚開始全身心投入基督教青年會工作,著譯各類中英文圖書、文章二百多種。但在一九一六年,謝洪賚不幸罹患肺病,終因醫治無效,於一九一九年病逝,葬於杭州西湖畔九裡松,年僅四十三歲。生病期間,他還著書《免癆神方》,試圖現身說法,拯救眾生。

(本文編輯:June)

成為光緒皇帝學習英文的讀本。不過謝洪賚對商務印書館的貢獻並非僅限於此,在上世紀初年,如胡貽穀言:“時商務印書館正在初創之際,凡關於譯著各事,必先生磋商,……商務印書館總編輯之名,先生雖不居之,而有其實也。”一九〇三年,謝洪賚入股商務印書館,翌年親自編譯數理化和地理教科書十餘種,還曾編篡《華英音韻字典集成》《英漢詞林》等工具書。

一九〇四年後,謝洪賚開始全身心投入基督教青年會工作,著譯各類中英文圖書、文章二百多種。但在一九一六年,謝洪賚不幸罹患肺病,終因醫治無效,於一九一九年病逝,葬於杭州西湖畔九裡松,年僅四十三歲。生病期間,他還著書《免癆神方》,試圖現身說法,拯救眾生。

(本文編輯:Ju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