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禱告的由來

禱告是主動和超自然的力量溝通來讚美、祈求、懺悔或者僅僅是表達自己的思想或願望。禱告在日語裡就是“祈リ”或“祈禱”。英文裡的pray被翻譯成禱告,pray的本意就是“要求”或者表達某種願望。

世界上主要宗教的禱告往往依賴於咒語或者聖經文句進行獨白,也在禱告中伴隨著瞑目、合掌或者行進。

禱”的本意是“告事求福也(《說文解字·示部》)”。“祈”同樣有“求福”的含義,但“禱”是“祈”的一種。《周禮·春官》雲:“掌六祈以同鬼神示,一曰類,二曰造,三曰禬,

四曰萗,五曰攻,六曰說。作六辭以通上下、親疏、遠近,一曰辭,二曰命,三曰誥,四曰會,五曰禱,六曰誄”。

《周禮》有雲“歌於斯,哭於斯,聚國族于斯,君子謂之善頌善禱”。古代漢人多以歌唱、哀鳴和讚頌對皇天上帝名山大川四方之神和宗廟社稷之靈進行禱告。古漢人的禱告對象包括皇天上帝、日月星辰、後土四海神祇山川塚社。

漢書還提到了漢人向五嶽四瀆祈雨。五嶽,即東嶽泰山,西嶽華山,南嶽衡山,北嶽恒山,中嶽嵩山。四瀆,即江、河、淮、濟。楚莊王曾禱告於山川曰:“天其忘予歟?

”秦始皇也曾向名山諸神禱告以延壽命。

漢孝武帝伐南越,用樂舞歌曲向太一後土禱告兵事(《史記·孝武本紀》)。向祖先禱告則更普遍。衛莊公曾在衛鄭之戰前向祖宗禱告:“曾孫蒯聵以諄趙鞅之故,敢昭告于皇祖文王、烈祖康叔、文祖襄公、昭考靈公,夷請無筋無骨,無面傷,無敗用,無隕懼;死不敢請。

”漢靈帝時的長樂五官史朱瑀等人在誅殺竇武前曾向皇天禱告:“竇氏無道,請皇天輔皇帝誅之,令事必成,天下得寧”。在《論語》中有提到,古漢人生病的時候會向各路神祇禱告。《論語·述而》:“子疾病,子路請禱。子曰:“有諸”?子路對曰有之。“誄曰禱爾於上下神祇”子曰:“丘之禱久矣””。禱告若是實現,塞禱是古人向神靈表示酬謝的宗教儀式,通常以犧牲獻祭的方式進行。

漢女向月神禱告求福的風俗一直延續到明代。唐代李端《拜新月》雲:“開簾見新月,便即下階拜。細語人不聞,北風吹裙帶”。元代關漢卿的雜劇《拜月亭》中,王瑞蘭在庭中拜月,祈求月神保佑自己與丈夫蔣世隆重新團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