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走訪普洱茶山,說說安溪鐵觀音的種植(個人觀點)

在雲南極普號茶業的年會之即,小編通過極普號家人帶領下走訪了帕沙、班章、南糯山等著名茶山,通過實地瞭解普洱茶的生長環境、種植以及製作過程等,作為閩南人我深受觸動—我們的安溪鐵觀音為什麼不能這樣?我們可以借鑒什麼?這裡小編就說說個人的幾個觀點,
希望大家共同探討一下。

第一,雲南普洱茶基本是高茶樹,也以古樹和大樹為貴,這個跟安溪鐵觀音很不一樣—安溪鐵觀音追求新樅和矮化管理。對於這個問題,

小編大膽的設想一下,是不是新樅和低樅的茶葉分子比較活躍和不穩定,茶葉比較不好存放。另外,小編觀察到,高茶樹根系發達,比較深入到土壤裡,這個應該是更有利於茶葉吸收更多養分。

第二,普洱茶比較稀植,茶樹距離大,而鐵觀音種植過於密集;建議安溪稀植茶樹,

增加茶樹的成長空間,利於茶樹汲取營養和光合作用,促進茶樹生長。

第三,普洱茶具有良性的茶園的生態環境,其茶園比較自然原生態,大量的落葉以及微生物分解,使茶園土壤相對肥沃鬆軟,更有助於茶葉的生長發育;另一方面,
香樟等植物也有助於防治蟲害。
小編粗略的說到這,希望大能們研究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