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稅法思維和原則究竟是什麼?

早期稅收原則理論一般追溯到亞當·斯密1776年出版的《國富論》。他認為,稅收應該具備平等、確實、便利和最少徵收費四個原則。平等原則是指一國國民都必須在可能範圍內按照各自能力的比例,

按照各自在國家保護下享得的收入的比例,繳納稅收。確實原則是指國民應繳納的稅收必須是確定的,不得隨意變更。便利原則是指稅收的繳納日期和繳納方法,必須儘量給納稅人以最大的便利。最少徵收費原則是指徵稅必須使國民所付出的稅收,儘量等於國家所獲得的收入。

而近代財政學家阿道夫·瓦格納提出的四項九端的稅收原則理論影響也較大。

他認為,稅收原則包括:

1財 政 原 則

稅收應能滿足財政收入的需要,稅收要具有彈性。

稅收財政收入原則,也稱為財政政策原則或稅收財政原則。

它包括課稅充足性與課稅彈性兩個原則。最早提出“補償財政政策”的是美國經濟學家阿爾文·漢森。主張把稅收與公共支出相配合。稅收財政原則是指根據國家財政的需要和實際提供的可能,立足於國家財政資金的積累和運用減稅並擴大公共支出,

抑制通貨緊縮,以及運用消費稅,減少公共支出,抑制過度繁榮。

稅收財政收入原則的核心是保證財政收入,具體可以劃分為財政的足額穩定和適度合理兩部分。稅收財政原則第一層次的要求是足額穩定。社會保障稅以法定的徵收方式來保障社保資金的足額穩定,能夠滿足一般的社會公共需要。第二層次要求適度合理。社保稅通過科學的稅制設計,

制定合適的稅負,既防止取之過度而影響企業和勞動者個人的積極性,又能保證稅源充足。

2經 濟 原 則

徵稅要選擇正確的稅源,徵稅要選擇合適的稅種。

稅收應有利於保護國民經濟,避免稅收妨礙生產的消極作用,進而促進國民經濟持續、均衡的發展。

稅收經濟原則的內容大體上可以歸納為適應經濟、保護稅本、促進經濟發展三個方面。

一是適應經濟,主要是指稅收必須與一個國家的國民經濟狀況相適應,不能超越客觀經濟狀況設置和改革稅制,否則,不但不能取得必要的財政收入,而且會阻礙經濟的發展。

二是保護稅本,主要是指稅收要保護其本源。稅收只能課及稅源,不能課及稅本。國民生產是稅本,

國民收入是稅源,稅收只能提取一部分國民收入,而不能是傷害國民生產。

三是發展經濟,主要是指稅收必須促進經濟發展。由於稅收和經濟之間的內在必然聯繫,這就要求稅收充分發揮經濟穩定器的作用,促進經濟效率的提高,促進經濟資源的有效配置,促進經濟的穩定和繁榮。

3稅收公平分配原則

稅收要具有普遍性,稅收要平等。

通常指納稅人的法律地位必須平等,稅收負擔在納稅人之間進行公平分配。它是各個時期眾多國家所確認的稅法基本原則。公平原則包含兩方面內容:利益賦稅原則和量能課稅原則。

1、利益賦稅原則

利益賦稅原則,認為稅收是社會成員為了得到政府的保護所付出的代價,納稅人根據個人從政府提供的公共產品中享受利益的多少而相應地納稅。享受利益多的人多納稅,享受利益少的人少納稅,沒有享受利益的人則不納稅。這一稅負原則的理論基礎是自願交易理論和成本收益理論,將稅收看作為公共產品的價格,人們以自願交易為基礎對公共產品繳納稅金。

2、量能課稅原則

指按實質納稅能力對稅收負擔公平分配。納稅能力強者應多納稅,納稅能力弱者少納稅,無納稅能力者不納稅。顯然,量能課稅原則體現出分配正義與人稅化理念。

4、稅收的管理效率原則

稅收要具有確定性,稅收要具有便利性,徵稅要努力保證徵收成本盡可能最小。

稅收效率原則指稅收活動要有利於經濟效率的提高。它是各個時期眾多國家所確認的稅法基本原則。

其主要內容是:

1、提高稅務行政效率,使徵稅額費用最少;

2、對經濟活動的干預最小,使稅收的超額負擔盡可能最小;

3、要有利於資源的最佳配置,達到帕累托最優。

稅收效率原則分為稅收的經濟效率原則和稅收本身的效率原則兩個方面。

稅收與每個人的關係是如此的密切,以至於幾乎沒有人能脫離稅收而生存。當今的稅收制度是十分細密複雜的,它滲透到社會經濟活動和人們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面。無怪乎在西方國家流行著這樣一句富有哲理的名言:人生只有兩件事是任何人都無法逃避的——死亡和納稅。但歷史發展到今天,納稅人不再被動,他們在履行納稅義務的同時,也應該對國家的稅收政策和法律規定進行學習,實現在現有稅收法律的規定範圍內合理合法保障自己權益的目標。

通過學習稅法與實務課程,學習者能夠理解我國主要稅法制度的主要內容,熟練掌握我國主要稅法制度的基本運用。總結缺乏稅收知識導致工作和生活失誤的經驗教訓,進而掌握合理避稅的基本原理,學會如何在今後的工作中利用稅收因素為事業發展導航。言職有理為您準備了一系列的稅法課程等您去學習。

還有更多更精准的

稅法實務的乾貨

關注頭條號言職有理

輕鬆獲取

陪伴最有夢想的你,

成長為實現夢想的人。

3稅收公平分配原則

稅收要具有普遍性,稅收要平等。

通常指納稅人的法律地位必須平等,稅收負擔在納稅人之間進行公平分配。它是各個時期眾多國家所確認的稅法基本原則。公平原則包含兩方面內容:利益賦稅原則和量能課稅原則。

1、利益賦稅原則

利益賦稅原則,認為稅收是社會成員為了得到政府的保護所付出的代價,納稅人根據個人從政府提供的公共產品中享受利益的多少而相應地納稅。享受利益多的人多納稅,享受利益少的人少納稅,沒有享受利益的人則不納稅。這一稅負原則的理論基礎是自願交易理論和成本收益理論,將稅收看作為公共產品的價格,人們以自願交易為基礎對公共產品繳納稅金。

2、量能課稅原則

指按實質納稅能力對稅收負擔公平分配。納稅能力強者應多納稅,納稅能力弱者少納稅,無納稅能力者不納稅。顯然,量能課稅原則體現出分配正義與人稅化理念。

4、稅收的管理效率原則

稅收要具有確定性,稅收要具有便利性,徵稅要努力保證徵收成本盡可能最小。

稅收效率原則指稅收活動要有利於經濟效率的提高。它是各個時期眾多國家所確認的稅法基本原則。

其主要內容是:

1、提高稅務行政效率,使徵稅額費用最少;

2、對經濟活動的干預最小,使稅收的超額負擔盡可能最小;

3、要有利於資源的最佳配置,達到帕累托最優。

稅收效率原則分為稅收的經濟效率原則和稅收本身的效率原則兩個方面。

稅收與每個人的關係是如此的密切,以至於幾乎沒有人能脫離稅收而生存。當今的稅收制度是十分細密複雜的,它滲透到社會經濟活動和人們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面。無怪乎在西方國家流行著這樣一句富有哲理的名言:人生只有兩件事是任何人都無法逃避的——死亡和納稅。但歷史發展到今天,納稅人不再被動,他們在履行納稅義務的同時,也應該對國家的稅收政策和法律規定進行學習,實現在現有稅收法律的規定範圍內合理合法保障自己權益的目標。

通過學習稅法與實務課程,學習者能夠理解我國主要稅法制度的主要內容,熟練掌握我國主要稅法制度的基本運用。總結缺乏稅收知識導致工作和生活失誤的經驗教訓,進而掌握合理避稅的基本原理,學會如何在今後的工作中利用稅收因素為事業發展導航。言職有理為您準備了一系列的稅法課程等您去學習。

還有更多更精准的

稅法實務的乾貨

關注頭條號言職有理

輕鬆獲取

陪伴最有夢想的你,

成長為實現夢想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