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科普:手機處理器的“制程”究竟是什麼?

2017年的MWC大會結束還沒有多長時間,距離一大批年度新機上市也大概還需要等待時日——在這個興奮而又焦灼的時間段裡,不妨讓我們先靜下心來學點“乾貨”,豐富自己的搞機姿勢……

放眼今年的手機市場,對於業界技術稍有瞭解的朋友會發現,今年在智慧手機主控方面會出現罕見的“四代同堂”局面:具體來說,就是會有28nm、20nm、14/16nm和10nm四代不同制程同時在售!

可能很多人都知道,手機主控的制程“數位”越小,就意味著製造技術越先進,對應的性能會更高,

發熱和功耗也會更低——但是問題就來了:到底什麼是“制程”,這些數字的實際意義是什麼,大家知道麼?

從一捧沙到一顆晶片

要解答制程的意義,首先就要知道,現代的半導體晶片,如手機主控、電腦CPU,都是如何製造出來的。在這裡,筆者借用了Intel為其32nm制程發佈的一份宣傳文檔——目前我們看到的漢化版本還是65nm時代的老版本,這一份顯然內容更新更有參考價值。

事實上,所有的原點都來自於一捧沙子——是的沒有錯,天然的沙子本身就已經純度很高的二氧化矽礦物質,將其融化、去除雜質之後,

就能冶煉出直徑300mm、重100kg、純度達到99.9999%的單晶矽晶體。之後,用切割機將柱狀晶體切成薄片,就得到了用於進一步加工的晶圓。

之後,通過高能加速器將金屬離子“轟擊”到矽片表面,形成一層摻雜的半導體層,這就是離子注入;再通過電鍍工藝覆蓋上一層Hi-K(高介電常數)金屬,此時,整個半導體的源極與漏極其實已經成型,之後就等待進行光刻。

在晶圓表面塗抹上光刻膠,然後通過光刻機,

以類似於相機底片曝光的方式,將設計好的電路“投影”在光刻膠表面。被照射到的光刻膠會變得易溶,用化學藥劑洗掉之後,順帶也溶解掉了沒被光刻膠保護的金屬層,露出成型的柵極(也叫門級)——至此,一個電晶體其實就已經完全成型了。

之後,

再通過電鍍將銅覆蓋在柵極、源極和漏極表面,形成電晶體的三個導電觸點,並進一步完成不同電晶體之間的銅(導線)互連層——這時候,一個CPU的電路部分其實已經製造完畢。

最後,對每一個核心進行品質檢測,並將它們從一大塊晶圓上切割開來,去除那些不合格的個體,根據體質決定運行頻率、封裝到PCB底板上(桌上型電腦的CPU還會加上保護蓋),就成為了我們看到的CPU的樣子。

制程更新:更好表現,更高成本

那麼,講了整個半導體晶片的製造過程,到底“xx納米工藝”是發生在哪一步呢?其實,它指的是電晶體中,源極和漏極之間的距離。

當一個半導體電晶體工作時,通過給柵極通電,原本處於絕緣狀態的矽會變得可導通,此時,電流(電子)單向地從源極流向漏極,而兩者之間的距離(溝道長度)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制程數字”。

對於像現代半導體電晶體這麼小的電路結構來說,制程越先進,電子從一極到另一極所流經的距離就越短,電晶體反應就越迅速;同時,電晶體的整體體積也越小,意味著在同樣大小的面積內可以集成更多電路,做出更複雜的高性能設計……這就是先進制程能夠提高性能的基本原理所在。

以高通新近發佈的驍龍835為例,在使用了10nm制程取代前代的14nm之後,核心數量多了一倍,面積還縮小了一圈,功耗更是下降了35%——這其中,就有先進制程的作用。

當然,更高級的制程也意味著更高的製造成本:無論是對於晶圓更高純度的要求還是必須使用更複雜、更貴的光刻機,都意味著新時代的旗艦晶片不得不賣的更貴、而且出貨量還必須更大才能賺錢。根據一般的業界共識,10nm制程時代的手機SoC,如果出貨量達不到5000萬片,則必然虧損——高通、蘋果、三星大抵上都沒有問題,但聯發科可就岌岌可危了。

所以,當筆者看到傳言,魅族要在新旗艦PRO7上棄用聯發科的10nm晶片X30,我其實是高興的。因為這意味著J.Wong或許真的會帶來一部更加完善的旗艦手機,同時它也給我們上了一課:新制程有風險,盲目跟進需謹慎。

【本文圖片來自網路】

根據體質決定運行頻率、封裝到PCB底板上(桌上型電腦的CPU還會加上保護蓋),就成為了我們看到的CPU的樣子。

制程更新:更好表現,更高成本

那麼,講了整個半導體晶片的製造過程,到底“xx納米工藝”是發生在哪一步呢?其實,它指的是電晶體中,源極和漏極之間的距離。

當一個半導體電晶體工作時,通過給柵極通電,原本處於絕緣狀態的矽會變得可導通,此時,電流(電子)單向地從源極流向漏極,而兩者之間的距離(溝道長度)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制程數字”。

對於像現代半導體電晶體這麼小的電路結構來說,制程越先進,電子從一極到另一極所流經的距離就越短,電晶體反應就越迅速;同時,電晶體的整體體積也越小,意味著在同樣大小的面積內可以集成更多電路,做出更複雜的高性能設計……這就是先進制程能夠提高性能的基本原理所在。

以高通新近發佈的驍龍835為例,在使用了10nm制程取代前代的14nm之後,核心數量多了一倍,面積還縮小了一圈,功耗更是下降了35%——這其中,就有先進制程的作用。

當然,更高級的制程也意味著更高的製造成本:無論是對於晶圓更高純度的要求還是必須使用更複雜、更貴的光刻機,都意味著新時代的旗艦晶片不得不賣的更貴、而且出貨量還必須更大才能賺錢。根據一般的業界共識,10nm制程時代的手機SoC,如果出貨量達不到5000萬片,則必然虧損——高通、蘋果、三星大抵上都沒有問題,但聯發科可就岌岌可危了。

所以,當筆者看到傳言,魅族要在新旗艦PRO7上棄用聯發科的10nm晶片X30,我其實是高興的。因為這意味著J.Wong或許真的會帶來一部更加完善的旗艦手機,同時它也給我們上了一課:新制程有風險,盲目跟進需謹慎。

【本文圖片來自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