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電影裡蘇軍這種步槍可輕鬆洞穿敵軍坦克,現實中這是真的麼?

因為現代軍隊裝備著美國巴雷特和中國10式等型號的12.7毫米大口徑狙擊步槍,再加上電腦遊戲的影響,很多公眾都認為大口徑狙擊步槍在戰場上無所不能,上打直升機,下打坦克,

打人則一槍兩截,打坦克則一槍一個洞。在很多表現蘇聯衛國戰爭的電影裡,反坦克槍的威力也表現的淋漓盡致。例如蘇聯老電影《他們為祖國而戰》和新拍攝的俄羅斯大片《潘菲洛夫28勇士》,來自哈薩克的近衛紅旗潘菲洛夫步兵師,在杜博謝科沃車站附近,該師第1075團第4連防坦克殲擊組的28名勇士阻擊德軍坦克的進攻全部壯烈犧牲,在這次戰鬥中蘇軍的使用反坦克手榴彈和反坦克步槍擊毀了18輛德軍坦克。

然而,在真實的戰場上,反坦克步槍真的有電影裡那麼大的威力麼?

絕對是沒有的。由於反坦克步槍的口徑較小,相對於輕型反坦克炮來說,威力很有限,通常只能有效打擊十幾噸重量的輕型坦克,以及幾噸重的紙糊一樣的裝甲車。

反坦克槍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就有面世,但是從二戰早期開始,大多數反坦克步槍已經不能從正面打穿中型以上的坦克,到了二戰中期以後,主要強國都逐漸淘汰了反坦克槍,只是蘇聯紅軍裡打了滿場。

在二戰的歐洲戰場上,

德國的主力坦克其實是四號坦克,這種中型坦克一共生產了約9200輛,是德國軍隊裝備數量最多的坦克,四號坦克的正面裝甲,從早期的30毫米提高到F型的50毫米,最後到G型已經厚達80毫米。

蘇聯紅軍則裝備兩種反坦克槍,一種是捷格加廖夫設計的PTRD,另一種是西蒙諾夫設計的PTRS,均為14.5毫米口徑,前者為單發手動步槍,後者為五發半自動射擊。這兩種反坦克步槍的威力只能在500米距離上擊穿25毫米厚的鋼裝甲板,

即便是戰爭後期使用大威力改進型B32式穿甲燃燒彈,威力才能達到擊穿32毫米的鋼裝甲。

所以反坦克槍在二戰後期,已經不能與中型坦克正面較量。不過,此時各國坦克的側面裝甲還很薄弱,一般只有15~20毫米厚度,使用反坦克槍在側面可以擊穿,

就因為這個原因蘇軍在戰爭期間一直保留著反坦克步槍,僅ptrd-41反坦克槍的生產量就高達40萬支。

在衛國戰爭時期,蘇聯軍隊在步兵師下設一個師屬反坦克步槍營,由4個反坦克步槍連組成,共36支反坦克步槍。而在步兵營則配備一個反坦克步槍連,裝備16支反坦克步槍。蘇軍通常將反坦克槍部署於陣地的兩側,力圖用交叉火力從側面打擊德國人的坦克。德軍在二戰期間曾大量繳獲過蘇制反坦克槍,經測試發現,這些槍比德軍自用的反坦克槍還好用,於是蘇制反坦克槍也被德軍重新裝備。

美軍和德軍則獨愛反坦克火箭筒,由於美國和德國的空心聚能裝藥技術和固體速燃火箭技術的進步,美國和德國軍隊大量裝備了反坦克火箭筒,迅速取代了笨重的反坦克槍。而蘇聯因為技術原因,未能大量裝備火箭筒,直到戰爭結束還在使用反坦克槍。

裝備16支反坦克步槍。蘇軍通常將反坦克槍部署於陣地的兩側,力圖用交叉火力從側面打擊德國人的坦克。德軍在二戰期間曾大量繳獲過蘇制反坦克槍,經測試發現,這些槍比德軍自用的反坦克槍還好用,於是蘇制反坦克槍也被德軍重新裝備。

美軍和德軍則獨愛反坦克火箭筒,由於美國和德國的空心聚能裝藥技術和固體速燃火箭技術的進步,美國和德國軍隊大量裝備了反坦克火箭筒,迅速取代了笨重的反坦克槍。而蘇聯因為技術原因,未能大量裝備火箭筒,直到戰爭結束還在使用反坦克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