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滴滴大眾激烈碰撞,出行新舊勢力加速融合

結盟31家汽車產業鏈夥伴後,滴滴繼續推進與車企的合作縱深。4月30日晚間消息,滴滴確認正在與大眾、北汽等車企探討開放性合作,合作內容可能包括合作運營車隊、定制新能源車。

針對滴滴與車企的合作,滴滴創始人兼CEO程維曾暢想,未來滴滴與合作夥伴,可以通過按里程收費的形式建立全新的商業模式。業界認為,在互聯網+汽車的趨勢推動下,滴滴與大眾這兩股新舊勢力的合作模型,可以為未來的出行行業帶來可複製性的借鑒。

01

緊密推進與汽車產業鏈合作

當日,滴滴方面對此回應稱,作為洪流聯盟的一部分,滴滴正和大眾及其他汽車行業夥伴探討合作。這類合作內容可能包括合作運營車隊,未來可能涉及為共用出行設計專用的新能源車輛。但目前細節並未確定。大眾方面則對此未予置評,不過,有業內人士分析認為,此次大眾與滴滴組建合資公司,是傳統的汽車製造商向可持續移動出行解決方案提供者轉型的必經之路。

實際上,大眾與滴滴已在去年廣州車展上達成戰略合作意向。雙方的合作的戰略方向希望是成立一個合資公司,同時在移動出行領域探討更多的合作,並且大面積使用新能源車,雙方短期到中長期的商業模式規劃,以及具體達成的商業合作模式會在今年一季度、二季度來公佈。

汽車分析師賈新光認為,按照大眾公佈的時間表,

今年二季度已經過半,相信大眾與滴滴成立合資公司將很快出現結果。

根據此前曝光的資訊來看,滴滴和大眾的合作模式似曾相識。3月下旬,滴滴與初創智慧汽車生產商車和家達成戰略合作。雙方將組建合資公司,為共用出行場景定制生產智慧電動車,還將在智慧網聯、自動駕駛、智慧化車隊運營等領域展開合作。據悉,早在半年前,車和家就在與滴滴接觸,雙方已經各自抽調了一部分人手組成新的團隊,

將來合資公司成立後還會進行社會招聘。過去的半年,滴滴已經先後與比亞迪、長安汽車、江淮、吉利、奇瑞、北汽新能源等12家車企達成合作。

這並非滴滴完整的合作名單。不久前,滴滴聯合北汽、一汽、廣汽、比亞迪、車和家等31家來自汽車製造、零配件製造、新能源、數位地圖、車聯網等領域的企業成立洪流聯盟,宣佈共建汽車運營商平臺,

為合作方提供網約車租賃和運營的開放平臺、分時租賃開放平臺和汽車售後市場開放平臺。為此,滴滴首批將開放使用者流量、產品運營能力、大資料和管道資源。

滴滴還希望與車企共同開發適合共用的智慧汽車。據滴滴副總裁楊峻透露,“D1是我們內部一個項目代號,我們希望它成為第一代為智慧出行設計的智慧交通工具。滴滴希望大家一起共同定義設計、製造出這樣的一款適合共用的汽車。”滴滴創始人兼CEO程維則承諾,“滴滴堅決不造車,滴滴的核心能力就是服務好使用者,服務好車主,在大資料和技術上面不斷投入和突破。”

02

資源整合利好滴滴與合作方

雖然滴滴與大眾並未透露具體的合作模式,但是從前者與車和家的協作細節上,可以窺見滴滴與車企的訴求以及類似合作帶給雙方的利好。

據悉,滴滴與車和家的合作,首要目標是打造汽車3.0時代的產品,專門為未來出行從零開始量身定做的智慧電動車。第一,這個車完全按照公里數來設計,以公里數來衡量壽命,而非使用年限,以每公里的綜合運營成本來衡量成本,而非簡單車的售價。第二,此款車滿足出行所需要的使用者體驗,上下車的方式、行李的位置,甚至是乘坐的空間。第三,只要無人駕駛的技術到位,這款產品可以快速升級為無人駕駛。

簡單來說,即是滴滴希望為共用出行場景定制生產新能源車,按照每公里成本作為考核標準,同時提升用戶體驗。而對於車和家而言,生產運營車輛有助於積累生產經驗,未來可以作為銷售終端。

在比達諮詢分析師李錦清看來,類似合作對滴滴的好處在於,進一步對出行領域的產業鏈進行了縱深演進,滴滴除滿足用戶出行便捷外,整合上游產業鏈,利用掌握的使用者出行大資料,去影響或改變上游傳統的汽車設計和生產,實現產業鏈生態閉環。他進一步說,“基於對上下游資源的整合,滴滴應用大資料技術,可提升出行車輛每一個座位的效率,有效降低整體每公里出行成本。同時,有利於滴滴在新能源汽車和無人駕駛等新領域的佈局,為滴滴與車企共建的汽車運營商服務商業化場景提供了良好的基礎。”

另有觀點認為,滴滴與汽車上下游的合作或在為登陸資本市場造勢。有消息稱,滴滴計畫最早於今年下半年上市。毫無疑問,作為一家出行企業,通過產業鏈上下游尋找更多的合作,可以為自己的上市故事潤色不少。

對於車企來說,更多的關注點可能在滴滴的汽車擁有量上。據程維透露,2017年滴滴平臺上面已經有26萬輛的新能源汽車,占到了純電汽車總量的將近1/3,這個數字還在快速增長,到2020年的時候會超過100萬輛。

按照此前傳聞,大眾與滴滴的先期合作將有6萬輛是新能源汽車。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副秘書長羅磊表示,在行業景氣度與政策的雙重推動下,為解決燃料消耗量積分的問題,對大眾而言,找個中方合作夥伴,是一種更經濟的解決辦法。

根據工信部發佈的《乘用車企業平均燃料消耗量與新能源汽車積分並行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以下簡稱雙積分)要求,2018-2020年,新能源汽車積分比例分別達到8%、10%和12%。按此計算,大眾汽車在2017年的銷量超過420萬輛,則大眾的新能源汽車積分需要32萬分,這就需要生產約8萬輛純電動汽車或16萬輛插電式混動車,這對大眾來說是必須面對的新課題。

“顯然,大眾集團與滴滴合作直接可以消化掉至少6萬輛新能源汽車的積分,加上江淮大眾的新能源汽車,大眾可以迅速緩解雙積分的壓力。”賈新光說。

03

探求互聯網+汽車實現路徑

除銷售與生產環節之外的互助之外,滴滴與車企還有望創造一個新的商業模式。程維透露,“滴滴自己的租賃公司車隊今年會突破5萬輛,絕大多數是新能源汽車。在我們的經營摸索下來,電動汽車在滴滴平臺上面是能夠盈利的。未來10年,滴滴平臺將在全球範圍內服務20億使用者,滿足用戶50%的出行需求,並推廣超過1000萬輛共用新能源汽車。在中國和全球會有一個超過每年千萬輛的共用汽車的市場,而新能源車十分適合共用出行。”

“這對於出行平臺和車企都是極具有誘惑力的,從汽車誕生至今,車企的銷售模式主要是針對B端和C端,或許新的商業模式短期內不會有量級上的突破,但是由此商業模式帶來的輻射力關係到車企未來的競爭力。”智察大資料分析師劉大偉這樣認為。

他進一步說,其實滴滴與車企的合作可以作為互聯網企業與傳統車企的合作模版,具有可複製性,“拿共用出行企業來說,除滴滴之外,國內還有不少移動出行企業還有租賃企業,他們可以借鑒以上的合作模式,以互聯網為代表的新勢力和車企等出行老勢力進行協同,未來硬體產品和軟體服務之間的邊界會越來越模糊,出行在迅速地線上化、智慧化,兩種勢力進行資源整合將對兩個行業的協同創新帶來積極影響,更快速的完成互聯網+汽車的實現。”

”滴滴創始人兼CEO程維則承諾,“滴滴堅決不造車,滴滴的核心能力就是服務好使用者,服務好車主,在大資料和技術上面不斷投入和突破。”

02

資源整合利好滴滴與合作方

雖然滴滴與大眾並未透露具體的合作模式,但是從前者與車和家的協作細節上,可以窺見滴滴與車企的訴求以及類似合作帶給雙方的利好。

據悉,滴滴與車和家的合作,首要目標是打造汽車3.0時代的產品,專門為未來出行從零開始量身定做的智慧電動車。第一,這個車完全按照公里數來設計,以公里數來衡量壽命,而非使用年限,以每公里的綜合運營成本來衡量成本,而非簡單車的售價。第二,此款車滿足出行所需要的使用者體驗,上下車的方式、行李的位置,甚至是乘坐的空間。第三,只要無人駕駛的技術到位,這款產品可以快速升級為無人駕駛。

簡單來說,即是滴滴希望為共用出行場景定制生產新能源車,按照每公里成本作為考核標準,同時提升用戶體驗。而對於車和家而言,生產運營車輛有助於積累生產經驗,未來可以作為銷售終端。

在比達諮詢分析師李錦清看來,類似合作對滴滴的好處在於,進一步對出行領域的產業鏈進行了縱深演進,滴滴除滿足用戶出行便捷外,整合上游產業鏈,利用掌握的使用者出行大資料,去影響或改變上游傳統的汽車設計和生產,實現產業鏈生態閉環。他進一步說,“基於對上下游資源的整合,滴滴應用大資料技術,可提升出行車輛每一個座位的效率,有效降低整體每公里出行成本。同時,有利於滴滴在新能源汽車和無人駕駛等新領域的佈局,為滴滴與車企共建的汽車運營商服務商業化場景提供了良好的基礎。”

另有觀點認為,滴滴與汽車上下游的合作或在為登陸資本市場造勢。有消息稱,滴滴計畫最早於今年下半年上市。毫無疑問,作為一家出行企業,通過產業鏈上下游尋找更多的合作,可以為自己的上市故事潤色不少。

對於車企來說,更多的關注點可能在滴滴的汽車擁有量上。據程維透露,2017年滴滴平臺上面已經有26萬輛的新能源汽車,占到了純電汽車總量的將近1/3,這個數字還在快速增長,到2020年的時候會超過100萬輛。

按照此前傳聞,大眾與滴滴的先期合作將有6萬輛是新能源汽車。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副秘書長羅磊表示,在行業景氣度與政策的雙重推動下,為解決燃料消耗量積分的問題,對大眾而言,找個中方合作夥伴,是一種更經濟的解決辦法。

根據工信部發佈的《乘用車企業平均燃料消耗量與新能源汽車積分並行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以下簡稱雙積分)要求,2018-2020年,新能源汽車積分比例分別達到8%、10%和12%。按此計算,大眾汽車在2017年的銷量超過420萬輛,則大眾的新能源汽車積分需要32萬分,這就需要生產約8萬輛純電動汽車或16萬輛插電式混動車,這對大眾來說是必須面對的新課題。

“顯然,大眾集團與滴滴合作直接可以消化掉至少6萬輛新能源汽車的積分,加上江淮大眾的新能源汽車,大眾可以迅速緩解雙積分的壓力。”賈新光說。

03

探求互聯網+汽車實現路徑

除銷售與生產環節之外的互助之外,滴滴與車企還有望創造一個新的商業模式。程維透露,“滴滴自己的租賃公司車隊今年會突破5萬輛,絕大多數是新能源汽車。在我們的經營摸索下來,電動汽車在滴滴平臺上面是能夠盈利的。未來10年,滴滴平臺將在全球範圍內服務20億使用者,滿足用戶50%的出行需求,並推廣超過1000萬輛共用新能源汽車。在中國和全球會有一個超過每年千萬輛的共用汽車的市場,而新能源車十分適合共用出行。”

“這對於出行平臺和車企都是極具有誘惑力的,從汽車誕生至今,車企的銷售模式主要是針對B端和C端,或許新的商業模式短期內不會有量級上的突破,但是由此商業模式帶來的輻射力關係到車企未來的競爭力。”智察大資料分析師劉大偉這樣認為。

他進一步說,其實滴滴與車企的合作可以作為互聯網企業與傳統車企的合作模版,具有可複製性,“拿共用出行企業來說,除滴滴之外,國內還有不少移動出行企業還有租賃企業,他們可以借鑒以上的合作模式,以互聯網為代表的新勢力和車企等出行老勢力進行協同,未來硬體產品和軟體服務之間的邊界會越來越模糊,出行在迅速地線上化、智慧化,兩種勢力進行資源整合將對兩個行業的協同創新帶來積極影響,更快速的完成互聯網+汽車的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