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一直以來被人們熱議的核冬天有多麼恐怖

1983年,冷戰到了最刺激的階段。東西方兩大陣營磨刀霍霍,北約組織的優秀射手演習更是讓全球核戰一觸即發。這時以美國天體物理學家卡爾薩根為首的一批科學家就提出了影響深遠的“核冬天”理論。

根據核冬天理論假設全面性核戰爭爆發後除了核彈本身造成的所有破壞之外,巨大煙塵會讓地球上絕大多地區將進入一個零下40℃的核冬天,並且持續數年之久,地球上所有生物也將就此滅絕。

1815年印尼發生了人類有史以來最大的一次火山爆發,

坦博爾火山釋放的能量達到廣島原子彈的8000萬倍,相當於是人類核武器當量巔峰的120倍,其煙塵重量是核冬天理論的數十倍到數百倍。

還有一種說法:核爆後殘留的放射性物質很多,會造成全球人口的大規模減少,核輻射也可能讓更多人受到巨大傷害。

以廣島、長崎兩次原子彈實際攻擊來說吧。1945年在廣島、長崎投下的那兩顆原子彈裡面的放射性物質只有數十千克而已。這兩個原子彈空爆後,造成大量人員傷亡的並不是放射性物質的釋放,而是爆炸後產生的強大衝擊波,這個才是核彈主要殺傷手段,廣島核爆後,生活在這些地區因為輻射導致的癌症人數只有四五百人,而當時的整個受輻射面積波及到了周圍9萬多人。

最後這個核冬天理論很可能也是一種政治宣傳噱頭。冷戰到了1980年代,就核武器總量來說,美國還是要比蘇聯少一些的,核彈不夠嘴炮來湊,北約要想保持核武器的恐怖平衡就開動宣傳機器,製造核冬天的恐怕氣氛,

誇大核冬天嚴重後果,獲得全世界人民的支持,給蘇聯人造成輿論壓力,迫使蘇聯核裁軍。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菜葉網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