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首發丨Onkure A輪融資500萬美元,專注固態腫瘤抑制劑開發

億歐大健康5月2日消息,專注於表觀遺傳學藥物開發的OnKure Inc.已於近期完成了A輪超500萬美元融資,

德聯資本領投。OnKure創始人Anthony D. Piscopio告訴億歐大健康,本輪融資將主要用於現有產品線的研發,目標包括推進臨床前試驗並向FDA提交新藥臨床研究申請。

據Crunchbase資料顯示,OnKure創立於2011年,在2013年和2015年分別獲得兩輪融資。OnKure專注于開發HDAC(組蛋白去乙醯化酶)靶點抑制劑, 並且採用的是中、美兩地運營模式,主要研發平臺設在美國。Anthony表示,之所以這麼做,因為美國具有全球最完善和先進的醫藥生態體系,

未來通過中國的運營協同,可以用全球創新的產品來撬動中國市場。同時,因為中國已經有比較完善的CRO和臨床體系,而且人力成本相對低廉,所以這種運營模式可以保持公司研發產品的創新能力,同時也可以最大化地降低成本。

OnKure創始團隊實力不凡。創始人Anthony從1992年開始從事藥物研究,在輝瑞公司擔任資深研究科學家長達4年,在創立OnKure之前,

聯合創始過三家醫藥相關公司。值得注意的是,團隊內還有兩名中國人,分別是吳彥卓博士和劉學東教授。吳彥卓擔任中國區總經理,是科羅拉多大學腫瘤生物學終身教授,曾在雙鷺藥業任職。劉學東教授是聯合創始人,現為科羅拉多大學腫瘤生物學終身教授,擁有豐富的分子生物學經驗,為團隊注入另一針強心劑。

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院長、國家癌症中心主任、中國科學院郝捷院士曾經公佈了這樣一組資料:世界癌症平均發病率為182.3/10萬,

而中國癌症發病率占全球的22%,位居全球第一。自1973年開始,不論男女,惡性腫瘤死亡率均逐漸升高。

Anthony介紹,現有腫瘤免疫療法包括CIK還有CAR-T與PD-1等多種,而且是開創性的,PD-1/L1抑制劑被稱為目前市面上的“癌症神藥”,佔據超過80億美元的市場。這類抑制劑雖然應答比較持久,但是應答率不高,但是普遍應答率低於30%,其中一個主要原因就是腫瘤的免疫逃逸,

如果能夠幫助PD-1/L1抗體使得更多的腫瘤細胞被識別,就有可能增加PD-1/L1抗體的應答率。

Anthony表示,基於此,OnKure開發了核心產品表觀遺傳學藥物OKI-179,它是一個選擇性的HDAC靶點抑制劑。根據目前的資料和研究進展,OKI-179可以調節免疫系統,臨床前資料已經顯示OKI-179可以明顯提升PD-1/L1抑制劑的應答率。

據介紹,OnKure還有三個非選擇性的HDAC抑制劑獲得批准,同時也有一個選擇性的HDAC抑制劑羅米地辛被FDA批准用於治療外周T細胞淋巴瘤和皮膚T細胞淋巴瘤,

這類靶點的優點在於成藥性問題不大,成藥性風險小。

國際上,已有其他公司研發出提升PD-1/L1抑制劑的應答率的產品,並且取得了良好的療效,這給OnKure提供了前期借鑒。據公開報導,國外已經上市的PD-1/L1藥有四種,分別是輝瑞與德國默克公司共同研發的Bavencio、默沙東的PD-1抑制劑Keytruda,BMS的PD-1抑制劑Opdivo,以及羅氏的PD-L1抑制劑Tecentriq。

與他們不同的是,以上已上市的抑制劑都是針對液態腫瘤,而據Anthony介紹,OnKure公司致力於研發的是針對固態腫瘤的抑制劑。“這對於OnKure本身來說意義十分有意義,研發一旦獲得了突破性進展,對於製藥行業來說是一大跨越。”

Anthony告訴億歐大健康,OnKure計畫在2018年中或下半年向FDA和CFDA提交臨床試驗申請,未來會保留腫瘤的適應症,通過加強合作去開發新的適應症。

“OnKure的產品最終不只有上市一條路,但由於港股上市制度的改革,我們十分看好生物製藥企業在香港IPO的大環境,未來不排除會向這一方向發展。”

以上已上市的抑制劑都是針對液態腫瘤,而據Anthony介紹,OnKure公司致力於研發的是針對固態腫瘤的抑制劑。“這對於OnKure本身來說意義十分有意義,研發一旦獲得了突破性進展,對於製藥行業來說是一大跨越。”

Anthony告訴億歐大健康,OnKure計畫在2018年中或下半年向FDA和CFDA提交臨床試驗申請,未來會保留腫瘤的適應症,通過加強合作去開發新的適應症。

“OnKure的產品最終不只有上市一條路,但由於港股上市制度的改革,我們十分看好生物製藥企業在香港IPO的大環境,未來不排除會向這一方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