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長安新能源總經理李偉:無人駕駛+電動車+分時租賃=未來出行

新能源汽車和出行服務似乎已經成了傳統車企在轉型起點上一定要抓住的兩棵救命稻草。

目前,在新能源技術、人工智慧、資訊技術、物聯網技術等科技發展的共同推進下,新能源充電時長、續航里程等使用痛點問題正在逐漸消弭。百年汽車產業中的研發模式、行銷模式、服務模式、甚至競爭模式都正在發生著結構性顛覆,以主機廠為產業核心的運行態勢也正在向開放式、融合式演變。傳統車企轉型為新能源汽車出行運營商逐漸成了可以預見的未來趨勢。

2017年10月,長安汽車發佈了“香格里拉”計畫,也是長安汽車的第三次創業。長安汽車總裁朱華榮現場宣佈,長安汽車新能源“香格里拉計畫”正式開啟。到2020年,長安汽車將建成三大新能源專用平臺,到2025年將全面停售傳統燃油車,並實現全譜系產品的電氣化。同時,將在未來向整個新能源汽車領域投資1000億元。這也被稱為是長安汽車的第三次創業。

長安汽車新能源事業部2017年年底成立,由長安汽車副總裁李偉兼任總經理。此外,長安汽車新能源研究院院長蘇嶺任常務副總經理,夏立軍任副總經理。據億歐汽車瞭解,在新能源汽車事業部正式成立之前,長安汽車新能源主要以大項目制運行,在逐步形成體系後,新能源汽車事業部才正式成立,在自主權及資源整合方面有了較大的提升。

在2018年北京車展期間,李偉、蘇嶺和夏立軍一同與媒體分享了長安汽車的三次創業歷程和對新能源汽車以及未來出行方式的理解。

長安汽車的三次創業

“我們也在想我們該怎麼辦。”李偉在介紹長安汽車的三次轉型之前說到,這也是長安汽車在被如今汽車四化的浪潮追趕下,急需轉型時在思考的問題。

八十年代,長安從微車領域進入汽車行業,可以被認為是長安的第一次創業。但是想要成為一家主流的汽車主機廠,

僅憑微車業務肯定是不夠的,所以從2004年開始,長安進入到乘用車領域。

經過十餘年的發展後,2015年,長安汽車乘用車年產銷突破一百萬,李偉表示這是長安汽車第二次創業的成功。

但是江山還未坐穩,2017年開始,汽車行業迎來了一次大的變革。新造車勢力異軍突起,很快成為了資本和媒體的寵兒。禁售燃油車時間表的話題也常常走上輿論的風口浪尖。

科技企業一次一次在智慧駕駛上的技術突破也刺激著傳統車企蠢蠢欲動的心。

網傳一句話叫做“時代拋棄你時,連一聲再見都不會說”,自然,時代也不會等誰。拒絕被時代拋棄,實際上傳統車企已經覺醒。在新造車企業普遍還沒有推出上市車型的2017年,國內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達到79.4萬輛和77.7萬輛,同比分別增長53.8%和53.3%。2018年2月,滴滴出行宣佈與12家車企達成戰略合作,要建設基於新能源汽車的共用出行服務體系。截至4月,多家車企拿到國內自動駕駛路測牌照。

那麼,作為以上所有創新的親歷者之一,長安汽車的第三次創業到底怎麼走?李偉表示,長安汽車目前在生產上的核心就是要把效率提升,“我們通過與國外合資的品牌,深入其內部瞭解合作方的工業,我們認為中國品牌真正要能戰勝國外品牌,唯一的核心競爭力就是效率。”

另外,還要實現四項轉型:

1、從之前的經營產品轉型為經營品牌。相同的產品換一個logo差價可以上萬,這個背後就是品牌強大的能量。基於此,長安汽車董事長張寶林在車展前也公佈了最新的品牌規劃。

2、從服務客戶轉型為經營客戶。李偉認為,客戶應該是未來長安汽車最大的資產。

3、從傳統產品向“智慧化+新能源”集中轉型。

4、從提供產品向提供產品的解決方案轉型,其解決方案指的就是用戶出行。據李偉介紹,長安認為出行服務和技術是聯繫緊密的。

(第三次創業——創新創業戰略)

關於無人駕駛汽車與出行的關係,李偉解釋到,“長安開發自動駕駛技術,是想要提供出行最後一公里的解決方案。我認為無人駕駛車的第一個使用場景就是最後一公里。所以這個我們要充分的發掘到,這也是長安為什麼要開發自動駕駛汽車的原因。”

無人駕駛+電動車+分時租賃=未來出行

李偉介紹,長安新能源事業部的使命是“共用智慧生活”,致力於通過科技的創新為使用者提供產品及服務。而其理念定位是“智·淨藍天”,“未來新能源的車應該具備智慧化,具備智慧和情感。‘淨’,是希望構建未來美好的生活環境。

在技術方面,長安新能源未來三年準備投資一百多億來打造核心技術,在全球範圍內建立研發中心。“我們一直在想,未來長安汽車在整個新能源競爭環境中間怎樣做到長期服務?必須要有核心的競爭力,我們認為核心的競爭力還是技術。”

在李偉看來,未來出行=無人駕駛+電動車+分時租賃,“分時租賃將是無人駕駛的第一個商業化場景。”

長安設計並正在實現的場景中,共用出行可能有很多措施是針對公共場所的,比如新能源智慧運營中涉及的無線充電。用戶用完車之後,車輛可以通過自動駕駛到就近的充電設備出自動無線充電,這就需要智慧駕駛、智慧交互與電動車之間深度的融合。

預計到2025年,長安新能源計畫推出33款產品,並嘗試建立一個生態小鎮來體現新能源、智慧化、無人駕駛的產品,實現低碳、環保、智慧的運營。

“我認為未來企業之間最大的差異化應該體現在智慧交互方面,核心之核心還是產品。”李偉表示,目前車企之間的競爭最終還是產品的競爭,能給用戶帶來心動的體驗的產品才是最大的一個競爭能力。

目前,車企之間的競爭似乎分化成了兩大陣營,新造車企業似乎在智慧網聯和共用出行理念方面更前衛,傳統車企略顯保守。

夏立軍坦言,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目前傳統車企與新造車勢力相比,優勢少、劣勢多。尤其是在話題性上,夏立軍稱之為“攜資本與流量的不對稱競爭”。

相對于新造車勢力的野蠻生長,李偉和主管技術的常務副總經理蘇嶺總結了三方面傳統車企的優勢。

第一是體系優勢。長安經歷了三十幾年的造車、研發到銷售,整個解決方案會預測未來要面對的消費群體、未來的應用場景,根據多年傳統車企的磨煉訓練出來的一些思維,方案的可實現性更高。

第二是團隊優勢。在採訪中億歐汽車獲悉,目前長安新能源事業部共有超過800名員工,2019年將擴大到千人,2020年計畫打造超過兩千人的團隊。團隊結構上將保持一個專屬團隊加上一個週邊團隊,這種內部結構運營更高效。

第三是管道優勢。傳統車企多年形成的線下經銷商體系成熟,再配合線上流量的投入,在行銷管道的佈局方面比新造車勢力提前了一大步。同時,長安未來會打造專屬的新能源行銷管道,服務於整個新能源汽車產品和品牌的推廣。蘇嶺對媒體表示,“未來的模式就是線上往線下走,最終就打造一種平衡,目前大家都是在學習的過程。”

除此之外,傳統車企的業務可以利用管道優勢向用車全生命週期的服務擴展,蘇嶺解釋道,“未來不一定是賣車和修車,還將提供其他品類的服務,比如出行方面的租車。未來的管道模式,將是一個大的體驗式中心,除了做出行、充電和賣車,還可能包括用戶喝咖啡、交流等生活場景。”

可見,車企向智慧出行服務商轉變已經成為必然,現在正處於百年汽車行業暗潮湧動的轉捩點上,汽車出行的整條產業鏈正在面臨降維顛覆,在這個技術與模式創新層出不窮的時代下,誰的觀點能迎合未來的趨勢?6月14日,億歐將在上海舉辦“2018全球智慧+新商業峰會”——“智慧+新出行”論壇,屆時,政府機構、科技企業、造車勢力、出行巨頭、產業資本等行業重磅嘉賓將與您一道共話智慧出行新風向。

詳情點擊:2018全球智慧+新商業峰會”——“智慧+新出行”論壇

截至4月,多家車企拿到國內自動駕駛路測牌照。

那麼,作為以上所有創新的親歷者之一,長安汽車的第三次創業到底怎麼走?李偉表示,長安汽車目前在生產上的核心就是要把效率提升,“我們通過與國外合資的品牌,深入其內部瞭解合作方的工業,我們認為中國品牌真正要能戰勝國外品牌,唯一的核心競爭力就是效率。”

另外,還要實現四項轉型:

1、從之前的經營產品轉型為經營品牌。相同的產品換一個logo差價可以上萬,這個背後就是品牌強大的能量。基於此,長安汽車董事長張寶林在車展前也公佈了最新的品牌規劃。

2、從服務客戶轉型為經營客戶。李偉認為,客戶應該是未來長安汽車最大的資產。

3、從傳統產品向“智慧化+新能源”集中轉型。

4、從提供產品向提供產品的解決方案轉型,其解決方案指的就是用戶出行。據李偉介紹,長安認為出行服務和技術是聯繫緊密的。

(第三次創業——創新創業戰略)

關於無人駕駛汽車與出行的關係,李偉解釋到,“長安開發自動駕駛技術,是想要提供出行最後一公里的解決方案。我認為無人駕駛車的第一個使用場景就是最後一公里。所以這個我們要充分的發掘到,這也是長安為什麼要開發自動駕駛汽車的原因。”

無人駕駛+電動車+分時租賃=未來出行

李偉介紹,長安新能源事業部的使命是“共用智慧生活”,致力於通過科技的創新為使用者提供產品及服務。而其理念定位是“智·淨藍天”,“未來新能源的車應該具備智慧化,具備智慧和情感。‘淨’,是希望構建未來美好的生活環境。

在技術方面,長安新能源未來三年準備投資一百多億來打造核心技術,在全球範圍內建立研發中心。“我們一直在想,未來長安汽車在整個新能源競爭環境中間怎樣做到長期服務?必須要有核心的競爭力,我們認為核心的競爭力還是技術。”

在李偉看來,未來出行=無人駕駛+電動車+分時租賃,“分時租賃將是無人駕駛的第一個商業化場景。”

長安設計並正在實現的場景中,共用出行可能有很多措施是針對公共場所的,比如新能源智慧運營中涉及的無線充電。用戶用完車之後,車輛可以通過自動駕駛到就近的充電設備出自動無線充電,這就需要智慧駕駛、智慧交互與電動車之間深度的融合。

預計到2025年,長安新能源計畫推出33款產品,並嘗試建立一個生態小鎮來體現新能源、智慧化、無人駕駛的產品,實現低碳、環保、智慧的運營。

“我認為未來企業之間最大的差異化應該體現在智慧交互方面,核心之核心還是產品。”李偉表示,目前車企之間的競爭最終還是產品的競爭,能給用戶帶來心動的體驗的產品才是最大的一個競爭能力。

目前,車企之間的競爭似乎分化成了兩大陣營,新造車企業似乎在智慧網聯和共用出行理念方面更前衛,傳統車企略顯保守。

夏立軍坦言,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目前傳統車企與新造車勢力相比,優勢少、劣勢多。尤其是在話題性上,夏立軍稱之為“攜資本與流量的不對稱競爭”。

相對于新造車勢力的野蠻生長,李偉和主管技術的常務副總經理蘇嶺總結了三方面傳統車企的優勢。

第一是體系優勢。長安經歷了三十幾年的造車、研發到銷售,整個解決方案會預測未來要面對的消費群體、未來的應用場景,根據多年傳統車企的磨煉訓練出來的一些思維,方案的可實現性更高。

第二是團隊優勢。在採訪中億歐汽車獲悉,目前長安新能源事業部共有超過800名員工,2019年將擴大到千人,2020年計畫打造超過兩千人的團隊。團隊結構上將保持一個專屬團隊加上一個週邊團隊,這種內部結構運營更高效。

第三是管道優勢。傳統車企多年形成的線下經銷商體系成熟,再配合線上流量的投入,在行銷管道的佈局方面比新造車勢力提前了一大步。同時,長安未來會打造專屬的新能源行銷管道,服務於整個新能源汽車產品和品牌的推廣。蘇嶺對媒體表示,“未來的模式就是線上往線下走,最終就打造一種平衡,目前大家都是在學習的過程。”

除此之外,傳統車企的業務可以利用管道優勢向用車全生命週期的服務擴展,蘇嶺解釋道,“未來不一定是賣車和修車,還將提供其他品類的服務,比如出行方面的租車。未來的管道模式,將是一個大的體驗式中心,除了做出行、充電和賣車,還可能包括用戶喝咖啡、交流等生活場景。”

可見,車企向智慧出行服務商轉變已經成為必然,現在正處於百年汽車行業暗潮湧動的轉捩點上,汽車出行的整條產業鏈正在面臨降維顛覆,在這個技術與模式創新層出不窮的時代下,誰的觀點能迎合未來的趨勢?6月14日,億歐將在上海舉辦“2018全球智慧+新商業峰會”——“智慧+新出行”論壇,屆時,政府機構、科技企業、造車勢力、出行巨頭、產業資本等行業重磅嘉賓將與您一道共話智慧出行新風向。

詳情點擊:2018全球智慧+新商業峰會”——“智慧+新出行”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