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如果註定是個普通人,要如何過一生

如果註定是個普通人,你要如何過一生?

這些書裡的人們會告訴你許多。

比如,“愛一個人,需要的不是未來,是勇氣。”

——編輯|祁十一

我一直喜歡看普通人的故事。那些如你我一般的煙火人間中的芸芸眾生,如何出生,成長,謀生,相愛,成家,老去,死去。

沒有顯貴的家庭背景,沒有異于常人的天才,沒有被上天眷顧到死的好運,這些平凡的人們都如何走過一生。

必然會陷入困境,遭逢生老病死,如何化解?

那些內心的憂鬱,情感的危機,現實的窘迫,

那些美好的相逢,志得意滿的時刻……這些人生的必經之路,不同的人如何應對?

最近看的幾本書,都在講這些普通人的故事。它們非常吸引我,帶給我很多啟發,於是推薦給你們。

《長樂路》,史明智著,王笑月譯

上海譯文出版社

史明智曾在上個世紀90年代到中國四川支教,

是美國志願者組織“和平隊”成員。

2010年,在闊別中國15年後,他回到中國,在上海做一名記者。六年裡,都住在上海一條名叫“長樂路”上的公寓裡,和這條街上的許多小店主、原住民有了深入的交融。於是有了這本書。

一家花店,一個三明治午餐店,一個蔥油餅店,這些來自五湖四海的中國人,如何來到上海追尋發家致富的夢想。

他們中不乏鄉村的農民,遭遇了戶籍制度的不公,

子女失去了和城市孩子一樣的受教育機會,從而眼睜睜地看著他們失去了改變命運的機會。

還有為拆遷而抗爭的上海土著,如何在粗暴的城市化進程中,守衛自己的家園,爭取合理的賠償,甚至為此付出生命的代價。

亦有曾經生活在弄堂裡的資本家,被發配至青海德令哈,在勞改農場度過艱辛的人生,他的家人子女,又如何在被打壓之下生存下來,最後遠渡重洋,

在美國了卻餘生。

史明智有一顆敏銳細膩的心,能感知他人的悲喜無奈,深具同理心,所以也獲得了他的這些街坊鄰劇的信任,能夠深入他們的生活,看到他們整個的人生。也因此,寫出來的故事很打動人。

我在看書過程中數次欲哭無淚,感歎為什麼中國人活得這麼辛苦淒慘,為什麼人要經受這些苦難。

也總是感慨外國記者對人的關懷。

《斯通納》,約翰·威廉斯著,

美國,楊向榮譯

世紀文間/上海人民出版社

一本小說,講述了出生在農場的大學教授斯通納的一生。

一個本來會和父母一樣,一輩子在土地上勞作的年輕人,突然上了大學學習農學,卻在大二的一堂文學課上,發現了對語言文字的愛,從而改變了人生路徑。

你或許會以為,轉捩點之後便是光照耀眼的人生,但並沒有。

斯通納如願成了一名大學教師,娶了第一眼喜歡的女子為妻,生了一個女兒。

卻在短暫體驗了教書的樂趣、愛情的蜜意、對女兒的愛之後,走向了不順心不如意。被系主任打壓,婚姻生活失敗,女兒也過得不開心。

唯一的美好,來自一段精神與情☆禁☆欲和一的婚外情,最後也在社會壓力之下終結。

最終斯通納在即將退休時得癌症去世,走完了鬱鬱寡歡、未曾充分燃燒的一生。

掩卷之時,心裡會有很大的缺憾。人的一生,便是如此不圓滿地結束了嗎?是否絕大多數的人都是在殘缺中走完一生?真正沒有遺憾地死去的人,有幾個呢?

想起《如懿傳》中的一句臺詞:你還年輕,不懂這個世界完滿的美好,太難得。

《我的天才女友》,埃萊娜·費蘭特,義大利,陳英譯

人民文學出版社

這是最近數年在歐美很火、也很神秘的義大利作家費蘭特之書。人們至今不知,費蘭特到底是誰,是男是女,是一個人還是兩個人(甚至有人說是團隊)。

但總之,費蘭特已出版很多本書,引起了很大反響,其中那不勒斯四部曲最為有名。

《我的天才女友》便是四部曲之首,後面還有三本情節相關的書,都是講述兩個從小一起長大的女孩子互相牽絆也互相競爭的一生。

雖然書名說是“天才女友”,兩位女主角也很有個性很吸引人,但背景是那不勒斯貧民窟,兩個女孩兒都是貧苦家庭出生,走過了很底層的青少年時期。

書我還沒看完,但文字和故事非常吸引人,也已被拍成了電視劇,討論度很高。

常常有許多句子讓我震動,比如四部曲之一中有一句:“我們每個人都是按照自己想要的樣子敘述自己的人生。”

《明天我要去冰島》,嘉倩著

北京時代華文書局

嘉倩是一個和我差不多同齡的年輕女孩,如今在冰島生活。這是她去年初出的書,講述她前幾年以旅居者的身份在冰島短居、採訪的陌生人的故事。

無論是76歲的美國老太太,還是法國作家,終身未婚的法國老頭,冰島本土的未婚媽媽(這在冰島是主流,只同居、生孩子、不結婚),都會帶來他們各自的人生經歷和感悟,與中國傳統文化和觀念差別很大,所以挺帶來啟發和思考。

比如76歲的美國老太太,在失去丈夫後難過一陣,仍選擇獨自一人也要快樂活著。她一個人開車去紐約看望女兒,一個人從紐約坐飛機去最喜歡的巴黎旅行,在街頭遊走,看畫展,坐在廣場吃三明治。

她告訴嘉倩:

“如果你很難過,因為衰老,因為失去愛的人,那麼,勇敢一點,並且變得挑剔,你會快樂的。記住,不要變得傳統,它會禁錮你。再見。”

中國的集體主義文化根深蒂固,很多人都會為了合群而壓抑自己的個性與情緒,不那麼挑剔,而顯得隨和。

如嘉倩所說:

“在我的成長文化中,集體主義(collectivism)很重要,個人是危險的,不合群的,幼稚的。

我試圖理解那些集體主義中的被訪者,但是我發現,做到了的被訪者們通常並不快樂,他們告訴我,失去自己,交易靈魂,這一宗買賣不那麼值得。

我發現,那些沒做到的被訪者也不是失敗者,他們會遇到和自己類似的人,彼此吸引,安全地默默地生活,不喧嘩,在集體主義中低下頭過自己的小生活。”

但在冰島,嘉倩卻一再意識到:

在我成長的環境中,“挑剔”一直以來都是負面的詞彙,沒有一個家長也沒有一個老師會告訴孩子去成為一個挑剔的人,所有的時候都在告誡,“喏,你要當一個隨和的人,合群的人,這就好了,意味著你長大了,成熟了。”

我們隱忍,我們克制,隨時將笑容掛在臉上,待人接物,不敢刻薄,倘若有一天洩露了真脾氣,便悶在被窩裡大哭一場,感覺世界末日來臨,失去了容身之地。

原來,挑剔是有其價值的。“因為在意所以挑剔,因為挑剔所以自由。”

還有終身未婚的法國老頭穆勒,讓嘉倩意識到:

“如果沒有遇到那個喜歡的人,孤獨到老,這件事沒有那麼可怕。要說什麼是可怕的,那就是外界的傷害,外界的期待,外界的綁架。

遮罩掉這些外界的東西,是有可能像穆勒一樣,獨自老去,獨自死去,安靜地認真地活著,享受他所熱愛的自行車和馬拉松。”

世界各個角落的人,出現在這本書裡,每個人都帶著他們的過往迎面而來,在不同文化的撞擊之下產生思想、生活方式、情感、性格的火花。非常有意思。

而冰島這個世界盡頭冷酷仙境一般的國家,也有許多與眾不同的自然和人文環境,在書中如畫卷般展開。很迷人。

最後,就以書中一個南美國家哥倫比亞的男生伊萬的話作為結束吧:

“愛一個人,需要的不是未來,是勇氣。”

-END-

你或許會以為,轉捩點之後便是光照耀眼的人生,但並沒有。

斯通納如願成了一名大學教師,娶了第一眼喜歡的女子為妻,生了一個女兒。

卻在短暫體驗了教書的樂趣、愛情的蜜意、對女兒的愛之後,走向了不順心不如意。被系主任打壓,婚姻生活失敗,女兒也過得不開心。

唯一的美好,來自一段精神與情☆禁☆欲和一的婚外情,最後也在社會壓力之下終結。

最終斯通納在即將退休時得癌症去世,走完了鬱鬱寡歡、未曾充分燃燒的一生。

掩卷之時,心裡會有很大的缺憾。人的一生,便是如此不圓滿地結束了嗎?是否絕大多數的人都是在殘缺中走完一生?真正沒有遺憾地死去的人,有幾個呢?

想起《如懿傳》中的一句臺詞:你還年輕,不懂這個世界完滿的美好,太難得。

《我的天才女友》,埃萊娜·費蘭特,義大利,陳英譯

人民文學出版社

這是最近數年在歐美很火、也很神秘的義大利作家費蘭特之書。人們至今不知,費蘭特到底是誰,是男是女,是一個人還是兩個人(甚至有人說是團隊)。

但總之,費蘭特已出版很多本書,引起了很大反響,其中那不勒斯四部曲最為有名。

《我的天才女友》便是四部曲之首,後面還有三本情節相關的書,都是講述兩個從小一起長大的女孩子互相牽絆也互相競爭的一生。

雖然書名說是“天才女友”,兩位女主角也很有個性很吸引人,但背景是那不勒斯貧民窟,兩個女孩兒都是貧苦家庭出生,走過了很底層的青少年時期。

書我還沒看完,但文字和故事非常吸引人,也已被拍成了電視劇,討論度很高。

常常有許多句子讓我震動,比如四部曲之一中有一句:“我們每個人都是按照自己想要的樣子敘述自己的人生。”

《明天我要去冰島》,嘉倩著

北京時代華文書局

嘉倩是一個和我差不多同齡的年輕女孩,如今在冰島生活。這是她去年初出的書,講述她前幾年以旅居者的身份在冰島短居、採訪的陌生人的故事。

無論是76歲的美國老太太,還是法國作家,終身未婚的法國老頭,冰島本土的未婚媽媽(這在冰島是主流,只同居、生孩子、不結婚),都會帶來他們各自的人生經歷和感悟,與中國傳統文化和觀念差別很大,所以挺帶來啟發和思考。

比如76歲的美國老太太,在失去丈夫後難過一陣,仍選擇獨自一人也要快樂活著。她一個人開車去紐約看望女兒,一個人從紐約坐飛機去最喜歡的巴黎旅行,在街頭遊走,看畫展,坐在廣場吃三明治。

她告訴嘉倩:

“如果你很難過,因為衰老,因為失去愛的人,那麼,勇敢一點,並且變得挑剔,你會快樂的。記住,不要變得傳統,它會禁錮你。再見。”

中國的集體主義文化根深蒂固,很多人都會為了合群而壓抑自己的個性與情緒,不那麼挑剔,而顯得隨和。

如嘉倩所說:

“在我的成長文化中,集體主義(collectivism)很重要,個人是危險的,不合群的,幼稚的。

我試圖理解那些集體主義中的被訪者,但是我發現,做到了的被訪者們通常並不快樂,他們告訴我,失去自己,交易靈魂,這一宗買賣不那麼值得。

我發現,那些沒做到的被訪者也不是失敗者,他們會遇到和自己類似的人,彼此吸引,安全地默默地生活,不喧嘩,在集體主義中低下頭過自己的小生活。”

但在冰島,嘉倩卻一再意識到:

在我成長的環境中,“挑剔”一直以來都是負面的詞彙,沒有一個家長也沒有一個老師會告訴孩子去成為一個挑剔的人,所有的時候都在告誡,“喏,你要當一個隨和的人,合群的人,這就好了,意味著你長大了,成熟了。”

我們隱忍,我們克制,隨時將笑容掛在臉上,待人接物,不敢刻薄,倘若有一天洩露了真脾氣,便悶在被窩裡大哭一場,感覺世界末日來臨,失去了容身之地。

原來,挑剔是有其價值的。“因為在意所以挑剔,因為挑剔所以自由。”

還有終身未婚的法國老頭穆勒,讓嘉倩意識到:

“如果沒有遇到那個喜歡的人,孤獨到老,這件事沒有那麼可怕。要說什麼是可怕的,那就是外界的傷害,外界的期待,外界的綁架。

遮罩掉這些外界的東西,是有可能像穆勒一樣,獨自老去,獨自死去,安靜地認真地活著,享受他所熱愛的自行車和馬拉松。”

世界各個角落的人,出現在這本書裡,每個人都帶著他們的過往迎面而來,在不同文化的撞擊之下產生思想、生活方式、情感、性格的火花。非常有意思。

而冰島這個世界盡頭冷酷仙境一般的國家,也有許多與眾不同的自然和人文環境,在書中如畫卷般展開。很迷人。

最後,就以書中一個南美國家哥倫比亞的男生伊萬的話作為結束吧:

“愛一個人,需要的不是未來,是勇氣。”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