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物聯網催生智慧餐飲 食品溯源守護“舌尖上的安全”

晚上下班時間,結束一天工作的林磊收拾完東西準備去搭地鐵。他在廣州番禺上班,回到位於金洲的家大約要八點左右。

“每天下班都這麼晚,已經趕不及去買菜做飯了。”林磊說,

最近一個月,他的晚餐幾乎都被網上的美食電商平臺承包了。下班前通過APP點餐,回到家就能吃上熱乎的家常菜,未必是多麼名貴的食材,但要的就是家的味道。

隨著物聯網的迅速發展以及移動支付場景的日漸豐富,傳統餐飲行業正走向“智慧”化的未來。廣州中國科學院電腦網路資訊中心市場運營經理翁耿堅說,當前物聯網在餐飲行業的應用主要是在改善服務環節,

比如消費者自主下單等,而隨著物聯網技術的發展,未來食品溯源將得到廣泛應用,從食品源頭到各個流通環節都能做到資訊透明完整,讓消費者放心享用安全健康的飲食。

最近,廣州中國科學院電腦網路資訊中心孵化的家庭美食共用平臺“小廚面對面”在廣州南沙收到了不少消費者的點贊。自今年2月推向市場以來,訂單量已經破萬。

基於物聯網的溯源技術正在催生餐飲行業的變革。

不同于傳統餐飲經營模式,小廚面對面定位於家庭共用廚房,通過連接鄰家廚房,為周邊的上班族、不願下廚的年輕人、想要品嘗特色美食的鄰里提供安全可信的家庭菜肴。對於這樣一家共用經濟模式的創新平臺來說,如何保證品質和安全是關鍵,

也是難題。

除了嚴格的認證審核,基於物聯網的溯源技術是守護“舌尖上的安全”的另一種重要手段。

基於物聯網的溯源技術正在催生餐飲行業的變革。

據翁耿堅介紹,依託國家物聯網標識管理公共服務平臺的溯源技術,這家美食共用平臺上的每一份飯菜都製作了相應的食品溯源二維碼,

消費者掃一掃二維碼就可以追溯到食材的來源,甚至菜品所用調味品的品牌和採購地也都一清二楚。

“隨著近年來重大食品安全問題不斷被曝光,食品安全狀況已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小廚面對面產品經理胡勇說,外賣平臺必須解決“放心菜”的問題才能贏得市場。

基於物聯網的溯源技術正在催生餐飲行業的變革。

事實上,創新型的智慧餐飲已在市場上初露鋒芒。胡勇說,小廚面對面從2016年下半年開始研發,今年2月面向市場,目前在廣州南沙市場推廣順利,市場回饋不錯。雖然研發及推廣期間也遇到了不少問題,但也正是這些問題讓我們從市場上吸取了更多的經驗。未來團隊將繼續優化產品體驗,強化菜品溯源體系,為產品推向更大市場做好準備。

據介紹,國家物聯網標識管理公共服務平臺是廣州中國科學院電腦網路資訊中心承擔建設的專案,為我國物聯網各行業、各領域應用提供物聯網標識統一管理服務。目前平臺物聯網標識註冊量已超過11億個,總日均解析量超過500萬次,累計解析總量超過8.5億次。除了餐飲電商,平臺支撐的應用還涉及商品溯源、智慧農業、跨境電商、智慧家居、車聯網等多個領域。

未來團隊將繼續優化產品體驗,強化菜品溯源體系,為產品推向更大市場做好準備。

據介紹,國家物聯網標識管理公共服務平臺是廣州中國科學院電腦網路資訊中心承擔建設的專案,為我國物聯網各行業、各領域應用提供物聯網標識統一管理服務。目前平臺物聯網標識註冊量已超過11億個,總日均解析量超過500萬次,累計解析總量超過8.5億次。除了餐飲電商,平臺支撐的應用還涉及商品溯源、智慧農業、跨境電商、智慧家居、車聯網等多個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