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破除霧霾 通威有新招

霧霾已經成了國民最頭痛的問題,到底怎樣才能解決?

“無論是關停多少工廠,還是限行多少車輛,只能是治標。”通威集團董事局主席劉漢元有兩組資料,煤炭占中國一次性能源消耗的60%以上,機動車保有量達到2.85億輛。意味著全球將近50%的煤炭在中國燃燒,廢氣和粉塵加上尾氣排放,只要不改變能源消費方式,霧霾就會陷入治理跟發展的迴圈困境之中。

從產業總體來看,中國已經建立起了完善的風能、光伏發電等清潔能源產業體系,

設備製造、系統應用已處於全球領先水準。可問題的關鍵是,很長一段時間內,國內新能源90%以上產品出口歐盟,國內安裝應用規模小,導致單位發電裝機成本居高不下。事實上,以光伏產業來看,從能源投入產出看,製造光伏發電系統全過程的能源消耗在電站建成後半年左右即可全部回收,而系統設計壽命長達25年。更重要的是,隨著新能源技術的不斷進步、規模的不斷擴大,
以光伏發電為主的新能源成本會快速下降,甚至可以接近零消耗持續發電。

從發電成本來看,現有條件下建成的電站,東部地區每度電成本大約4-5毛、西部地區3-4毛。如果以發達國家的利率水準來測算,東部地區只有3—4毛、西部地區只有2-3毛;如果同時給予稅收優惠,

東部地區度電成本約3毛左右,西部地區只有大約2毛。技術的進步、規模效應的進一步提升,三五年內上述成本還將下降30%以上,成為發電成本最低的能源生產方式,在我國財力許可範圍內,很快推動光伏發電平價上網時期的到來,光伏發電補貼也將隨之結束,實現市場條件下可再生能源支撐我國清潔發展的歷史轉變。

從中國國情來看,東部經濟發達地區具備一定條件發展分散式和部分集中式光伏電站,

而遼闊的中西部地區更可建設成為全球最具優勢的光伏發電地區。其中中東部地區每畝國土面積光伏發電每年可輸出5-10萬度電,西部地區可達10-15萬度電,相當於10-30噸石油的等效能量。若將中西部太陽能資源富集區域打造成為中國的清潔能源基地,一方面可向中東部經濟發達地區源源不斷輸出清潔電力,支持中東部經濟清潔發展,
另一方面也能實現中西部地區的生態保護和可持續發展。

劉漢元已經不止在設想霧霾問題的新能源解決方案,已經開始了實施,推出了“漁光一體”模式。具體的做法就是將光伏新能源發電與水產養殖有機結合融為一體,打破傳統單一的水產養殖模式,充分利用水陸空的應用空間,在水上面架設光伏電池板,水下面養殖魚蝦,真正實現“魚、電、環保”三豐收的新模式,不但直接推動我國水產養殖的轉型升級,提高養殖收益,還大大加快能源結構調整步伐。

通威“漁光一體”

據專家測算,中國共擁有養殖水面高達1.2億畝,若將其中4500萬畝精養魚塘建成漁光一體電站,裝機總量將達1200GW--1500GW,相當於2015年全國發電裝機總量,年發電收入高達1.2萬億--1.5萬億。以通威股份為例,若將其直接或間接擁有的全國900萬畝優質魚塘實施“漁光一體”專案,水產養殖年產量可高達1350萬噸,同時可建設300GW-450GW光伏電站,年發電量相當於三峽水電站的5--8倍,年發電收入可達2400億元--6000億元。

經測算,在中國年日照2000小時以上地區的魚塘,每畝池塘的利潤可比單純水產養殖提高3倍以上。除此之外,20--30畝魚塘水面上的太陽能電站,峰值發電能力可達1MW,每年由此可節約標煤348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達1200噸。以江蘇如東“漁光一體”示範基地為例,該專案占地面積2720畝,目前開發的第一期共500畝,養殖面積364畝,一期建設的10兆瓦光伏電站投入1.1億元,每年的發電約為1300萬度,除去自用電,95%的電能都輸送到國家電網的線路上;二期2720畝全部開發建成後共計80兆瓦,預計總投入6.5億元。

通威的“漁光一體”模式有效突破了以往只能收取池塘租金的模式,每畝將為政府貢獻稅收4000--6000元,提高收益4--6倍,與常規養殖相比,“養殖+發電”的綜合效益將提高數倍以上。在拉動地方經濟發展的同時,做到1+1>2的協同效應,還老百姓真正的青山綠水、藍天白雲,為中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和綠色發展提供了一條全新的路徑。

不但直接推動我國水產養殖的轉型升級,提高養殖收益,還大大加快能源結構調整步伐。

通威“漁光一體”

據專家測算,中國共擁有養殖水面高達1.2億畝,若將其中4500萬畝精養魚塘建成漁光一體電站,裝機總量將達1200GW--1500GW,相當於2015年全國發電裝機總量,年發電收入高達1.2萬億--1.5萬億。以通威股份為例,若將其直接或間接擁有的全國900萬畝優質魚塘實施“漁光一體”專案,水產養殖年產量可高達1350萬噸,同時可建設300GW-450GW光伏電站,年發電量相當於三峽水電站的5--8倍,年發電收入可達2400億元--6000億元。

經測算,在中國年日照2000小時以上地區的魚塘,每畝池塘的利潤可比單純水產養殖提高3倍以上。除此之外,20--30畝魚塘水面上的太陽能電站,峰值發電能力可達1MW,每年由此可節約標煤348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達1200噸。以江蘇如東“漁光一體”示範基地為例,該專案占地面積2720畝,目前開發的第一期共500畝,養殖面積364畝,一期建設的10兆瓦光伏電站投入1.1億元,每年的發電約為1300萬度,除去自用電,95%的電能都輸送到國家電網的線路上;二期2720畝全部開發建成後共計80兆瓦,預計總投入6.5億元。

通威的“漁光一體”模式有效突破了以往只能收取池塘租金的模式,每畝將為政府貢獻稅收4000--6000元,提高收益4--6倍,與常規養殖相比,“養殖+發電”的綜合效益將提高數倍以上。在拉動地方經濟發展的同時,做到1+1>2的協同效應,還老百姓真正的青山綠水、藍天白雲,為中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和綠色發展提供了一條全新的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