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河源人愛的這種“美食”,吃一顆就可能致命!你還嘴饞?

炒一碟螺,開一瓶啤酒,

是很多人宵夜的最愛

看似十分享受,

但卻忘了隱藏的危險。

“海螄螺”,也叫麥螺、白螺、割香螺、小黃螺等,學名織紋螺。它含有河豚毒素,一般的烹調溫度很難將其破壞,至今沒有特效藥。衛生部明確規定:任何食品生產經營單位不得採購、加工和銷售織紋螺。

不過,不少食客認為其味道鮮美,

為了這一口仍會鋌而走險,飯店、商販則偷偷出售。最近,台州開展的“織紋螺”大排查行動中共查獲案件5起,移送公安5起,當晚刑拘6人。

6人被刑拘!

台州搗毀一家織紋螺批發大戶

據台州市市場監管局消息,近日,臨海市場監管局聯合市公安局開展了“織紋螺”大排查行動。

部門通過對農貿市場、餐飲店開展前期排查的基礎上,臨海市場監管局進行了精准打擊,對排摸出來的經銷點成功收網。

同時在打擊違法餐飲店的基礎上又順藤摸瓜,搗毀了一家織紋螺的批發大戶,成功查處並移送刑事案件5起,刑事拘留6人。

台州執法現場

目前,臨海市場監管局會同該市消保委,已在市場公告欄及消費維權監督站張貼公告和織紋螺的圖片,

告知經營者和廣大群眾織紋螺的危害性及相關的法律法規,普及織紋螺中毒的預防和處理知識。

當地部門表示,經相關權威部門檢測,吃一顆織紋螺就有可能喪命,但一些經營戶仍在偷賣織紋螺。

台州警方繳獲的大量織紋螺

我國《食品安全法》明確規定,

食品生產經營者對其生產經營食品的安全負責,農貿市場舉辦方應當履行查驗、報告等義務。建議市民如發現不法商販經銷織紋螺,請及時向市監部門舉報,舉報電話:12345、12315、12331。

明知道有毒

但因為貪吃甘願冒險

在浙江、福建沿海地區,織紋螺被認為味道鮮美,有一定的受眾。

在寧波地區,織紋螺一般叫割香螺,品種顏色不同,也有的叫小黃螺。

每年春夏季是割香螺最多的時候,記者去年在某家飯店裡就曾見過,而且不少人是特地沖著它去的。

老闆並不明目張膽銷售,只有遇上熟客才會拿出來,朋友介紹朋友,然後一起相約去吃,價格大概是100元一份,做法以蔥油為主。

吃的客人都有僥倖獵奇心理,認為中毒的概率不會輪到自己頭上。

早年間,寧波還專門有一個做夜宵生意炒割香螺的人,但並不開店,只是一個手機號碼口口相傳,夜店、KTV的熟客們會打電話,讓他炒好了送上門,賣到200元一份。

記者的朋友圈裡,曬割香螺照片的一般都是本地地道吃貨,關係好的會偷偷相告:“在鎮海駱駝,一家排擋裡有賣,你到了那兒問一下,都知道。”

另外一個朋友每年也一定會去鎮海莊市吃割香螺,“一個偏黃,一個偏黑,紋路也不一樣。”朋友介紹小黃螺和割香螺的區別。

最能吃的一位朋友,則是自己去梅山、鹹祥找貨,“一般菜場會有,但也有可能撲空。新鮮的30元左右一斤。”

這些朋友,每一個都知道吃割香螺的危害,也相對有經驗,有一套清洗燒煮的方法。也知道吃完之後一旦嘴巴發麻,趕緊跑醫院。

相關部門幾乎年年宣傳它的危害,但有人就是因為貪吃甘願冒險。

“有一次吃完,嘴巴發麻,嚇得我一晚上沒睡好。”記者的一位元吃過的朋友說,後來才發現,可能是辣椒放太多了。

醫院每年總會收治幾個

在寧波鎮海區,愛吃割香螺的人較多,零星也有大排檔違法銷售。

當地的龍賽醫院,每年都會收治到吃織紋螺中毒的急診患者。

消化內科負責人車醫生告訴記者,這些患者,每年都會有3-5個,控制在個位數。

車醫生說,當地小飯店確實有賣這個螺,中毒前期除了發麻,還會噁心、嘔吐。

他提醒,這是神經毒性,至今沒有特效藥。這幾年醫院對病人多數是採取催吐、排泄、洗胃等辦法,加快新陳代謝,儘量少地讓人體吸收。好在總有人中招,但沒發生過死亡的病例。

“當地老百姓都知道,總覺得吃了會沒事。一旦真有事,也會很早自己就跑醫院來了。” 車醫生提醒,一旦有中毒症狀要及早就醫。

別吃了,尚無解藥

當然,僥倖沒事不代表織紋螺可以食用。

早在2012年,衛生部就發公告稱:浙江等地發生多起因食用織紋螺引起的中毒事件。織紋螺主要分佈于浙江、福建、廣東沿海。引起織紋螺中毒的主要原因是其含有的河豚毒素,食用後可產生頭暈、嘔吐、口唇及手指麻木等中毒症狀,潛伏期最短為5分鐘,最長為4個小時。對食用織紋螺引起的中毒,目前尚無特效治療解毒藥物。

公告明確了任何食品生產經營單位不得採購、加工和銷售織紋螺。

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也發佈過風險警示:食用織紋螺中毒可引起頭暈、嘔吐、口唇及手指麻木等症狀,嚴重者可致死亡,中毒潛伏期一般在10分鐘至3小時。該毒素對熱穩定,煮沸、鹽醃、日曬等均不能將其破壞,目前尚無特效治療解毒藥物。

歷年查獲、中毒事件:

2003年,寧波鎮海區連續發生多起食用割香螺中毒事件,共有9名患者被送往醫院搶救,個別出現神志不清,呼吸困難等情況。他們都是從蟹浦農貿市場購買的。

2008年,寧波鎮海區區衛生監督所執法人員,對全區45家餐飲單位進行了一次以檢查織紋螺為重點的突擊檢查。在駱駝一家飯店內,執法人員當場查獲織紋螺500克。

2012年,寧波鎮海區食品藥品監管局在食品安全專項行動中,在轄區一家飯店查獲了3.5公斤織紋螺。

2012年,溫州陸續有8人因食用織紋螺中毒,其中一人死亡。織紋螺主要是從農貿市場購買,8名患者都是在家中炒熟後食用。據死者家人描述,死者的食用量在二兩左右。

2014年,寧波市江東區檢察院對鐘娟芬、何國海、潘錢康等8人以涉嫌生產、銷售有毒、有害食品罪提起公訴。何國海從2010年起開始經營割香螺,只做回頭客的外賣生意,一般都通過網路找人送貨,營業時間只放在每年的4月至11月間。8名嫌疑人對全部犯罪事實供認不諱,累計超過2000餘斤。

吃一顆就可能致命

食用織紋螺中毒事件中的患者,早期表現為口唇、舌、指尖發麻,眼瞼下垂。不久即可出現消化道症狀,主要有胃部不適、噁心嘔吐、腹痛腹瀉、口渴、便血,進而出現口唇、舌尖及肢端麻木、四肢無力或肌肉麻痹、共濟失調等神經系統症狀。重症者出現癱瘓、言語不清、聲嘶、紫紺、呼吸困難、神志不清、休克,最後因呼吸、迴圈衰竭而死亡。

織紋螺中毒潛伏期最短為5分鐘,最長為4個小時,死亡率極高。如果食用織紋螺後,短時間內出現噁心腹痛,唇、牙齦、舌頭周圍刺痛、麻木等中毒初期症狀,應立即前往醫院說明情況接受救治。

毒性較強的織紋螺,成年人約食用10g螺肉就會出現一般的中毒症狀,約食用50g至100g就能引起死亡。

省海洋漁業局漁業處副調研員劉定康曾表示,其毒性比砒霜還要高上百倍,吃一顆就可能致命。

據不完全統計,自1985年以來,我國共報導織紋螺中毒事件55起,中毒人數433人,其中48人死亡。

新聞加點料正是河豚欲上時,也是河豚最毒時,切勿盲目嘗鮮!

每到春暖花開的季節

河豚便從大海逆流而上,遊回江河產卵

沒錯

這時正是河豚最肥美的時候

也到河豚最毒時

廣州市食藥監局提醒:

每年春季,河豚毒性最強,是河豚中毒事件的高發季節,市民切勿盲目嘗鮮。

河豚魚 :呆萌的絕命毒師

河豚魚,又稱“河魨魚”,它有一個特別的本領,它能吸入大量的水或空氣,暫態把自己的身體撐成個大圓球,配上它的小嘴和滴溜圓的眼睛,簡直呆萌到爆。

不過,自然界可沒人理你賣萌,河豚搞這一套,全是用來自衛。它吸入水或空氣後,胃能擴展100倍,身體也漲大數倍,皮被繃得緊緊的,皮上的小刺炸立,手段如同刺蝟,為的就是以此嚇退捕食者,並讓它無從下嘴。

如果“賣萌”這招還不奏效,河豚還有最後的大招,就是——

你吃了我!我毒死你!

野生的河豚身上都帶劇毒,這種被冠以“河豚毒素”的毒,毒性是氰化物的1200倍,誰碰誰死,一條河豚體內所含的毒素,足以殺死三十個成人。

一旦誤食河豚毒素後,可產生頭暈、嘔吐、口唇及手指麻木、全身無力等中毒症狀,嚴重者可危及生命。潛伏期為0.5~3小時。河豚魚中毒極易導致中毒人員的神經麻痹,進而心跳、呼吸停止而死亡,現在尚無特效的解毒藥和治療方法,中毒死亡率比較高。

河豚哪個部位有毒?

河豚除了魚肉(肌肉)中無毒,身上其它部件幾乎都有毒,毒性主要在卵巢、內臟、皮膚和血液中,毒性從大到小依次是:卵巢→脾臟→肝臟→血→眼睛→鰓→皮→精巢→肌肉。

小編提醒

河豚毒素很穩定,一般加熱燒煮不能解毒,宰殺時,內臟的毒素污染魚肉也可以引起中毒。有人錯誤認為河豚魚肉和其皮毒性不強等,存在僥倖心理食用河豚,為解一時之饞,很可能付出慘重的代價。因此,建議市民不撿拾、不購買、不加工、不食用河豚魚,以防誤食中毒。

路人甲:可是我聽說河豚的“禁食令”已經解開了?

請注意

我國河豚魚類有幾十種

而“解禁”的只是其中兩種養殖河豚

即養殖紅鰭東方豚 和養殖暗紋東方豚

而且食用時一定要做到:

1

購買經過正規廠家加工的河豚加工產品。

自己捕獲野生河豚?No!

流動攤販購買活魚?No!

2

購買的河豚加工產品必須是在去除有毒部位後,剩下的可食用部位(皮、肉可帶骨)。

整只河豚?No!

3

包裝袋上應標明產品名稱、執行標準、原料基地、加工企業名稱和備案號、加工日期、保質期、保存條件、檢驗合格資訊等。

不明來源的河豚?No!

早年間,寧波還專門有一個做夜宵生意炒割香螺的人,但並不開店,只是一個手機號碼口口相傳,夜店、KTV的熟客們會打電話,讓他炒好了送上門,賣到200元一份。

記者的朋友圈裡,曬割香螺照片的一般都是本地地道吃貨,關係好的會偷偷相告:“在鎮海駱駝,一家排擋裡有賣,你到了那兒問一下,都知道。”

另外一個朋友每年也一定會去鎮海莊市吃割香螺,“一個偏黃,一個偏黑,紋路也不一樣。”朋友介紹小黃螺和割香螺的區別。

最能吃的一位朋友,則是自己去梅山、鹹祥找貨,“一般菜場會有,但也有可能撲空。新鮮的30元左右一斤。”

這些朋友,每一個都知道吃割香螺的危害,也相對有經驗,有一套清洗燒煮的方法。也知道吃完之後一旦嘴巴發麻,趕緊跑醫院。

相關部門幾乎年年宣傳它的危害,但有人就是因為貪吃甘願冒險。

“有一次吃完,嘴巴發麻,嚇得我一晚上沒睡好。”記者的一位元吃過的朋友說,後來才發現,可能是辣椒放太多了。

醫院每年總會收治幾個

在寧波鎮海區,愛吃割香螺的人較多,零星也有大排檔違法銷售。

當地的龍賽醫院,每年都會收治到吃織紋螺中毒的急診患者。

消化內科負責人車醫生告訴記者,這些患者,每年都會有3-5個,控制在個位數。

車醫生說,當地小飯店確實有賣這個螺,中毒前期除了發麻,還會噁心、嘔吐。

他提醒,這是神經毒性,至今沒有特效藥。這幾年醫院對病人多數是採取催吐、排泄、洗胃等辦法,加快新陳代謝,儘量少地讓人體吸收。好在總有人中招,但沒發生過死亡的病例。

“當地老百姓都知道,總覺得吃了會沒事。一旦真有事,也會很早自己就跑醫院來了。” 車醫生提醒,一旦有中毒症狀要及早就醫。

別吃了,尚無解藥

當然,僥倖沒事不代表織紋螺可以食用。

早在2012年,衛生部就發公告稱:浙江等地發生多起因食用織紋螺引起的中毒事件。織紋螺主要分佈于浙江、福建、廣東沿海。引起織紋螺中毒的主要原因是其含有的河豚毒素,食用後可產生頭暈、嘔吐、口唇及手指麻木等中毒症狀,潛伏期最短為5分鐘,最長為4個小時。對食用織紋螺引起的中毒,目前尚無特效治療解毒藥物。

公告明確了任何食品生產經營單位不得採購、加工和銷售織紋螺。

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也發佈過風險警示:食用織紋螺中毒可引起頭暈、嘔吐、口唇及手指麻木等症狀,嚴重者可致死亡,中毒潛伏期一般在10分鐘至3小時。該毒素對熱穩定,煮沸、鹽醃、日曬等均不能將其破壞,目前尚無特效治療解毒藥物。

歷年查獲、中毒事件:

2003年,寧波鎮海區連續發生多起食用割香螺中毒事件,共有9名患者被送往醫院搶救,個別出現神志不清,呼吸困難等情況。他們都是從蟹浦農貿市場購買的。

2008年,寧波鎮海區區衛生監督所執法人員,對全區45家餐飲單位進行了一次以檢查織紋螺為重點的突擊檢查。在駱駝一家飯店內,執法人員當場查獲織紋螺500克。

2012年,寧波鎮海區食品藥品監管局在食品安全專項行動中,在轄區一家飯店查獲了3.5公斤織紋螺。

2012年,溫州陸續有8人因食用織紋螺中毒,其中一人死亡。織紋螺主要是從農貿市場購買,8名患者都是在家中炒熟後食用。據死者家人描述,死者的食用量在二兩左右。

2014年,寧波市江東區檢察院對鐘娟芬、何國海、潘錢康等8人以涉嫌生產、銷售有毒、有害食品罪提起公訴。何國海從2010年起開始經營割香螺,只做回頭客的外賣生意,一般都通過網路找人送貨,營業時間只放在每年的4月至11月間。8名嫌疑人對全部犯罪事實供認不諱,累計超過2000餘斤。

吃一顆就可能致命

食用織紋螺中毒事件中的患者,早期表現為口唇、舌、指尖發麻,眼瞼下垂。不久即可出現消化道症狀,主要有胃部不適、噁心嘔吐、腹痛腹瀉、口渴、便血,進而出現口唇、舌尖及肢端麻木、四肢無力或肌肉麻痹、共濟失調等神經系統症狀。重症者出現癱瘓、言語不清、聲嘶、紫紺、呼吸困難、神志不清、休克,最後因呼吸、迴圈衰竭而死亡。

織紋螺中毒潛伏期最短為5分鐘,最長為4個小時,死亡率極高。如果食用織紋螺後,短時間內出現噁心腹痛,唇、牙齦、舌頭周圍刺痛、麻木等中毒初期症狀,應立即前往醫院說明情況接受救治。

毒性較強的織紋螺,成年人約食用10g螺肉就會出現一般的中毒症狀,約食用50g至100g就能引起死亡。

省海洋漁業局漁業處副調研員劉定康曾表示,其毒性比砒霜還要高上百倍,吃一顆就可能致命。

據不完全統計,自1985年以來,我國共報導織紋螺中毒事件55起,中毒人數433人,其中48人死亡。

新聞加點料正是河豚欲上時,也是河豚最毒時,切勿盲目嘗鮮!

每到春暖花開的季節

河豚便從大海逆流而上,遊回江河產卵

沒錯

這時正是河豚最肥美的時候

也到河豚最毒時

廣州市食藥監局提醒:

每年春季,河豚毒性最強,是河豚中毒事件的高發季節,市民切勿盲目嘗鮮。

河豚魚 :呆萌的絕命毒師

河豚魚,又稱“河魨魚”,它有一個特別的本領,它能吸入大量的水或空氣,暫態把自己的身體撐成個大圓球,配上它的小嘴和滴溜圓的眼睛,簡直呆萌到爆。

不過,自然界可沒人理你賣萌,河豚搞這一套,全是用來自衛。它吸入水或空氣後,胃能擴展100倍,身體也漲大數倍,皮被繃得緊緊的,皮上的小刺炸立,手段如同刺蝟,為的就是以此嚇退捕食者,並讓它無從下嘴。

如果“賣萌”這招還不奏效,河豚還有最後的大招,就是——

你吃了我!我毒死你!

野生的河豚身上都帶劇毒,這種被冠以“河豚毒素”的毒,毒性是氰化物的1200倍,誰碰誰死,一條河豚體內所含的毒素,足以殺死三十個成人。

一旦誤食河豚毒素後,可產生頭暈、嘔吐、口唇及手指麻木、全身無力等中毒症狀,嚴重者可危及生命。潛伏期為0.5~3小時。河豚魚中毒極易導致中毒人員的神經麻痹,進而心跳、呼吸停止而死亡,現在尚無特效的解毒藥和治療方法,中毒死亡率比較高。

河豚哪個部位有毒?

河豚除了魚肉(肌肉)中無毒,身上其它部件幾乎都有毒,毒性主要在卵巢、內臟、皮膚和血液中,毒性從大到小依次是:卵巢→脾臟→肝臟→血→眼睛→鰓→皮→精巢→肌肉。

小編提醒

河豚毒素很穩定,一般加熱燒煮不能解毒,宰殺時,內臟的毒素污染魚肉也可以引起中毒。有人錯誤認為河豚魚肉和其皮毒性不強等,存在僥倖心理食用河豚,為解一時之饞,很可能付出慘重的代價。因此,建議市民不撿拾、不購買、不加工、不食用河豚魚,以防誤食中毒。

路人甲:可是我聽說河豚的“禁食令”已經解開了?

請注意

我國河豚魚類有幾十種

而“解禁”的只是其中兩種養殖河豚

即養殖紅鰭東方豚 和養殖暗紋東方豚

而且食用時一定要做到:

1

購買經過正規廠家加工的河豚加工產品。

自己捕獲野生河豚?No!

流動攤販購買活魚?No!

2

購買的河豚加工產品必須是在去除有毒部位後,剩下的可食用部位(皮、肉可帶骨)。

整只河豚?No!

3

包裝袋上應標明產品名稱、執行標準、原料基地、加工企業名稱和備案號、加工日期、保質期、保存條件、檢驗合格資訊等。

不明來源的河豚?N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