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食物趣史系列01:秦始皇吃過玉米嗎?

你猜猜看,秦始皇有沒有吃過烤玉米?

你再猜猜看,墨西哥人為什麼喜歡吃玉米片?

這兩個問題有關係嗎?

有關係。

不然怎麼會放到一塊兒提問呢。

根據已經掌握的史料,秦始皇先生沒有吃過烤玉米,也沒有吃過煮玉米,更沒有吃過玉米糊糊,不是他不愛吃啦,而是那時候中原大地上壓根就沒有玉米。

玉米傳入中國,大約是在16世紀中期,那時候也是明朝中期了,所以可見,朱元璋先生也沒吃過玉米。“玉米”之名最早見於徐光啟的《農政全書》,

中國明代的一部藥物學著作——《滇南本草》中,也有關於玉米的記載:“玉麥須,味甜,性微溫,入陽明胃經,通腸下氣,治婦人乳結紅腫或小兒吹著,或睡臥壓著,乳汁不通。” 18世紀中葉,廣西的《鎮安府志》敘述,玉米在引進之初被列為“果屬,以食小兒”,完全是拿來給孩子吃的,在明朝末期,才逐漸推廣種植,成為重要的糧食作物。

在知乎網站上有人提問:玉米是使清朝人口快速增長的主要原因嗎?感興趣的同學可以自己前往參與討論。

如果有一種穩定的糧食供給,產量高,儲存期長,人類就不用再為青黃不接的日子擔心了。家中有糧,心中不慌啊。

回答第二個問題:墨西哥人為什麼喜歡吃玉米片?

玉米原產於南美洲,1492年,哥倫布先生踏上了美洲的一個島嶼,愛寫日記的他在本子上寫到:我發現了一種名叫麥茲的奇異穀物。它甘美可口,焙乾,可以做粉。

哥倫布所發現的東西,就是玉米。墨西哥古印第安人培育出了玉米,故墨西哥有“玉米的故鄉”之稱。如果你百度一下墨西哥美食,肯定能搜到一大堆和玉米有關的食物,北京的墨西哥館子裡,有點小資情調的西餐店裡,都能點一盤墨西哥玉米薄脆。只不過從小就吃玉米長大的人,在北京城裡吃著幾十塊錢一盤的墨西哥玉米薄脆片,總壓抑不住的有種上當受騙感:這不就是乾巴了的玉米糊糊嘛!

至於看電影必備的爆米花,古印第安人也愛吃。據說哥倫布同志在返回歐洲後,激動的向人們描繪了“新大陸”上的印第安兒童用爆玉米花串成項鍊在街上兜售的生動情景。當時沒什麼零食可以吃的歐洲蠻子,肯定激動壞了。

玉米渾身是寶

玉米真的是個好東西,玉米杆子還嫩的時候,可以當“甘蔗”啃一啃,玉米棒子可以煮著吃烤著吃甚至榨成汁兒,

風乾後的玉米粒可以變化成多種形態,粗顆粒的叫做玉米茬子,細顆粒的叫做玉米麵兒,再提煉提煉,可以做成玉米澱粉,壓榨壓榨,可以做成玉米油。

脫光了玉米粒的玉米棒子是農村最好的燒柴,新鮮的玉米杆子可以拿去粉碎粉碎再粉碎,成為極好的飼料。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這句詩用在玉米身上,怎麼那麼貼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