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原理

按:業力不僅會如影隨形地跟隨著這個行為者,而且時刻會對這個行為者產生相應的作用力。如做的是好事,就會產生好的作用力,簡稱為“善報”;如做的是壞事,則會產生壞的作用力,

簡稱為“惡報”。

《瑜伽經》說:記憶是過去種種經驗的持續。此“記憶”又名“業種”,與心理學中之記憶或潛意識等概念根本不同。“記憶”在印度傳統哲學中稱之為“業(Karma)”。業在意識(生命)深處的自發儲存,叫“業種”;由業種生髮出來的力量叫“業力”;被業力控制著的意識活動,

叫“業識”;由業識產生的對覺醒的阻礙和干擾叫“業障”。

1.業是印度文化的核心概念之一

“業(Karma)”是印度文化中產生最早,也是最基本的一個哲學、道德和宗教概念。整個印度各大流派的哲學和宗教學說,無一例外的都是建立在“業”這一基礎概念之上的。

因此,不理解“業”這一概念,就不可能理解印度的文化,以及印度的倫理、習俗和特有的思維方式和行為習慣等。

“業”的涵義十分深奧而廣泛,如果翻譯成現代語言,“業”相當於“行為”,以及這些行為在當時或過後產生的相應的慣性力量和對這些行為產生的自動記憶。

所有生物和人類的行為,在當時和過後必然產生出相應的慣性力量和記憶,這個慣性力量,就稱之為“業力”。業力這種慣性力量就像是影子,如影隨形地跟隨著做此事的這個人。同時,業力不僅會如影隨形地跟隨著這個行為者,而且時刻會對這個行為者產生相應的作用力。如做的是好事,就會產生好的作用力,簡稱為“善報”;如做的是壞事,則會產生壞的作用力,
簡稱為“惡報”。

印度各大流派的哲學和宗教都是建立在“如何理解業”,“什麼是業產生的根源與它的運作原理”,“如何消除那些惡業或如何培養善業”,以及“如何從業的束縛中解脫出來”等基礎之上的。如著名的印度正統六派哲學、佛教、耆那教等,無一不是建基於“業”這一印度文明核心概念之上。

2..業的分類

“業”又可細分為身、口、意三業:身體行為形成的業力,稱之為“身業(Bodily Karma)”;語言行為形成的業力,稱之為“口業(Verbal Karma)”;精神(意識)行為形成的業力,稱之為“意業(Mental Karma)”。無論是身業、口業,還是意業,這些業的力量非常持久,它們將會在以後時間裡反過來作用到作業者自身。業力的大小和持續時間的長短,是和作業者在行為(作業)時的用力大小成正比的。依傳統的印度文化觀念,這些業不僅會在此生如影隨形地跟隨和作用於作業者,它們在沒有得到有效的化解前提下,還會一直跟隨到此作業者的下一生,以至很多生,一直到這些業被清楚地認識到並有效地化解後,業力才會徹底消逝。

摘自潘麟導師《〈瑜伽經〉直解》

關聯閱讀:

第一位在印度做瑜伽導師的中國人——潘麟導師

不斷深化的覺知是獲得覺醒的唯一途徑

你的修行遲遲不見成效的根本癥結在哪裡?

潘麟導師《瑜伽經》系列經典學術著作 ¥200 購買

依傳統的印度文化觀念,這些業不僅會在此生如影隨形地跟隨和作用於作業者,它們在沒有得到有效的化解前提下,還會一直跟隨到此作業者的下一生,以至很多生,一直到這些業被清楚地認識到並有效地化解後,業力才會徹底消逝。

摘自潘麟導師《〈瑜伽經〉直解》

關聯閱讀:

第一位在印度做瑜伽導師的中國人——潘麟導師

不斷深化的覺知是獲得覺醒的唯一途徑

你的修行遲遲不見成效的根本癥結在哪裡?

潘麟導師《瑜伽經》系列經典學術著作 ¥200 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