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向“世界級”發起衝擊——解析吉林通化的“人參夢”

長春(CNFIN.COM / XINHUA08.COM)--打造世界級知名品牌,世界級研發、加工、銷售基地,世界級人參文化旅遊基地……一個五年,再一個五年,吉林省通化市守著優勢人參資源,始終懷揣發展夢想,如何把資源優勢轉變為經濟優勢,

讓“百草之王”成為一張世界級的名片。一代又一代通化人鍥而不捨,從產業鏈佈局,到突破界限融合發展,再到整體規劃謀篇佈局,為了他們的“人參夢”,一直在路上……

打造人參全產業鏈

“全市主產人參的鄉鎮33個,人參專業村78各,種植戶1.5萬戶,參農4萬人。”通化市人參產業管理服務中心主任祖玉偉說,人參種植結構正由單一伐林栽參向非林地栽參和林下參轉變,

全市林下參面積36.5萬畝,產量36.5噸,產值13.5億元。

“通化的人參生產、加工、市場和交易平臺比較健全。”吉林省參茸辦主任孫振天說。

益盛藥業、康美新開河、紫鑫藥業……多年來通化圍繞人參組建產業集群,現有人參加工企業450戶,鮮參粗加工量約為6500噸。其中,集安的康美新開河公司作為全亞洲最大規模的集生產、加工、行銷為一體的超大規模人參加工企業,模壓紅參系列產品年產值達2億元。

“人參加工正逐步由傳統作坊式粗加工向現代集約化精深加工轉變。”祖玉偉說,2016年全市規模型加工企業鮮參加工量占總加工量的80%,國家級龍頭企業5戶,省級龍頭企業13戶,已有三個單品銷售額超億元的人參產品。

集安市新開河人參產業園、益盛漢參產業園、快大人參產業園……為釋放產業集約化優勢,近年來通化下大力氣扶持園區建設,新開河產業園自2012年建成以來,累計實現產值4.58億元,

銷售收入8.45億元;快大產業園總投資20億元,占地810畝,目前已完成投資7億元,商貿板塊已完成一期、二期、三期建設任務,日交易額突破1000萬元。

從種植到初加工,到精深加工,再到集約發展,通化在人參全產業鏈佈局中,尤其注重市場銷售環節。通化市副市長王國昌說,通化人參及其製品在國內外均有銷售,主要銷往廣州、浙江、江蘇、福建、上海等省(市)和港澳臺地區以及日本、美國、東南亞等多個國家和地區。

通化的人參交易主要有五種方式:一是市區內人參銷售市場,二是集安清河人參市場,三是通化縣人參產業園的交易市場,四是通化(紫鑫)人參交易市場及電子平臺,五是康美、益盛、萬通等大型企業,在國內設立一、二級銷售網路1000多家,合作單位和公司達5000多戶。

“文創農業”打破產業界限

尋夢人參產業,向“世界級”發起衝擊,通化人在實踐中創新理念,

跳出產業本身做產業,以文化創意農業思維打破傳統一、二、三產界限,探索不同產業層面融合發展新路。

4月12日,通化市舉辦了“山神聖地,人參之鄉”老把頭節旅遊系列活動,舉辦了人參“老把頭”祭祀活動,開闢了七條精品旅遊線路,參觀了人參文化產業園……通化市旅遊局局長王喜豔說,通過系列活動的開展,可以有效聚攏人氣,吸引越來越多遊客,以融合發展理念釋放產業潛力。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孫良事蹟碑文

“進長白山必先拜山神,拜山神必先到通化,到通化必走人參路。”王喜豔說,精品旅遊線路中,有人參的歷史文化,有產業園區、交易市場的現場感受,有健康美味的人參盛宴,有曲折動聽的感人故事,有如詩如畫的山水景觀……遊客從體驗人參的採摘、到感受“放山人”的艱苦、到追溯悠久的人參文化、再到品嘗人參盛宴,可以全過程領略“百草之王”的無限魅力。

人參主題公園、餐廳、廣場……通化市力推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他們在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抓好康美、卓越等20個產業化重點項目,農產品加工業實現產值590億元。實施人參產業振興工程,推進人參種植規範化、品質標準化、產業集群化、品牌國際化、市場全球化,建設一批超億元人參產業項目,人參產業產值增長20%。

根據通化市農業資訊中心發佈的資料,今年截至目前,全市休閒農業接待遊客突破130萬人次,銷售收入超過3.2億元,帶動全市3萬余農戶增收致富,預計全年休閒農業銷售收入可達4.5億元左右。

2016年,全市人參產業產值169.9億元,相當於5年前的4倍。市委宣傳部副部長武玉香說,過去5年,全市加大產業規範和扶持力度,從種植開始進行全程監管,不斷健全產業體系。她說:“成立了協會,打響了長白山人參品牌,堅持GAP標準,嚴格了准入,擴大了行銷網路,產業面貌日新月異。”

“未來5年,堅持走生產標準化之路、加工精深化之路、品牌帶動發展之路、科技創新推動之路,不斷增強人參產業的整體實力和市場競爭力,打造我市綠色發展新型支柱產業。”王國昌說,力爭人參產業產值增長100億元以上。

一張藍圖繪到底

長白山人參品牌響徹全球,各種各樣的人參精深加工製品琳琅滿目,一大批現代化的交易市場場面火爆,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到通化吃人參、聽故事……在不遠的將來,通化靠品牌拉動生產、加工、市場建設轉型升級,全市人參總產值突破500億元,真正成為世界級的研發、加工、銷售基地和人參文化旅遊基地,這就是通化人的“人參夢”。

項目簽約現場

一個五年,再一個五年,儘管經歷過小亂散,經歷過“蘿蔔價”,經歷過缺品牌,為了圓夢人參,通化人從未放棄。無論是領導班子更迭,還是政策、市場環境變遷,通化市堅定打造世界人參產業龍頭的信心從未動搖。

通化在人參產業“十二五”規劃中就曾提出,要確立“種植基地規範化、產品品質標準化、加工精深化、產業集約化”的發展方向;“十三五”規劃中繼續堅持,注重行業標準制定,產業集群和龍頭企業培育等,打造品牌集群效應,使之成為引領和帶動全省人參產業向高端化、品牌化和國際化方向發展的先行區、示範區。

通化在規劃中提出,按著人參的產業三次劃分,規範優化第一產業,原料參優質安全實現標準化生產,100%達到無殘;培育扶強第二產業,重點在生產高附加值的終端產品上下功夫,同時拓寬人參應用領域,實現人參產品大眾化;規範擴充第三產業,全力打造人參高品位銷售平臺,人參產業流通體系全部實現資訊化管理,拉動與人參相關產業的發展壯大。

王國昌說,“十三五”期間,通化還將開展優質種子培育和傳播工程,建立新型人參種業科技創新體系;開展誠信體系建設工程,加強產地源頭把關,建立人參產品全程追溯制度;開展市場培育工程,推進人參產業“互聯網+”平臺建設,努力在品質、價格等方面,發展成為全省、全國乃至世界人參市場的“晴雨錶”……

世界人參在中國,中國人參看吉林,吉林人參看通化。通化市人參文化歷史悠久,資源富集,人工栽培人參有400年歷史,全市人參產量穩定在6000噸左右,占全國1/4,200多萬通化人正踏著前人的足跡,沿著既定的目標,持續發力!(王曉琳、王勁松、盧家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孫良事蹟碑文

“進長白山必先拜山神,拜山神必先到通化,到通化必走人參路。”王喜豔說,精品旅遊線路中,有人參的歷史文化,有產業園區、交易市場的現場感受,有健康美味的人參盛宴,有曲折動聽的感人故事,有如詩如畫的山水景觀……遊客從體驗人參的採摘、到感受“放山人”的艱苦、到追溯悠久的人參文化、再到品嘗人參盛宴,可以全過程領略“百草之王”的無限魅力。

人參主題公園、餐廳、廣場……通化市力推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他們在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抓好康美、卓越等20個產業化重點項目,農產品加工業實現產值590億元。實施人參產業振興工程,推進人參種植規範化、品質標準化、產業集群化、品牌國際化、市場全球化,建設一批超億元人參產業項目,人參產業產值增長20%。

根據通化市農業資訊中心發佈的資料,今年截至目前,全市休閒農業接待遊客突破130萬人次,銷售收入超過3.2億元,帶動全市3萬余農戶增收致富,預計全年休閒農業銷售收入可達4.5億元左右。

2016年,全市人參產業產值169.9億元,相當於5年前的4倍。市委宣傳部副部長武玉香說,過去5年,全市加大產業規範和扶持力度,從種植開始進行全程監管,不斷健全產業體系。她說:“成立了協會,打響了長白山人參品牌,堅持GAP標準,嚴格了准入,擴大了行銷網路,產業面貌日新月異。”

“未來5年,堅持走生產標準化之路、加工精深化之路、品牌帶動發展之路、科技創新推動之路,不斷增強人參產業的整體實力和市場競爭力,打造我市綠色發展新型支柱產業。”王國昌說,力爭人參產業產值增長100億元以上。

一張藍圖繪到底

長白山人參品牌響徹全球,各種各樣的人參精深加工製品琳琅滿目,一大批現代化的交易市場場面火爆,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到通化吃人參、聽故事……在不遠的將來,通化靠品牌拉動生產、加工、市場建設轉型升級,全市人參總產值突破500億元,真正成為世界級的研發、加工、銷售基地和人參文化旅遊基地,這就是通化人的“人參夢”。

項目簽約現場

一個五年,再一個五年,儘管經歷過小亂散,經歷過“蘿蔔價”,經歷過缺品牌,為了圓夢人參,通化人從未放棄。無論是領導班子更迭,還是政策、市場環境變遷,通化市堅定打造世界人參產業龍頭的信心從未動搖。

通化在人參產業“十二五”規劃中就曾提出,要確立“種植基地規範化、產品品質標準化、加工精深化、產業集約化”的發展方向;“十三五”規劃中繼續堅持,注重行業標準制定,產業集群和龍頭企業培育等,打造品牌集群效應,使之成為引領和帶動全省人參產業向高端化、品牌化和國際化方向發展的先行區、示範區。

通化在規劃中提出,按著人參的產業三次劃分,規範優化第一產業,原料參優質安全實現標準化生產,100%達到無殘;培育扶強第二產業,重點在生產高附加值的終端產品上下功夫,同時拓寬人參應用領域,實現人參產品大眾化;規範擴充第三產業,全力打造人參高品位銷售平臺,人參產業流通體系全部實現資訊化管理,拉動與人參相關產業的發展壯大。

王國昌說,“十三五”期間,通化還將開展優質種子培育和傳播工程,建立新型人參種業科技創新體系;開展誠信體系建設工程,加強產地源頭把關,建立人參產品全程追溯制度;開展市場培育工程,推進人參產業“互聯網+”平臺建設,努力在品質、價格等方面,發展成為全省、全國乃至世界人參市場的“晴雨錶”……

世界人參在中國,中國人參看吉林,吉林人參看通化。通化市人參文化歷史悠久,資源富集,人工栽培人參有400年歷史,全市人參產量穩定在6000噸左右,占全國1/4,200多萬通化人正踏著前人的足跡,沿著既定的目標,持續發力!(王曉琳、王勁松、盧家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