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被催眠的催眠師》上線搜狐視頻,總監製趙冬苓:這個腦洞我是開不到的

烹小鮮,發現娛樂新鮮價值!

導語

《被催眠的催眠師》於4月13日起每週四晚八點在搜狐視頻獨播,

黃金會員搶先觀劇。

文:李方方

今日,民國探案懸疑奇幻大劇《被催眠的催眠師》上線搜狐視頻,昨日,該劇在京舉辦了開播發佈會。作為繼《無心法師》《法醫秦明》之後,再一次在搜狐視頻上線的懸疑自製劇,該劇還未開播就已經吊足了觀眾的胃口。

《被催眠的催眠師》講述了民國年間,催眠師孔目被陷害,背上了欺師滅祖的罪名,為尋找真相他進入了一系列與催眠術密切相關的案件調查,並接連破解一系列環環相扣的殺人懸案的故事。

該劇由楊玏、朱顏曼滋、楊奇鳴、何美璿等一眾年輕實力派演員主演,

青年導演譚嘉言執導,張雲霄擔任編劇,由曾經創作了《我的父親母親》、《紅高粱》、《青島往事》等國家一級編劇趙冬苓擔任總監製。

在昨日的上線發佈會上,該劇播出了先導預告片,精良的服化道,扣人心弦的劇情設定和高顏值的主演陣容令人耳目一新。據該劇的編劇張雲霄透露,最早的時候,他們想寫一個現代題材的催眠故事,但是考慮到審查的嚴格程度,

以及避免和同類型題材撞車就將故事背景設定到了民國。

跟其他探案懸疑劇不同的是,該劇在劇情上做到了十足的創新,無論是故事背景還是劇情走向,都不走尋常路,始終在強調創新和突破。比如“主人公孔目一開篇就死了。”主角都掛掉了,故事接下來還要怎麼演?這無疑是該劇的一大懸念,就連主角楊玏在發佈會上都說:“一開始我以為只需要演一集,

接下來就可以躺著不動演屍體拿片酬了,誰知根本就不是這回事。”不但戲份重,甚至在片場,楊玏還要不時的做一些副導演的工作。

楊玏說之所以當時接這部劇,就是被它的劇本所吸引,永遠想不到它的下一步會發生什麼,不看到最後,

就不知道結局是什麼。編劇張雲霄說為了創作好這部劇,創作之前,整個團隊看了很多同類型題材的作品,從2016年初就開始創作,第一次的劇本是一個現代的故事,反復修改,推敲才有了現在的故事。

值得一提的是,《被催眠的催眠師》之所以有了今天播出時的這份品質,除了主創團隊們的努力和用心之外,也離不開其總監製趙冬苓的監督和指導。據悉,該劇的導演譚嘉言為趙冬苓的兒子,編劇張雲霄為趙冬苓的學生,他們共同隸屬於山影下的趙冬苓工作室,是一個非常年輕和優秀的影視劇製作團隊。

《被催眠的催眠師》也是趙冬苓工作室的人員首次觸網,為了挖掘這部劇背後的故事,烹小鮮專訪了編劇趙冬苓和張雲霄。

烹小鮮:作為傳統電視劇編劇,您覺得這部劇好看嗎?

趙冬苓:挺符合年輕人口味的,作為一個傳統的編劇,我覺得也蠻好看的。懸疑、情感各方面蠻不錯的,我那個時候都沒想到他們能從(催眠師)這個角度去開拓這個故事,這個腦洞我是開不到的。

它既有我們常規的民國探案的東西,又加了催眠的元素,催眠必然就會帶來空間的變化,像夢境、回憶,我覺得還挺好看的。

烹小鮮:在創作這部劇的過程中,有借鑒《盜夢空間》這樣類型的作品嗎?

張雲霄:我們在創作的過程中看了很多同類的作品。

趙冬苓:所謂的借鑒是潛移默化,未必就是跑到別人那裡去找橋段。

烹小鮮:網劇跟電視劇還是有區別的,在創作這部網劇的過程中有刻意去取悅年輕人嗎?為什麼要從電視劇創作轉到網劇的創作?

張雲霄:取悅年輕人這方面我們真沒多想,我們的核心理念就是我們把故事做好看了,希望這個年齡段能夠更大一點,這個故事裡還加了一點民族情懷,有抗戰,有民族大義的東西,我們不想只是破案,儘量想把格局做的大一點,做了一些新的嘗試。

趙冬苓:張雲霄以後就主攻網劇,我現在也在做一個網劇,六月份就開機了。懸疑破案的,傳統電視臺限制比較多,網劇這方面相對來說尺度還是大一點,創作空間大一點。

烹小鮮:最近《人民的名義》、《雞毛飛上天》等一波現實題材電視劇都獲得了不錯的收視反響,電視劇平臺大有現實主義題材回春的趨勢,您怎麼看待這個現象?

趙冬苓:我覺得特別好,這才回到了藝術的本質,藝術就應該從生活中來,過去遠離現實不是創作者的責任,而是創作的環境不是那麼寬鬆,現在從《人民的名義》熱播就可以看到,審查的尺度放鬆了,我一直就這麼認為,只要給了足夠的空間,我覺得編劇、導演、藝術家們的創作才華就會像泉湧一樣噴發出來。

烹小鮮:《人民的名義》的熱播對您以後的創作會有影響嗎?

趙冬苓:我本人過去也寫了很多的民國戲,但是我很大的關注點還是現實,現在有一個已經做完了,我手頭上正在寫的也都是和現實結合的很緊密的。《人民的名義》的熱播給了我們很大的激勵。

前兩年,有一家公司也想請我寫個反腐題材的,我一直在想反腐怎麼去寫,周梅森一直擅長寫政治小說,《人民的名義》我們可以說它在藝術上有很多的缺點,永遠沒有完美的作品,但是有一點我覺得他做得特別好,他把官場的生態寫出來了,當時他們請我做的時候,我一直在想敢不敢寫,我覺得是不大敢寫的,所以我特別佩服周梅森的勇氣,這種勇氣不是說過去寫到省級,這次寫到副國級,而是真正把我們的政治生態寫出來了。

烹小鮮:您對《人民的名義》這部作品的熱播作何評價?

趙冬苓:《人民的名義》這次尺度也挺大,反映的負面的東西也很多,但是你看它的社會效果是很好的,沒有人因為這個就對党的領導對社會制度產生懷疑,大家反而會覺得這樣的東西能夠拍出來說明我們的党充滿了自信,反腐有希望。我覺得管理部門應該從這部劇的熱播上獲得一些啟發,在管理上,在審查上,應該放寬尺度,應該對我們的觀眾,對我們的社會制度,對我們黨的執政能力,有充分的自信。

烹小鮮:您覺得電視劇行業還需要在那些方面進行改善?

趙冬苓:我覺得電視劇還是應該像電影一樣,電影現在有了法律了,《電影產業促進法》,電視劇行業應該立法,這樣以後我們就知道應該在一個什麼範圍內去創作。

烹小鮮:您怎樣看待現在電視劇製作成本和演員片酬越來越高?

趙冬苓:我還是贊成市場來調節,人為調節那麼多年,我們可以看到越調越高,調不住,有需求才會產生現在的一個情況,現在把入口弄得比較窄。比方說我們過去“一劇四星”,其實我們電視劇的播出量是比現在大的,現在千軍萬馬擠這麼一扇門,過去電視臺普遍都能買比較好的劇,現在一類劇就那麼幾家電視臺,只有四家買得起,大家就去搶所謂的頭部內容,所謂的頭部內容最主要的就是要有一線大咖,要有小鮮肉,這就導致小鮮肉變成了一個稀缺產品,他的價錢自然就會推高,假如說你把這個門打開,市場的需求增加了,製作費用通過市場競爭就會自然達到一個相對平衡。

烹小鮮:您平時喜歡看什麼類型的電視劇?

趙冬苓:我比較愛看律政類的美劇,為什麼不大看我們的劇,因為我覺得英劇、美劇才是我們的(創作)目標。

編劇張雲霄為趙冬苓的學生,他們共同隸屬於山影下的趙冬苓工作室,是一個非常年輕和優秀的影視劇製作團隊。

《被催眠的催眠師》也是趙冬苓工作室的人員首次觸網,為了挖掘這部劇背後的故事,烹小鮮專訪了編劇趙冬苓和張雲霄。

烹小鮮:作為傳統電視劇編劇,您覺得這部劇好看嗎?

趙冬苓:挺符合年輕人口味的,作為一個傳統的編劇,我覺得也蠻好看的。懸疑、情感各方面蠻不錯的,我那個時候都沒想到他們能從(催眠師)這個角度去開拓這個故事,這個腦洞我是開不到的。

它既有我們常規的民國探案的東西,又加了催眠的元素,催眠必然就會帶來空間的變化,像夢境、回憶,我覺得還挺好看的。

烹小鮮:在創作這部劇的過程中,有借鑒《盜夢空間》這樣類型的作品嗎?

張雲霄:我們在創作的過程中看了很多同類的作品。

趙冬苓:所謂的借鑒是潛移默化,未必就是跑到別人那裡去找橋段。

烹小鮮:網劇跟電視劇還是有區別的,在創作這部網劇的過程中有刻意去取悅年輕人嗎?為什麼要從電視劇創作轉到網劇的創作?

張雲霄:取悅年輕人這方面我們真沒多想,我們的核心理念就是我們把故事做好看了,希望這個年齡段能夠更大一點,這個故事裡還加了一點民族情懷,有抗戰,有民族大義的東西,我們不想只是破案,儘量想把格局做的大一點,做了一些新的嘗試。

趙冬苓:張雲霄以後就主攻網劇,我現在也在做一個網劇,六月份就開機了。懸疑破案的,傳統電視臺限制比較多,網劇這方面相對來說尺度還是大一點,創作空間大一點。

烹小鮮:最近《人民的名義》、《雞毛飛上天》等一波現實題材電視劇都獲得了不錯的收視反響,電視劇平臺大有現實主義題材回春的趨勢,您怎麼看待這個現象?

趙冬苓:我覺得特別好,這才回到了藝術的本質,藝術就應該從生活中來,過去遠離現實不是創作者的責任,而是創作的環境不是那麼寬鬆,現在從《人民的名義》熱播就可以看到,審查的尺度放鬆了,我一直就這麼認為,只要給了足夠的空間,我覺得編劇、導演、藝術家們的創作才華就會像泉湧一樣噴發出來。

烹小鮮:《人民的名義》的熱播對您以後的創作會有影響嗎?

趙冬苓:我本人過去也寫了很多的民國戲,但是我很大的關注點還是現實,現在有一個已經做完了,我手頭上正在寫的也都是和現實結合的很緊密的。《人民的名義》的熱播給了我們很大的激勵。

前兩年,有一家公司也想請我寫個反腐題材的,我一直在想反腐怎麼去寫,周梅森一直擅長寫政治小說,《人民的名義》我們可以說它在藝術上有很多的缺點,永遠沒有完美的作品,但是有一點我覺得他做得特別好,他把官場的生態寫出來了,當時他們請我做的時候,我一直在想敢不敢寫,我覺得是不大敢寫的,所以我特別佩服周梅森的勇氣,這種勇氣不是說過去寫到省級,這次寫到副國級,而是真正把我們的政治生態寫出來了。

烹小鮮:您對《人民的名義》這部作品的熱播作何評價?

趙冬苓:《人民的名義》這次尺度也挺大,反映的負面的東西也很多,但是你看它的社會效果是很好的,沒有人因為這個就對党的領導對社會制度產生懷疑,大家反而會覺得這樣的東西能夠拍出來說明我們的党充滿了自信,反腐有希望。我覺得管理部門應該從這部劇的熱播上獲得一些啟發,在管理上,在審查上,應該放寬尺度,應該對我們的觀眾,對我們的社會制度,對我們黨的執政能力,有充分的自信。

烹小鮮:您覺得電視劇行業還需要在那些方面進行改善?

趙冬苓:我覺得電視劇還是應該像電影一樣,電影現在有了法律了,《電影產業促進法》,電視劇行業應該立法,這樣以後我們就知道應該在一個什麼範圍內去創作。

烹小鮮:您怎樣看待現在電視劇製作成本和演員片酬越來越高?

趙冬苓:我還是贊成市場來調節,人為調節那麼多年,我們可以看到越調越高,調不住,有需求才會產生現在的一個情況,現在把入口弄得比較窄。比方說我們過去“一劇四星”,其實我們電視劇的播出量是比現在大的,現在千軍萬馬擠這麼一扇門,過去電視臺普遍都能買比較好的劇,現在一類劇就那麼幾家電視臺,只有四家買得起,大家就去搶所謂的頭部內容,所謂的頭部內容最主要的就是要有一線大咖,要有小鮮肉,這就導致小鮮肉變成了一個稀缺產品,他的價錢自然就會推高,假如說你把這個門打開,市場的需求增加了,製作費用通過市場競爭就會自然達到一個相對平衡。

烹小鮮:您平時喜歡看什麼類型的電視劇?

趙冬苓:我比較愛看律政類的美劇,為什麼不大看我們的劇,因為我覺得英劇、美劇才是我們的(創作)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