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不讀《易經》就別學占卜了

自京房始創納甲筮法後,在早期,納甲簽法還結合《易經》的彖辭、爻辭、卦辭論斷。

這是因納甲筮法的根源源于《易經》之故。後隨著《易經》象數派、易數派之間的紛爭,《易經》由始初的占卜功能運用逐漸被後起的各數術派所替代。再後,就很少有再取易辭占斷,現在易經的系統書籍多如牛毛,但占斷結果的效果反而退步了,故提出學習術數或六爻納甲筮法必須輔助古易辭斷法 (附如下)。因為縱使最後術數功夫沒有得到提升,但你的思想境界已經超越常人了。
《易經》也是是一切術數的根源,就看你是否願意去熟讀理解透它的內容,比我們去學習追求市面上半吊子理論(門戶之見不傳)的術數強上萬倍。所以說學習術數,如果不去熟讀《易經》玩易辭,只一味追求占卜效果,那就別學了,以免誤人誤已。

古易辭斷法

劉伯溫曰:爻中吉而易辭凶,先吉後凶;爻沖凶而易辭吉,先凶後吉。

六爻安靜者,以本卦彖辭斷。

一爻動,以動爻之辭斷。

兩爻動,取陰爻為斷,陰主未來故也;同陰同陽,取上動之爻辭斷。

三爻動,以中爻之辭斷。

四爻動,取下靜之爻辭斷。

五爻動,取靜爻之辭斷。

六爻動,乾坤二卦,以用九用六之辭斷,餘卦則以變卦彖辭斷也。

按從亡錄所載程濟諸占,皆一(初)爻動者俱取變卦爻辭斷之,

無不奇中者,附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