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三叉神經痛到底怎麼回事?如何避免呢?又該怎麼治療!

三叉神經痛是陣發的

這需要瞭解三叉神經痛的根源,在電子顯微鏡下,三叉神經痛病人的三叉神經的軸突和髓鞘發生改變,軸突有瀕臨死亡的、死亡的或再生的,髓鞘可能在一些區域堆積,

而在另外一些區域則缺損。隨著神經周圍血管的搏動,相鄰兩個裸☆禁☆露的軸突會發生接觸,這就像電路發生短路一,造成神經傳導功能的異常,並可能觸發疼痛。

三叉神經痛的誘因和如何避免這些誘因。

三叉神經痛的誘因有哪些?怎麼樣才能避免這些誘因呢?因為三叉神經痛在生活中容易反復發作,

不良的生活習慣是三叉神經痛的主要誘因,所以為了自己的身體健康,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是避免三叉神經疼痛的最好方法。那麼三叉神經痛的誘因有哪些呢?

三叉神經痛系指在三叉神經分支範圍內反復出現的陣發性短暫劇烈疼痛、無感覺缺失等神經傳導功能障礙的表現。

多以中老年人多見,多數為單側。疼痛分佈嚴格限於三叉神經感覺供應區內,不擴散至後頭部。疼痛趨向反復發作和緩解,在發作數周或數月後常可自行緩解數月至數年。在發作期,出現陣發性閃電樣劇烈疼痛,如刀割、鑽刺、火灼,陣痛持續時間僅數秒,頻率自1日數次至1分鐘多次。
突然出現的劇痛常反射性地引起同側面部肌肉抽搐,以及皮膚潮紅、眼結膜充血,流淚或流涎等。發作期涉及面、頜或舌運動的說話、吞咽,刷牙、洗臉、甚至微風拂面皆可誘致陣痛。在疲勞或緊張時發作較頻,隨病程進展,大多數發作越來越劇烈,緩解期越來越短。

三叉神經疼的誘因如下:

一、多數患者曾設法避免一切能引起疼痛發作的誘發因素,如說話不敢張口,不能如常進食,

只能利用發作後短暫的反拗期(于發作終結時誘發區興奮性減低或喪失)迅速進食、談話、洗臉等等。有的病人被迫只能進些流質飲食,把食物慢慢放入口內,不能張大口咀嚼,因而引起消瘦和脫水,營養不良。疼痛由一支擴散至另一支後,對於三叉神經疼的誘因,其誘發疼痛的“觸發點”仍在原發支的分佈區域內,三叉神經分支穿出皮下之點,常有壓痛與感覺過敏。
因此,壓迫此點亦可誘發疼痛發作。由於精神過度緊張、焦慮而誘發疼痛發作者占66%;由於寒冷刺激面部誘發疼痛發作者占4%;有明顯季節性疼痛發作者占3%;無明顯誘發因素占26%。三叉神經痛諮詢網專家提示,患者朋友應該格外小心,冬天外出注意保暖,盡可能不吃硬質食物。另外,患者朋友還應該加強自我保護意識,盡可能不讓“導火線”找到觸點。

二、三叉神經痛扳機點大小不一,其範圍大者直徑為指甲大小(約1釐米),小者為一個點或一根鬍鬚。扳機點多發生在上下唇、鼻翼、鼻唇溝、牙齦、頰部、口角、鬍鬚、舌、眉等處。亦有少數“扳機點”在下頜部或三叉神經分佈區域以外者,如乳突部、頸部。此外,對於三叉神經疼的誘因,在面部受機械刺激或活動時亦有發作者,常見於咀嚼、刷牙、洗臉、說話、打呵欠、刮臉,甚至身體任何部位的活動牽引面部,均可引起疼痛的發作。有時簡單的張嘴或聲、光刺激即可誘發。此外,打噴嚏、笑、舌頭活動、轉頭、進食、飲水、面部被風吹、皮膚的觸摸,都可誘發疼痛。當病情發展到高峰時,病人察覺不到的微小刺激,也可引起疼痛發作。有時即使無任何明顯誘因,亦可自行發作。

三、緊張:越怕頭痛頭越痛精神刺激是誘發三叉神經疼痛的重要因素。有少數患者因為情緒和心情上放不開,整天眉頭緊鎖,為可能要到來的頭痛提心吊膽,結果是造成肝鬱氣滯,鬱久化火,上擾腦竅,而導致疼痛發作。在同樣疼痛刺激作用下,情緒鎮靜者比情緒緊張者對疼的感覺要小,疼痛反應輕。

四、缺乏營養:誘發頭痛很多白領一族易患三叉神經痛,是由於吃素或不吃主食,盲目節食,身體缺乏必要的營養成分而引發疼痛。過量吃素或不吃主食,很可能還會加重三叉神經痛。神經是燃燒及消耗糖的組織,若缺乏維生素B1會引起乳酸堆積侵入腦部,毒化中樞神經系統,使腦組織消耗氧的能力減弱,以至引起暫時性的痙攣。

您對三叉神經痛是不是有些初步的瞭解了呢?那麼下面看看如何避免三叉神經痛誘因的發生吧。

1、善待疼痛觸發點約有一半的三叉神經痛患者,在面部都有一個或多個特別敏感的“觸發點”,稍不注意就會觸動引發疼痛,並放射到全身。人們“觸發點”的位置、大小各不相同,甚至小到一個點或一根鬍鬚,大多分在嘴唇、鼻翼、臉頰、口角、舌頭和眼睛等處。同時,氣候變化也是三叉神經痛的易發因素,或被風吹著,或是乍熱乍寒,都可使疼痛加劇。

2、忌食刺激性食物過冷過熱,或是刺激性的食物也會成為三叉神經痛的誘因,如香煙的尼古丁會使血管收縮,喝濃茶增強神經興奮性引發小動脈痙攣,幹乳酪、醃魚和鹹菜等含有較多的酪氨酸,火腿中含有亞硝酸鹽等,這些食物都能引起腦血管擴張,刺激神經引起疼痛。此外,海產品、蛋類、牛奶、巧克力、啤酒、咖啡、橘子和番茄也會導致顱腦血管舒縮功能的失調。

3、生活規律:保證足夠的睡眠和休息,避免過度勞累。適當參加體育運動,鍛煉身體,增強體質。動作輕慢防止一切誘發疼痛的因素,如洗臉、刷牙等,儘量避免刺激扳機點。寒冷天注意保暖禦寒,避免冷風直接刺激面部。

4、心情舒暢:切忌衝動、生氣,抑鬱寡歡。樹立治療疾病的信心,積極配合醫生治療。

看過了這些,您是不是對三叉神經痛的誘因和如何避免這些誘因有了更深入的瞭解?只有對三叉神經痛有徹底深入的瞭解,才能有效的避免這些誘因的發生,才能選擇正確的治療方法。

三叉神經痛如何去治療呢?

一、藥物療法:

1、卡馬西平,開始每日2次,以後可每日3次,每日0.2-0.6g,分2-3次服用,每日極量1.2g。服藥24-48小時後即有鎮痛效果。

2、苯妥英鈉,為白色粉末,無臭,味微苦,易溶于水,易潮解。每日0.5-0.8g,,分3次服用,也有鎮痛作用。

二、中藥療法

1、對於風邪外襲型,主張以活血化瘀,祛風止痛,可用加味吳茱萸湯:黨參、川弓各25克,吳茱萸、白芷、天麻各18克,乾薑、薄荷、防風各12克,丹參、香附各20克,赤芍15克,鉤藤30克,細辛3克,煎湯服用。

2、對於肝火上炎型採用滋陰潛陽,降火息風,可採用全蠍5克,蜈蚣2條,僵蠶、地龍、川弓、牛膝、生地、白芍、白術各15克,制川烏10克,白芷、天麻、制半夏各10克,細辛4克,鉤藤20克石決明30克煎湯服用。

三、針灸治療

1、普通針刺療法在臨床上應用方便,安全快捷,副作用小。主穴:鳳池、翳風、下關、手三裡、合穀。配穴:第1支疼痛者加太陽、陽白、撈竹、頭維。第2、3支疼痛者加太陽、四白、下關、聽會、地倉、承漿、盈香。行重刺激法,並留針,也可用電刺激治療機作電針治療。

2、針刺三叉神經周圍支針刺眶上孔,眶下孔、後上齒槽孔,直接針刺三叉神經周圍支,待出現同側分支的分佈區疼痛及麻脹反應,而獲迅速的鎮痛效果。所持針刺手法,系提插撚轉強刺激,不論陰陽補瀉,對初診患者採用臥位,手法宜輕,以免引起暈針,產生懼怕情緒。

四、中醫穴位埋線療法。

在中醫辯證論治的基礎上,用羊腸線或生物蛋白線植入人體的穴位內,利用線體對穴位的持續刺激治療三叉神經痛,它的特點是保留神經,痛苦小,療效快,不發作,無副作用。是目前保守治療三叉神經痛最為理想的。

五、手術治療

1、三叉神經及半月神經節封閉術

1903年,Schosser率先應用三叉神經周圍支封閉術治療三叉神經痛。手術通過注射的藥物直接作用於三叉神經,使之變性,造成傳導阻滯,而得以止痛。常用的封閉藥物是無水酒精和甘油。周圍支封閉操作簡單,但療效不能持久,一般可維持3-8月,很少超過1年。半月節封閉術操作相對較複雜,可引起神經性角膜炎等併發症,總有效率72-99%,早期復發率20%,5-10年復發率達50%。

2、半月神經節經皮射頻熱凝治療

是一種安全、簡單、患者易於接受的治療方法,療效可達90%。其理論依據是可選擇性破壞三叉神經內的痛覺纖維,而保留觸覺纖維。其方法是在X線或CT引導下將射頻針電極插入半月神經節內,通電後逐漸加熱至65—75度,對靶點進行毀損,持續時間60秒。此法適用於因高齡、不能或拒絕開顱手術的患者。

3、微血管減壓術(micorvascular decompression, MVD)

MVD手術是目前原發性三叉神經痛首選的手術治療方法。1967年由Jannetta教授首次提出,手術適應症包括:經影像學檢查確認三叉神經為血管壓迫者;其它治療效果差願意接受手術者;壓迫三叉神經產生疼痛的血管稱之為“責任血管”。

二、三叉神經痛扳機點大小不一,其範圍大者直徑為指甲大小(約1釐米),小者為一個點或一根鬍鬚。扳機點多發生在上下唇、鼻翼、鼻唇溝、牙齦、頰部、口角、鬍鬚、舌、眉等處。亦有少數“扳機點”在下頜部或三叉神經分佈區域以外者,如乳突部、頸部。此外,對於三叉神經疼的誘因,在面部受機械刺激或活動時亦有發作者,常見於咀嚼、刷牙、洗臉、說話、打呵欠、刮臉,甚至身體任何部位的活動牽引面部,均可引起疼痛的發作。有時簡單的張嘴或聲、光刺激即可誘發。此外,打噴嚏、笑、舌頭活動、轉頭、進食、飲水、面部被風吹、皮膚的觸摸,都可誘發疼痛。當病情發展到高峰時,病人察覺不到的微小刺激,也可引起疼痛發作。有時即使無任何明顯誘因,亦可自行發作。

三、緊張:越怕頭痛頭越痛精神刺激是誘發三叉神經疼痛的重要因素。有少數患者因為情緒和心情上放不開,整天眉頭緊鎖,為可能要到來的頭痛提心吊膽,結果是造成肝鬱氣滯,鬱久化火,上擾腦竅,而導致疼痛發作。在同樣疼痛刺激作用下,情緒鎮靜者比情緒緊張者對疼的感覺要小,疼痛反應輕。

四、缺乏營養:誘發頭痛很多白領一族易患三叉神經痛,是由於吃素或不吃主食,盲目節食,身體缺乏必要的營養成分而引發疼痛。過量吃素或不吃主食,很可能還會加重三叉神經痛。神經是燃燒及消耗糖的組織,若缺乏維生素B1會引起乳酸堆積侵入腦部,毒化中樞神經系統,使腦組織消耗氧的能力減弱,以至引起暫時性的痙攣。

您對三叉神經痛是不是有些初步的瞭解了呢?那麼下面看看如何避免三叉神經痛誘因的發生吧。

1、善待疼痛觸發點約有一半的三叉神經痛患者,在面部都有一個或多個特別敏感的“觸發點”,稍不注意就會觸動引發疼痛,並放射到全身。人們“觸發點”的位置、大小各不相同,甚至小到一個點或一根鬍鬚,大多分在嘴唇、鼻翼、臉頰、口角、舌頭和眼睛等處。同時,氣候變化也是三叉神經痛的易發因素,或被風吹著,或是乍熱乍寒,都可使疼痛加劇。

2、忌食刺激性食物過冷過熱,或是刺激性的食物也會成為三叉神經痛的誘因,如香煙的尼古丁會使血管收縮,喝濃茶增強神經興奮性引發小動脈痙攣,幹乳酪、醃魚和鹹菜等含有較多的酪氨酸,火腿中含有亞硝酸鹽等,這些食物都能引起腦血管擴張,刺激神經引起疼痛。此外,海產品、蛋類、牛奶、巧克力、啤酒、咖啡、橘子和番茄也會導致顱腦血管舒縮功能的失調。

3、生活規律:保證足夠的睡眠和休息,避免過度勞累。適當參加體育運動,鍛煉身體,增強體質。動作輕慢防止一切誘發疼痛的因素,如洗臉、刷牙等,儘量避免刺激扳機點。寒冷天注意保暖禦寒,避免冷風直接刺激面部。

4、心情舒暢:切忌衝動、生氣,抑鬱寡歡。樹立治療疾病的信心,積極配合醫生治療。

看過了這些,您是不是對三叉神經痛的誘因和如何避免這些誘因有了更深入的瞭解?只有對三叉神經痛有徹底深入的瞭解,才能有效的避免這些誘因的發生,才能選擇正確的治療方法。

三叉神經痛如何去治療呢?

一、藥物療法:

1、卡馬西平,開始每日2次,以後可每日3次,每日0.2-0.6g,分2-3次服用,每日極量1.2g。服藥24-48小時後即有鎮痛效果。

2、苯妥英鈉,為白色粉末,無臭,味微苦,易溶于水,易潮解。每日0.5-0.8g,,分3次服用,也有鎮痛作用。

二、中藥療法

1、對於風邪外襲型,主張以活血化瘀,祛風止痛,可用加味吳茱萸湯:黨參、川弓各25克,吳茱萸、白芷、天麻各18克,乾薑、薄荷、防風各12克,丹參、香附各20克,赤芍15克,鉤藤30克,細辛3克,煎湯服用。

2、對於肝火上炎型採用滋陰潛陽,降火息風,可採用全蠍5克,蜈蚣2條,僵蠶、地龍、川弓、牛膝、生地、白芍、白術各15克,制川烏10克,白芷、天麻、制半夏各10克,細辛4克,鉤藤20克石決明30克煎湯服用。

三、針灸治療

1、普通針刺療法在臨床上應用方便,安全快捷,副作用小。主穴:鳳池、翳風、下關、手三裡、合穀。配穴:第1支疼痛者加太陽、陽白、撈竹、頭維。第2、3支疼痛者加太陽、四白、下關、聽會、地倉、承漿、盈香。行重刺激法,並留針,也可用電刺激治療機作電針治療。

2、針刺三叉神經周圍支針刺眶上孔,眶下孔、後上齒槽孔,直接針刺三叉神經周圍支,待出現同側分支的分佈區疼痛及麻脹反應,而獲迅速的鎮痛效果。所持針刺手法,系提插撚轉強刺激,不論陰陽補瀉,對初診患者採用臥位,手法宜輕,以免引起暈針,產生懼怕情緒。

四、中醫穴位埋線療法。

在中醫辯證論治的基礎上,用羊腸線或生物蛋白線植入人體的穴位內,利用線體對穴位的持續刺激治療三叉神經痛,它的特點是保留神經,痛苦小,療效快,不發作,無副作用。是目前保守治療三叉神經痛最為理想的。

五、手術治療

1、三叉神經及半月神經節封閉術

1903年,Schosser率先應用三叉神經周圍支封閉術治療三叉神經痛。手術通過注射的藥物直接作用於三叉神經,使之變性,造成傳導阻滯,而得以止痛。常用的封閉藥物是無水酒精和甘油。周圍支封閉操作簡單,但療效不能持久,一般可維持3-8月,很少超過1年。半月節封閉術操作相對較複雜,可引起神經性角膜炎等併發症,總有效率72-99%,早期復發率20%,5-10年復發率達50%。

2、半月神經節經皮射頻熱凝治療

是一種安全、簡單、患者易於接受的治療方法,療效可達90%。其理論依據是可選擇性破壞三叉神經內的痛覺纖維,而保留觸覺纖維。其方法是在X線或CT引導下將射頻針電極插入半月神經節內,通電後逐漸加熱至65—75度,對靶點進行毀損,持續時間60秒。此法適用於因高齡、不能或拒絕開顱手術的患者。

3、微血管減壓術(micorvascular decompression, MVD)

MVD手術是目前原發性三叉神經痛首選的手術治療方法。1967年由Jannetta教授首次提出,手術適應症包括:經影像學檢查確認三叉神經為血管壓迫者;其它治療效果差願意接受手術者;壓迫三叉神經產生疼痛的血管稱之為“責任血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