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美媒:中國主導全球太陽能產業 美歐製造商倉促撤退

美媒稱,中國震撼了全球的太陽能業務,中國的政策轉變和商業決策,也可能會產生全球影響。

據美國《紐約時報》4月12日報導,拉塞爾·阿布尼在美國太陽能行業工作,以此養育了兩個孩子。

過去十年中,他在美國最大的太陽能電池板製造公司擔任設備工程師,有一份不錯的薪水。

在中國,高松也有著靠太陽能起家的成功故事。他之前是一個有機水果零售商,住在中國城市武漢。四年前,他在自家屋頂上安裝了太陽能電池板,發現這方面有利可圖,於是開始進入這一行業,為其他人安裝。到去年夏天,他和一個擁有50名員工的團隊每月都為近100個屋頂安裝太陽能電池板系統。

然後,中國震撼了全球的太陽能業務,也改變了這兩個人的生活。“在中國的一點小小振盪,就可能導致世界各地的價格暴跌。”駐北京的太陽能行業資深顧問韓飛說。

報導稱,去年夏末,中國開始公開考慮削減給國內太陽能電池板買家提供的補貼。高松的公司業務枯竭,裁掉了一半的工人。

中國的太陽能電池板製造商將產品降價逾四分之一,這導致全球價格暴跌。

西方企業發現自己無法與之競爭,各地都在裁員。其中也包括阿布尼的公司。

但經濟學家和商業團體發出警告,稱中國的工業雄心已經進入了一個影響深遠的新階段。憑藉政府雄厚的財力、日漸成熟的技術和讓自身擺脫對外企依賴的綜合計畫,中國有意成為再生能源、大資料和自駕車等未來產業的主導者。

在太陽能方面,這種情況已經發生。中國現在擁有占世界三分之二的太陽能產能。

其產品將陽光轉化為電力的效率越來越接近美國、德國和韓國公司生產的面板。由於中國還購買了全球一半的新太陽能電池板,所以現在實際上控制了這個市場。

在過去一個世紀的大部分時間裡,美國經濟的起伏可能會決定智利銅礦工人或馬來西亞橡膠農民的就業抑或貧困。現在中國的政策轉變和商業決策,也可能會產生一度由華盛頓、紐約和底特律的權力中間人所帶來的這種全球影響。

中國太陽能電池板廠商“擁有資本,擁有技術,擁有規模”,位於俄勒岡尤金的太陽能電池板分銷商Grape Solar公司首席執行官袁海洋說。至於美國的競爭對手,他說:“他們會擊垮他們。”

報導稱,從2007年到2012年,中國的太陽能發電量有了十倍以上的增長。世界十大太陽能電池板生產商中有六個來自中國,其中包括前兩名。

這種增長迫使美國和歐洲的許多太陽能電池板製造商倉促撤退。

過度擴張、多年嚴重虧損的幾家中國大型製造商後來倒閉。但西方太陽能公司稱,儘管尚德、超日和賽維LDK等出現債務違約的中國大型太陽能公司的貸款回收率很低,中國的銀行依然向存活下來的企業發放大量貸款。

從環境角度講,中國對太陽能的推動對全世界來說是有利的。太陽能電池板的價格在過去十年裡下降了近90%。美國家庭後院和太陽能發電廠的許多太陽能電池板都是中國公司製造的。

但對太陽能產業來說,中國人的開疆拓土可能意味著價格在很長一段時間裡都處於低位,其他所有人都要收縮。

中國眼下希望將其太陽能產業的增長複製到其他領域。按照一項名為“中國製造2025”的計畫,中國希望於7年內在多個產業基本實現自給自足,其中包括飛機、高鐵、電腦晶片和機器人。該計畫與十年前的太陽能電池板和風力渦輪機熱潮相呼應,但要動用更多資金。

美國和歐洲的商業團體一直警告稱,“中國製造2025”計畫將讓更大範圍內的西方企業面臨已經改變了太陽能產業的那種有政府背景的競爭。

“這些政策始於太陽能產業,目前隨著‘中國製造2025’的實施,開始在較高的經濟層面發揮影響力,”華盛頓美國商會大中華區主任王傑說。

資料圖片:屋頂光伏電站 新華社記者 徐昱 攝

美國家庭後院和太陽能發電廠的許多太陽能電池板都是中國公司製造的。

但對太陽能產業來說,中國人的開疆拓土可能意味著價格在很長一段時間裡都處於低位,其他所有人都要收縮。

中國眼下希望將其太陽能產業的增長複製到其他領域。按照一項名為“中國製造2025”的計畫,中國希望於7年內在多個產業基本實現自給自足,其中包括飛機、高鐵、電腦晶片和機器人。該計畫與十年前的太陽能電池板和風力渦輪機熱潮相呼應,但要動用更多資金。

美國和歐洲的商業團體一直警告稱,“中國製造2025”計畫將讓更大範圍內的西方企業面臨已經改變了太陽能產業的那種有政府背景的競爭。

“這些政策始於太陽能產業,目前隨著‘中國製造2025’的實施,開始在較高的經濟層面發揮影響力,”華盛頓美國商會大中華區主任王傑說。

資料圖片:屋頂光伏電站 新華社記者 徐昱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