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避暑山莊懸掛三百年的“錯別字”,由皇帝親手所寫無人敢說嗎?

承德避暑山莊,是清代帝王宮苑,由於清帝和皇室每年夏季都會在這裡處理軍政要務,接見外國使節和邊疆少數民族政教首領,避暑山莊又被稱為清朝皇帝的夏宮。康熙皇帝對“夏宮”尤為喜愛,

為此他特地御筆寫下“避暑山莊”四個大字,作為正殿大門上的牌匾。可就是這四個字,卻引來無數非議。其中避暑的“避”字右邊的“辛”字下竟多了一橫筆,有人說這是“天下第一錯字”,屬於康熙的筆誤,即使皇帝寫錯了也沒有人敢於提出。事實真的如此嗎?

避暑山莊

避暑山莊始建於西元1703年,歷經康熙、雍正、乾隆三朝,耗時89年建成。其整個建築格局依山傍水,既有江南水鄉的清新雅致,也有塞北的雄渾壯麗。據史料記載,避暑山莊的建立是源於清政府為加強對蒙古地方的管理,在距北京350多公里外的蒙古草原建立了木蘭圍場。在北京到木蘭圍場路途遙遠,就途中修建許多行宮解決吃、穿、住的問題,避暑山莊就是其中之一。

後來由於山莊地理氣候非常好,清帝們幾乎每年都要到這來待上個大半年,許多軍政事務也都在此處傳達!

避暑山莊

相當於清朝的第二個“故宮”和“頤和園”的避暑山莊,為什麼會有錯別字的出現呢?康熙帝早年從師於著名的語言學家陳廷敬,

打下了深厚的漢學功底。在書法上,康熙特別推崇明代書法家董其昌,常常臨摹書帖,康熙也是清朝皇帝中少有漢學家!每遇“凡禦制碑版,及殿廷屏障,御座箴銘”,康熙都喜歡親自書寫,為山東曲阜孔廟題寫“萬世師表”,為江西白鹿書院題寫匾額等。題寫匾額並非一時腦熱,沒有深厚的漢學功底和書法技藝是不可能完成的,康熙皇帝還是很自信這一點的。

康熙帝

後世有一種說法,康熙皇帝特意加了一筆,是他認為:“此是避暑之避,不是避難之避”。皇上是忌諱“避”字有“逃避”的意思,不吉利,所以大筆一揮加上一橫,這樣就沒有“逃避”之意了。可結果並非如此,從下面古代留存下的字畫中我們可得到答案!

宋徽宗寫過千字文,其中有幾句,“杜稿鐘隸 漆書壁經 府羅將相 路俠槐卿”。這個壁字,如果拋開下面的土字,其上半部分,也就是“辟”字,它與避暑山莊的“避”字,應當是相同的結構,因此,趙佶的"漆書壁經"可以作為參考的。很顯然,“壁”字的右半部分,出現了與康熙相同的表達方式,辛字多了一橫。

唐代薛稷的花鳥圖題字

唐代有一個大家,就是薛稷,薛字和避字除了草字頭和坐車偏旁不同,造字的主體是完全相同的,我們只要重點觀察其中的“辟”字的寫法似乎就足夠了。在這幅書畫的後跋當中,北宋的文同用隸書給出了最為清晰地表述,“唐薛稷傳世真跡,丁醜春,文同與可鑒定”。同樣,薛稷之薛一樣在“辛”字上多了那麼一橫。

避暑山莊

由此看來,康熙的“避暑山莊”是沒有錯誤的,之所以出現了教科書式的對“避暑山莊”的廣泛質疑,就是在於沒有仔細的去研究。康熙後300多年,很多人都認為康熙帝寫錯了,流傳甚廣,深入人心。為了規範漢字,2000年國家頒佈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通用語言文字法》,明確規定異體字為非規範字,除了“文物古跡”、“書法、篆刻”、“題詞和招牌”等場合使用外不允許使用。作為歷史遺跡之一的“避暑山莊”題匾,是漢字歷史長河發展中的別樣浪花。

辛字多了一橫。

唐代薛稷的花鳥圖題字

唐代有一個大家,就是薛稷,薛字和避字除了草字頭和坐車偏旁不同,造字的主體是完全相同的,我們只要重點觀察其中的“辟”字的寫法似乎就足夠了。在這幅書畫的後跋當中,北宋的文同用隸書給出了最為清晰地表述,“唐薛稷傳世真跡,丁醜春,文同與可鑒定”。同樣,薛稷之薛一樣在“辛”字上多了那麼一橫。

避暑山莊

由此看來,康熙的“避暑山莊”是沒有錯誤的,之所以出現了教科書式的對“避暑山莊”的廣泛質疑,就是在於沒有仔細的去研究。康熙後300多年,很多人都認為康熙帝寫錯了,流傳甚廣,深入人心。為了規範漢字,2000年國家頒佈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通用語言文字法》,明確規定異體字為非規範字,除了“文物古跡”、“書法、篆刻”、“題詞和招牌”等場合使用外不允許使用。作為歷史遺跡之一的“避暑山莊”題匾,是漢字歷史長河發展中的別樣浪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