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珠子的歷史:十萬年來的演化》起初(8)

圖 4

組圖5. 舊石器時代晚期中的末期珠子:馬格達涅尼安(Magdalenian Culture)。

圖5a。褐煤或煤精珠子項鍊,仿女性臀部造型,馬格達涅尼安文化工匠製作,德國Petersfels地區發現,時代為西元前13000年。類似的抽象造型也有以陰刻線裝飾在石頭上的例子。中間的這顆:長度4.4cm,藏於德國Singen的Hegau Museum。

圖 5a

圖5b。舊石器時代晚期中的末期珠子,馬格達涅尼安文化,

發現於捷克共和國Pekarna,年代為西元前13000年。動物牙齒和水流沖刷鵝卵石製成。這一時期出現了弓形鑽和研磨料,用以鑽孔。項鍊直徑:30cm。藏於捷克共和國Brno的摩拉維亞博物館(Moravske Muzeum)。

圖 5b

圖5c。野山羊頭造型的珠子項鍊,用野山羊骨頭製成,其中一顆為野牛頭骨製成。這件設計和工藝傑作印證了當時智人人口擴張的觀念力量。

這件項鍊的背景很特別,所以的珠子是一起被發現的,所有應該是一個整體飾品的一部分。這件與法國馬格達涅尼安文化有關聯,發現地點位於法國巴斯蒂的(La Bastide),年代為西元前11000年到西元前10000年。中間的珠子長度6.5m,Simonnet私人收藏。

圖 5c

圖 5d

下期預告:《珠子的歷史:十萬年來的演化》從新石器時代到羅馬帝國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