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中國海外營救為何總獲點贊?

當地時間4月8日,吐瓦魯籍一貨船在亞丁灣索科特拉島西北海域遭劫持,

海盜數量不明,整船敘利亞籍船員生命岌岌可危。收到消息,中國海軍“玉林艦”立即高速前出,趕往事發海域。經過2天2夜,玉林艦將貨船護送至葉門亞丁港附近安全海域。被救船員激動不已,他們感慨地說:“現場有5國軍艦,只有中國海軍第一時間登船救了我們,感謝中國海軍!”(4月15日《中國僑網》)

只有中國海軍第一時間登船營救,感謝中國海軍,這句簡單的話語裡深含著感情,

對中國海軍第一時間保護生命的感激和認同。如果沒有中國海軍及時營救,敘利亞籍船員肯會被劫持,甚至有生命危險。這真是不敢想像。

這件事情過去了,卻有很多價值值得挖掘。

中國海軍英勇,他們不懼生命威脅,第一時間登船打擊海盜、營救生命受威脅的敘利亞籍船員。而這又體現了一種難能可貴的國際主義情懷,更體現了一種維護國際安全和平穩定的責任,

發揮了海軍的作用。是啊,海軍的作用並非只是打仗,還有更加廣泛的安全責任,這一點中國海軍做到了,必須為中國海軍點贊。

中國海外營救獲點贊,不只是這一起事件,還有2016年11月紐西蘭地震、2015年4月泥泊爾地震等無不彰顯了中國海外營救的迅速和責任。祖國總是在第一時間把中國人救出來,保證中國公民的生命安全,幫助中國公民脫離危險地帶,並及時把中國公民運送回國,

與國家團聚。這說明什麼?祖國十分在意自己的“兒女”,不會讓他們吃虧。所以,這讓外國人羡慕,也致使有的國民動搖了愛國之心,而我們中國人則要更加愛國,並以實際行動來報效祖國,因為只有國家強大了,才有能力保護自己的子民,二者是息息相關的。

綜合分析,中國在海外的營救獲點贊,抽象而言至少凸顯了三個方面的價值觀:敬畏生命、與國際人士為善、充當和平使者。

首先,中國的軍隊不侵略別國,不干涉別國內政,相反,中國軍隊特別珍惜民眾的生命,只要平民的生命受到威脅,不論是本國的,還是他國的,都會盡最大努力説明。這一點,從中國派往海外的維和部隊也可以得到佐證。

其次,中國軍隊不畏強權,為了保護人民群眾的利益以及海外民眾的生命,不懼危險,甚至可以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

中國軍隊為何能夠這樣?因為,

中國有五千年文明史,且深受儒家思想影響,主張仁者愛人。所謂“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就註定了中國人樂於與人為善,樂於充當和平使者,為世界各地人們送去和平。中國人還特別好客,“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的理念,教育和引導中國國民禮貌對待外國朋友。

中國在海外營救獲點贊,並非偶然現象,而是文明象徵。當然,前提是中國發展了,有能力保護在海外的中國國民,也有能力為海外受到威脅的民眾伸出援助之手,所以,世界人民要支持中國發展,樂見中國發展。

(中華網)

也有能力為海外受到威脅的民眾伸出援助之手,所以,世界人民要支持中國發展,樂見中國發展。

(中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