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二戰時的德國為什麼能動員出1800萬人參戰?

二戰時期的納粹德國可以說是軸心國中最強的一個了,德國戰前的人口約為6700萬,整個二戰期間的軍事動員就達到了驚人的1800萬!

德國在一戰戰敗後受到了《凡爾賽和約》的制約,

德軍人數被限制在了10萬人以內,那希特勒是如何在十年內動員了幾乎全國適齡男子參加戰爭呢?更可怕的是他們的士兵能力還非常強,這些都是怎麼辦到的?

既然《凡爾賽和約》制約著德軍人數以及服役年限,那德國乾脆就在1935年撕毀合約,開始為戰爭做準備。

當時德國在國內成立了“希特勒青少年團”“國家勞動奉獻團”,借著參加國內建設的名義,將國內大多適齡青年進行軍事化組織、管理與訓練,這樣做就能讓國內潛在的兵源都有不錯的體能素質與紀律意識。

另外,德國還開始了大規模擴軍,旨在用兩年期限培養大批專業素質的職業軍人。當時的德軍除了有現役部隊,他們還將大量退役的人員編為鄉土防衛隊,

而且45歲之前的退役兵都有被召回軍隊參戰的義務。在這樣完備的徵兵制下,德國還將本土劃分為13個防衛區,在各個防衛區下編成步兵師等作戰單位。

他們用這樣一系列的動作保證了德軍新兵在參戰前就會有很好的訓練流程。但是,隨著德軍在戰爭中的越陷越深,

他們對士兵的需求也越來越大,上文說過的退役兵擴編成新兵的辦法,在二戰期間一共被用了35次,僅前四次的動員就擴編出了86個步兵師,後期擴充出的部隊更多,但是最後新擴編的不對中老兵越來越少,戰鬥力也不及之前的了。

在蘇德戰爭開戰一年後,德軍的損耗已達到了100萬人,而1943年的斯大林格勒後的德軍以及僕從軍更是損失達到了150萬,而且德軍損失的精英軍人非常多,以至於他們的防衛區徵兵體質已經難以擴充自己的部隊了。於是,德國只能將服役年齡擴大至17到61歲。

但蘇聯不會給他們機會,蘇聯人越戰越勇,西線的盟軍也將德軍拉入了第二戰場,德軍的損失就一直補充不上。到了戰爭後期的1945年,

整個德國以及征不到正常的青壯年士兵了,他們不得不將目光投向了“娃娃兵”和“老年兵”,然而這些依然擋不住盟軍前進的步伐。

整個二戰期間,德國動員1800萬人參戰,死亡530多萬人,傷殘數百萬,另外還有幾百萬被俘,整個德國的青壯年血液都被榨幹了。這麼強的動員能力都是靠著德國計畫周到的動員制度,然而整個制度沒能給他們帶來勝利,帶來的只有家破人亡。

1936年的德國人口6700萬,如今德國人口也不過8100萬,其中固然有德國生育率低的原因,但也不能忽視他們當年在二戰中的巨大傷亡!

這麼強的動員能力都是靠著德國計畫周到的動員制度,然而整個制度沒能給他們帶來勝利,帶來的只有家破人亡。

1936年的德國人口6700萬,如今德國人口也不過8100萬,其中固然有德國生育率低的原因,但也不能忽視他們當年在二戰中的巨大傷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