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古今名將——民族英雄鄭成功,收復臺灣,一生功績千古流芳

鄭成功,1624年出生,原名鄭森,號大木,福建南安縣人,出生在日本,生活年代為日本的德川幕府時期,因為日本德川幕府從1600年開始鎖國200年,七歲時鄭成功才從日本長崎得以回到中國,

但其母親一直被扣留在日本,其父鄭芝龍,南明建安伯,隨著他在沿海的勢力越來越強大,日本德川幕府就默認放了鄭成功之母。

1645年,即清順治二年,21歲的鄭成功被明朝隆武帝朱偉健賜國姓朱,改名成功,封其為國姓爺。1646年隆武帝被清軍生擒,鄭芝龍率兵投降了清朝,但鄭成功反對其父行為,焚衣明志,與清軍繼續鬥爭。

1653年,南明永曆帝朱由榔又封鄭成功為延平郡王,鄭成功與清軍展開了長期的戰鬥,逐步收復了大片疆土,控制了北至浙江舟山,南至廣東潮惠的東南大片沿海地區。在與清軍抵抗的同時,

又與佔領我國寶島臺灣的荷蘭侵略者也進行了長期的鬥爭。

荷蘭殖民者是在1624年,即天啟四年,也就是鄭成功剛出生的那一年,侵佔了我國臺灣省,並對臺灣人民進行了殘酷的剝削和壓迫,而且不斷的將觸角延伸到福建、廣州等沿海地區。1655年鄭成功為了抗議荷蘭的海上掠奪,

下令禁止商船去臺灣貿易,此舉在經濟上有力的打擊了荷蘭殖民者。

1661年4月,另鄭成功長子鄭經鎮守廈門,鄭成功親率戰艦120艘,開始進攻臺灣,其間得到了臺灣人民的大力支持。

荷蘭軍中的翻譯何廷斌將臺灣地圖獻給了鄭成功,當了進攻臺灣的嚮導,另外還得到了500名黑人的幫助,他們是荷蘭人的黑人奴隸,他們倍受壓迫,很瞭解荷軍的情況,會使用來福槍和滑膛槍,戰鬥力極強,臺灣當地人有人獻策給鄭成功切斷荷蘭軍城中的水源。

最後經過一年的戰鬥,荷軍損失慘重,1662年2月1日荷蘭軍投降,鄭成功收復臺灣後,實行了寓兵於農法屯墾開荒抓緊加固臺灣海防,以防荷蘭復仇,並作詩《複台詩》,“開闢荊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復先基,因橫尚有三千客,茹苦間關不忍離。”

一生戎馬生涯的鄭成功積勞成疾,自《閩海紀要》的描述,“頓足捶胸,雙手抓面,大呼而逝”,鄭成功於1662年6月23日,病逝與臺灣省,享年才三十九歲,其墓在今南安市水頭鎮複船山上,其一生統一祖國的豐功偉績,流芳千古,這種民族精神永遠激勵著後人。我們永遠都不要也不能忘記這樣頂天立地的大英雄。

就這樣收復臺灣:你所不知道的臺灣歷史 ¥21.1 購買

一生戎馬生涯的鄭成功積勞成疾,自《閩海紀要》的描述,“頓足捶胸,雙手抓面,大呼而逝”,鄭成功於1662年6月23日,病逝與臺灣省,享年才三十九歲,其墓在今南安市水頭鎮複船山上,其一生統一祖國的豐功偉績,流芳千古,這種民族精神永遠激勵著後人。我們永遠都不要也不能忘記這樣頂天立地的大英雄。

就這樣收復臺灣:你所不知道的臺灣歷史 ¥21.1 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