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醬油瓶上如果沒有這兩個字,小心吃出病!

醬油是家庭日常必備的調味品,它品質的好壞直接影響著人們的健康,市場上的醬油品種也多,琳琅滿目,比如海鮮醬油、增鮮醬油、菌菇醬油、兒童醬油等等,這些名字好聽,價格也比普通的醬油價格貴很多,

那麼真實這樣嗎,越貴就越好嗎?從哪些方面區分醬油的好壞呢?和小編來看看。

為了迎合大眾的口味,醬油也開始“變裝”,各種口味的醬油層出不窮:海鮮醬油、涼拌醬油、增鮮醬油等等。如何瞭解這些醬油的“真實身份”?查看配料表,會瞭解到:

海鮮醬油、增鮮醬油

海鮮醬油中雖然有干貝成分,但起決定作用的還是一些琥珀酸二鈉等食品添加劑。而對於增鮮醬油,則主要是谷氨酸鈉(味精的主要成分)、5’- 肌苷酸二鈉、5’-鳥苷酸二鈉,雖說這三種成分醬油中基本都有,但在增鮮醬油中,使用的量多餘其他口味醬油中的量。因此在選擇醬油的時候,千萬不要被名稱蒙蔽了雙眼。買“原味”的、等級高的醬油就行,

烹飪時要少量使用。

兒童醬油:

現在一些商家為了吸引顧客,開發出了兒童醬油,貼上“兒童”標籤的價格飆升是普通醬油的2.5倍。

一些消費者認為兒童醬油是低鈉調料,實際上,超市中兒童醬油產品鈉含量並不低,譬如某款兒童醬油,8毫升中就有544毫克鈉,約是1.36克鹽(1克鹽≈400毫克鈉)。

★ 一句話總結:

醬油別迷信那些花裡胡哨的,買最普通的就行!!!

那麼普通醬油如何選?怎樣才能買到一瓶好的醬油呢?小編來教你,

主要看四個地方。

1、看“氨基酸態氮”的指標

醬油都會標注氨基酸態氮含量,也就是以氨基酸形式存在的氮元素的含量。該指標越高,說明醬油中的氨基酸含量越高,鮮味越好,是衡量醬油品質的重要指標。

國家規定醬油中氨基酸態氮最低含量不得小於0.4g/100ml。

一般來說,特級、一級、二級、三級醬油的氨基酸態氮含量分別為≥0.8、≥0.7、≥0.55、≥0.4g/100ml。消費者可以自行對比,選擇氨基算態氮含量較高的醬油。

2看是“釀造”還是“配製”

釀造醬油

釀造醬油是用大豆和/或脫脂大豆,或用小麥和/或麩皮為原料,採用微生物發酵釀制而成的醬油。

配製醬油

配製醬油是以釀造醬油為主體,與酸水解植物蛋白調味液、食品添加劑等配製而成的液體調味品。只要在生產中使用了酸水解植物蛋白調味液,即是配製醬油。

中國GB18186-2000《釀造醬油》標準將在商品標籤上注明是「釀造醬油」或「配製醬油」列為強制執行內容。

所以釀造醬油絕對的PK配製醬油。

3看是“佐餐”還是“烹調”

按照醬油的國家標準——GB/TI8I86-2000《釀造醬油》中規定:成品醬油的標籤上,必須標注“佐餐醬油”或“烹飪醬油”。

▶ 佐餐醬油:

可以直接生吃,比如蘸食、涼拌等。所以它的衛生品質要求很高。即使生吃,也不會危害健康。

▶ 烹調醬油:

適合烹調菜肴(如做紅燒肉)加熱後再食用(等於消毒),故其衛生指標要求低一些。

4、看泡沫

要判斷醬油的品質,可輕輕晃動醬油瓶,看看搖出的泡沫,品質好的泡沫比較均勻,而且不易散去。

品質差的醬油產生的泡沫大小不一,當停止晃動瓶子,這些泡沫就會快速散去。市場上還存在毛髮水醬油,也對身體不利,鑒別方法是:將醬油瓶倒立,再放正直立,毛髮水醬油會粘在瓶壁上,留下一片黑色污垢,半天都流不乾淨。

醬油選購5誤區

專家提醒,消費者在醬油選購方面存在5點誤區:

--醬油的顏色不是越深越好。

--醬油不是越鮮越好。

--價格越高並不代表醬油等級越高。

--不是所有的醬油都可以用來炒菜或涼拌。

--調味汁、醬汁並不一定就是醬油。

這類人少吃醬油:

患冠心病、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的人應當少吃醬油,千萬不能過量,過量不但無益,而且可能導致其他疾病,甚至加重已有的慢性病病情。因為醬油當中含有谷氨酸鈉、苯甲酸鈉以及氯化鈉,鈉的濃度相對較高,不利健康。

所以釀造醬油絕對的PK配製醬油。

3看是“佐餐”還是“烹調”

按照醬油的國家標準——GB/TI8I86-2000《釀造醬油》中規定:成品醬油的標籤上,必須標注“佐餐醬油”或“烹飪醬油”。

▶ 佐餐醬油:

可以直接生吃,比如蘸食、涼拌等。所以它的衛生品質要求很高。即使生吃,也不會危害健康。

▶ 烹調醬油:

適合烹調菜肴(如做紅燒肉)加熱後再食用(等於消毒),故其衛生指標要求低一些。

4、看泡沫

要判斷醬油的品質,可輕輕晃動醬油瓶,看看搖出的泡沫,品質好的泡沫比較均勻,而且不易散去。

品質差的醬油產生的泡沫大小不一,當停止晃動瓶子,這些泡沫就會快速散去。市場上還存在毛髮水醬油,也對身體不利,鑒別方法是:將醬油瓶倒立,再放正直立,毛髮水醬油會粘在瓶壁上,留下一片黑色污垢,半天都流不乾淨。

醬油選購5誤區

專家提醒,消費者在醬油選購方面存在5點誤區:

--醬油的顏色不是越深越好。

--醬油不是越鮮越好。

--價格越高並不代表醬油等級越高。

--不是所有的醬油都可以用來炒菜或涼拌。

--調味汁、醬汁並不一定就是醬油。

這類人少吃醬油:

患冠心病、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的人應當少吃醬油,千萬不能過量,過量不但無益,而且可能導致其他疾病,甚至加重已有的慢性病病情。因為醬油當中含有谷氨酸鈉、苯甲酸鈉以及氯化鈉,鈉的濃度相對較高,不利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