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西漢外戚,多年媳婦熬成婆

西漢前期萌芽階段的外戚是嚴重依賴皇權的,有時候皇帝的喜怒變化就可以決定他們的榮辱沉浮,所以,史書上記載,“漢興以後,至於哀平,外戚二十余家,保全者四家而已”,可見外戚是個高風險的行業,

那為什那麼多人擠破了頭想攀上皇帝的親戚呢?主要收益高,弄不好還能坐坐龍椅,比如王莽,昨天談過了西漢外戚萌芽階段的情況,今天就接著談西漢外戚中後期的爆發式發展,由此來窺探一下東漢外戚之禍的本質。

西漢外戚的中後期爆發式發展是從漢昭帝、漢宣帝時期開始算的,這個時候的外戚已經掌握了朝廷大權,能夠主宰全域了,但是此時的外戚還是不能夠完全脫離皇帝控制的,只要外戚的專權不是咄咄逼人的威脅到皇權,那皇帝就可以睜隻眼閉隻眼,相反,皇帝就會等待時機成熟,奪回政權,重塑朝綱。

比如說當時非常有名的霍光,就是這一時期外戚的典型代表,霍光是霍去病的弟弟,受漢武帝遺詔輔政,任大司馬大將軍,當時所有政事均由霍光裁決,甚至當時霍光還廢了昌邑王,重新冊立了戾太子的孫子為新帝,也就是漢宣帝,這可以說是西漢中前期外戚幹的最大的一票,當時的霍氏一門也是執掌朝廷各要害的大權,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他的外孫女當了漢昭帝(劉弗陵)的皇后,他的女兒則是後來漢宣帝的皇后,霍光的勢力當時是最大的,連皇帝都要對霍光禮讓三分,後來漢宣帝憑藉霍禹謀反一罪,才一舉誅滅霍氏,從此漢宣帝才算完全掌權。

西漢皇帝對皇權的掌控到宣帝是一個分水嶺,

之後的漢元帝、漢成帝、漢哀帝、漢平帝時期外戚發展就不受控制了,當時的皇帝不是年幼就是無能,政權基本上就是被後宮掌管,而後宮又都委託自家的親戚處理政事,比如當時的皇后王政君就曾先後掌權近50年,她的親戚都得到了提拔,大名鼎鼎的王莽就是他的親戚,王氏的顯赫勢力,為王莽代漢奠定了雄厚的政治基礎,終於在西元8年,
僭位稱帝。

西漢外戚最終代漢自立,並不是一時之力,而是一直以來西漢皇權對外戚問題的曖昧態度,最終釀下了要自己喝的苦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