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民生銀行爆30億虛假理財大案 為什麼又是我?

近日,醜聞不斷的民生銀行再次東窗事發。

據財新網報導,多名民生銀行北京航太橋支行的私人銀行客戶反映,4月13日,民生銀行北京航太橋支行行長張穎已被公安機關帶走。

公安經偵部門通知投資者去做筆錄時,該行鯨鑽高爾夫俱樂部的逾150名私人銀行客戶才得知——他們此前在該支行購買的保本保息理財產品,系支行行長張穎等人偽造,總規模可能高達30億元。據傳此事還牽涉“蘿蔔章”票據造假等環節,涉及多家再貼現銀行。

涉案客戶黃先生表示:“當時航太橋支行行長、副行長和理財經理都跟我們說,這款產品是他們千辛萬苦才從總行爭取到的,

只給我們鯨鑽高球俱樂部的大客戶。”由此可見,這次事件不只是一個簡單的個案,而是一起明目張膽的窩案!

案件一經爆出,網友們紛紛發表看法:不少人第一反應都是,民生銀行估計要甩鍋。

不出網友所料,事發後,100多名投資人們緊急聯繫民生銀行北京分行、總行高層尋求解決方案,獲得的答覆是,該理財產品系偽造,民生銀行已報案,且表示此事件為張穎的個人行為。

民生銀行今日回應稱,發現航太橋支行行長張穎有涉嫌違法行為。張穎目前正在接受公安部門調查。民生銀行表示,“已成立工作組,協助公安部門調查,力爭儘快查明事實,最大限度保護資金安全,妥善解決各方訴求,並依法承擔相關責任。”

看到這裡,相信不少讀者和小編的心情是一樣的。

張穎何許人也?

先來扒一扒這位支行行長:案件當事人張穎出生於1982年,畢業于人大金融系。

在“共產黨員網”的先進典型庫裡,張穎作為中國民生銀行北京管理部先進個人上榜。

材料顯示:張穎2011年來到了民生銀行航太橋支行這家成立不滿5年的年輕團隊。她本著服務一線、回報社會的信念,用短短3年時間,使支行金融資產在全國排名第一。

騰訊財經援引知情人士稱,“張穎很強勢,不僅對分行,有時候對總行的招呼也不聽,還經常叫板。所以發生大事情,也不是特別奇怪。”

2011年,《參考消息》專門用大幅刊面介紹了民生銀行航太橋支行的經營理念和創新思維。在航太橋支行工作期間,張穎打造了鯨鑽高爾夫俱樂部,通過該俱樂部,航太橋支行集中了上百名絕對優質的私人銀行客戶,孰料這些客戶卻成為張穎騰挪資產、鋌而走險的“工具”。

不經意間詢問牽出巨大騙局

據悉,民生銀行北京航太橋支行鯨鑽高爾夫俱樂部成員均為該行個人金融資產1000萬元以上的私人銀行客戶,不少人在民生銀行投資理財超過10年,對該行一度十分信任。

黃先生就是其中客戶之一。他表示,此前在民生銀行航太橋支行購買過多種產品,其中有一般理財產品、也有針對高端客戶的信託產品等,但他未能分辨出這個所謂的“虛假理財”產品和之前的產品有什麼不同,且此前數期產品,並未出現不能兌付本息的情況。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這次騙局的暴露純屬偶然。4月12日,一位元民生銀行私人銀行客戶拍了一張該理財產品的照片,發給他在民生銀行北京分行的熟人,詢問這款又保本收益又高的理財產品,為什麼只有航太橋支行在賣,其他支行或管道能否買到。

這樣一個不經意間的詢問,竟然牽扯出了一起數額巨大的騙局。民生銀行北京分行查詢發現,該行並未發行過這款理財產品,相關領導找到航太橋支行行長張穎,詢問情況後決定上報總行,最終由民生銀行總行向公安機關報案。

“蘿蔔章”成為焦點

在這次事件中,與其說這些私銀客戶購買了理財產品,更準確地說是他們買了別人轉讓的份額。多位元投資者提供的產品資料顯示,這些私銀客戶購買的產品,在形式上,屬於從其他投資者處受讓民生銀行發行的尚未到期的理財產品。

黃先生表示,航太橋支行工作人員當時的解釋是,銀行有很多大客戶買了定期理財產品後,急需用錢,因為不到期不能贖回,就會犧牲一定的收益將產品轉讓出去。“這樣的說法很合理,為了流動性喪失一部分收益,又是保本理財,對我們來說又安全又划算。”

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從投資人處獲得的一份《中國民生銀行理財產品轉讓協定》顯示,該協定轉讓方為自然人崔華琦,轉讓份額是300萬,轉讓標的名稱“非凡資產管理保本第176期私銀款”。

該轉讓協議正是構成此事件的關鍵。根據協定,轉讓款由“新投資者”直接打給“原投資者”的個人帳戶。轉讓協議中,除了轉讓方、受讓方分別簽字外,還蓋有“中國民生銀行航太橋支行儲蓄業務”的公章。至於這枚公章的真實性,目前尚未可知。

知情人士透露,該行在某企業客戶的商業票據上蓋上了私刻的銀行承兌匯票的公章,即“蘿蔔章”,該票據經銀行手不斷轉貼現,直到兌付時刻,交易對手行方才發現公章為假。該支行管理層為掩蓋約30億元的票據造假窟窿,違規銷售理財產品用以表外放貸。一位民生銀行內部人士透露,這次主要違規在於,“商票當銀票貼”、“貸款還假票”,且金額巨大,可能涉嫌客戶與銀行內部員工的巨額利益輸送。

一提到蘿蔔章,網友們好像已經深諳其中的套路,紛紛諷刺道:“蘿蔔章又立功了!”、“蘿蔔同志老是背鍋”。

為什麼總是民生銀行?

事實上,這已經不是民生銀行近年來頭一遭出事了。類似事件雖然其他銀行也曝出過不少,但民生銀行案發的頻率之高還是無人能出其右。

14年7月,媒體就曾曝出過民生銀行員工騙客戶100萬後自殺、銀行拒不擔責的新聞。那起事件由於涉案金額不大,因此並未造成太大風波。但已經折射出銀行在管理上的疏漏。

15年年初,民生銀行行長毛曉峰被中紀委帶走協助調查,令整個金融圈陷入不安,背後牽扯出的“夫人俱樂部”等種種八卦內幕讓人聞所未聞。而毛曉峰的落馬再加上安邦連續舉牌,兩起事件將民生銀行還算平穩的格局打破,新舊兩種勢力互相對峙,使得董事會換屆工作也進行的並不順暢,屢次被延期。

16年年底,民生銀行北京分行副總關小虎試圖以辭退為要脅潛規則女下屬的新聞曾經刷爆了整個銀行界。但案發後關小虎卻自稱是民生銀行性騷擾門事件最大受害者。

儘管在商業銀行中,民生銀行並非資產規模最大。但在這麼多年的習慣性認知中,民生銀行的美譽度還是挺高的,畢竟它是改革開放後全國第一家民營銀行,並且也是我國目前資產規模最大的民企之一了。然而為什麼這樣一家市場化程度這麼高的銀行,會有如此多的非市場化之舉呢?

以上舉的這些例子只是一個顯微鏡,折射出的是民生銀行整個企業治理制度以及內控措施上的混亂。而民生銀行高層間的派系之爭由來已久,則很可能是導致其疏於管理、內控制度不完善的直接原因。

值得一提的是,幾年之間,民生銀行曝出的醜聞類型雖有不同,但銀行對這些事件的回應卻是相同的,均是以“個人原因”、“與民生銀行經營無關”來進行危機公關。這也難怪外界對此次案件曝光後的第一反應就是民生銀行要甩鍋、推卸責任。然而,明眼人都能看得出,這其中肯定不只是“個人原因”這麼簡單。更何況這次還是由支行行長、副行長和理財經理共同策劃的一起窩案。

截至2017年4月18日上午,已經有120多名投資者簽名登記,要求民生銀行按期兌付理財產品,並查處違法違規行為。投資者認為,這些檔是由民生銀行出具並加蓋公章的,因此民生銀行有義務兌付本金及收益。

最終的結局會怎樣?銀行會給出合理的賠償方案嗎?看起來投資者和銀行之間的鬥爭還要繼續下去。

且此前數期產品,並未出現不能兌付本息的情況。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這次騙局的暴露純屬偶然。4月12日,一位元民生銀行私人銀行客戶拍了一張該理財產品的照片,發給他在民生銀行北京分行的熟人,詢問這款又保本收益又高的理財產品,為什麼只有航太橋支行在賣,其他支行或管道能否買到。

這樣一個不經意間的詢問,竟然牽扯出了一起數額巨大的騙局。民生銀行北京分行查詢發現,該行並未發行過這款理財產品,相關領導找到航太橋支行行長張穎,詢問情況後決定上報總行,最終由民生銀行總行向公安機關報案。

“蘿蔔章”成為焦點

在這次事件中,與其說這些私銀客戶購買了理財產品,更準確地說是他們買了別人轉讓的份額。多位元投資者提供的產品資料顯示,這些私銀客戶購買的產品,在形式上,屬於從其他投資者處受讓民生銀行發行的尚未到期的理財產品。

黃先生表示,航太橋支行工作人員當時的解釋是,銀行有很多大客戶買了定期理財產品後,急需用錢,因為不到期不能贖回,就會犧牲一定的收益將產品轉讓出去。“這樣的說法很合理,為了流動性喪失一部分收益,又是保本理財,對我們來說又安全又划算。”

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從投資人處獲得的一份《中國民生銀行理財產品轉讓協定》顯示,該協定轉讓方為自然人崔華琦,轉讓份額是300萬,轉讓標的名稱“非凡資產管理保本第176期私銀款”。

該轉讓協議正是構成此事件的關鍵。根據協定,轉讓款由“新投資者”直接打給“原投資者”的個人帳戶。轉讓協議中,除了轉讓方、受讓方分別簽字外,還蓋有“中國民生銀行航太橋支行儲蓄業務”的公章。至於這枚公章的真實性,目前尚未可知。

知情人士透露,該行在某企業客戶的商業票據上蓋上了私刻的銀行承兌匯票的公章,即“蘿蔔章”,該票據經銀行手不斷轉貼現,直到兌付時刻,交易對手行方才發現公章為假。該支行管理層為掩蓋約30億元的票據造假窟窿,違規銷售理財產品用以表外放貸。一位民生銀行內部人士透露,這次主要違規在於,“商票當銀票貼”、“貸款還假票”,且金額巨大,可能涉嫌客戶與銀行內部員工的巨額利益輸送。

一提到蘿蔔章,網友們好像已經深諳其中的套路,紛紛諷刺道:“蘿蔔章又立功了!”、“蘿蔔同志老是背鍋”。

為什麼總是民生銀行?

事實上,這已經不是民生銀行近年來頭一遭出事了。類似事件雖然其他銀行也曝出過不少,但民生銀行案發的頻率之高還是無人能出其右。

14年7月,媒體就曾曝出過民生銀行員工騙客戶100萬後自殺、銀行拒不擔責的新聞。那起事件由於涉案金額不大,因此並未造成太大風波。但已經折射出銀行在管理上的疏漏。

15年年初,民生銀行行長毛曉峰被中紀委帶走協助調查,令整個金融圈陷入不安,背後牽扯出的“夫人俱樂部”等種種八卦內幕讓人聞所未聞。而毛曉峰的落馬再加上安邦連續舉牌,兩起事件將民生銀行還算平穩的格局打破,新舊兩種勢力互相對峙,使得董事會換屆工作也進行的並不順暢,屢次被延期。

16年年底,民生銀行北京分行副總關小虎試圖以辭退為要脅潛規則女下屬的新聞曾經刷爆了整個銀行界。但案發後關小虎卻自稱是民生銀行性騷擾門事件最大受害者。

儘管在商業銀行中,民生銀行並非資產規模最大。但在這麼多年的習慣性認知中,民生銀行的美譽度還是挺高的,畢竟它是改革開放後全國第一家民營銀行,並且也是我國目前資產規模最大的民企之一了。然而為什麼這樣一家市場化程度這麼高的銀行,會有如此多的非市場化之舉呢?

以上舉的這些例子只是一個顯微鏡,折射出的是民生銀行整個企業治理制度以及內控措施上的混亂。而民生銀行高層間的派系之爭由來已久,則很可能是導致其疏於管理、內控制度不完善的直接原因。

值得一提的是,幾年之間,民生銀行曝出的醜聞類型雖有不同,但銀行對這些事件的回應卻是相同的,均是以“個人原因”、“與民生銀行經營無關”來進行危機公關。這也難怪外界對此次案件曝光後的第一反應就是民生銀行要甩鍋、推卸責任。然而,明眼人都能看得出,這其中肯定不只是“個人原因”這麼簡單。更何況這次還是由支行行長、副行長和理財經理共同策劃的一起窩案。

截至2017年4月18日上午,已經有120多名投資者簽名登記,要求民生銀行按期兌付理財產品,並查處違法違規行為。投資者認為,這些檔是由民生銀行出具並加蓋公章的,因此民生銀行有義務兌付本金及收益。

最終的結局會怎樣?銀行會給出合理的賠償方案嗎?看起來投資者和銀行之間的鬥爭還要繼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