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民生銀行曝30億虛假理財產品,銀行理財如何防範“飛單”欺詐?

近幾日,關於民生銀行北京管理部(分行)航太橋支行近30億元理財產品“飛單”事件的報導已經滿天飛了。該支行行長涉嫌偽造產品,並以產品“讓利”轉讓的方式吸引該行高淨值自然人客戶,

致使逾150名投資者被套,涉案金額或高達30億元。對此,民生銀行北京分行某高層人士表示,金額並沒有那麼多。

而這150名投資者還是在被公安經偵部門通知去做筆錄時,才得知他們此前在該支行購買的保本保息理財產品,系支行行長張穎等人偽造。

這些投資者是該行鯨鑽高爾夫俱樂部成員,均為該行個人金融資產1000萬元以上的銀行自然人客戶,不少人在民生銀行投資理財超過10年,對該行一度十分信任。

這件事情也是因為偶然才被暴露,4月12日,一位元民生銀行私人銀行客戶拍了一張該理財產品的照片,發給他在民生銀行北京分行的熟人,詢問這款保本收益又高收益的理財產品,為什麼只有航太橋支行在賣,

其他支行或管道能否買到。然而,民生銀行北京分行查詢發現,該行並未發行過這款理財產品,相關領導找到航太橋支行行長張穎,詢問情況後決定上報總行,最終由民生銀行總行向公安機關報案。

4月13日,支行行長張穎等人被公安機關帶走。隨後,北京市公安局海澱區分局經偵支隊對此立案偵查。4月13日晚,鯨鑽高爾夫俱樂部的幾名投資者接到公安機關通知,連夜去做了筆錄。

據報導稱,此次事件涉案人民生北京航太橋支行副行長肖野目前“失聯”,尚未歸案。“我們俱樂部每個月有兩次高爾夫活動,每次有幾十人參加。”昨日,投資者張林(化名)說,打完球後大家一起吃飯,“俱樂部的工作人員和副行長肖野每次都是一邊吃飯一邊介紹我們這次購買的理財產品。”

事發後,100多名投資人也聯繫民生銀行北京分行、總行高層尋求解決方案,得到回應是“該理財產品系偽造,

民生銀行已報案,且表示此事件為張穎的個人行為”。據投資者反映,在購買民生銀行理財產品期間,曾與民生銀行的多位工作人員有過接觸。“一個支行行長以個人名義,能夠搞出這麼大一個資金鏈,很長時間都沒有被發現,從管理層來說,風控不嚴謹。”中央財經大學教授郭田勇表示,民生銀行管理和風控上均存在漏洞,“行長完全是犯法的行為。

某銀行業內人士稱,“眾所周知,理財協定都是統一合同,需要蓋行章。別說行章了,就連支行公章都不在支行,通常會在分行保管,就是以防支行亂蓋章,引發風險。”在網路上,出現了兩種答案:章是真的或者章是假的。

真的:業內人士分析,民生銀行此次事件涉案資金巨大,絕對不是行長一人所為,整個支行高層都脫不了干係,甚至分行的利益相關者與之串通一氣,提供了審批的便利。假的:一種可能是,支行拿櫃檯業務章糊弄客戶;另一種可能是偽造了銀行公章。

4月18日,記者從多家銀行獲悉,銀監會於3月30日緊急下發向各銀監局和銀行下發了《關於開展銷售專區“雙錄”實施情況專項評估檢查的通知》,要求治理誤導銷售、私售“飛單”等市場亂象,對銀行業金融機構銷售專區“雙錄”(錄音錄影)實施情況開展專項評估檢查。

但也有意見表明,民生銀行此事件並非“飛單”,飛單的概念是,產品是某個機構發行的,但不是銀行代銷的,客戶經理賣私貨,而民生銀行的理財產品根本就是憑空捏造的廢紙。

無論是不是“飛單”,這也給大眾提了個醒,該如何防範“飛單”呢?一位從事金融監管的專家建議,四招可以防範“飛單”欺騙你。

第一,上網查。要注意查證購買產品是否銀行正規產品。凡是銀行自主發行的理財產品,均具有唯一的產品編碼,可依據該編碼在“中國理財網(www.chinawealth.com.cn)”查詢到產品資訊;銀行代銷產品則可通過銀行網點公示的代銷產品清單查詢。而且,銀行理財產品和代銷產品在相關銷售文本中應有銀行印章。

政策依據便是2014年銀監會下發《中國銀監會辦公廳關於2014年銀行理財業務監管工作的指導意見》(也稱39號文)。39號文明確規定,銀行發售普通個人客戶理財產品時,需在宣傳銷售文本中公佈所售產品在“全國銀行業理財產品登記系統”的登記編碼,而客戶可依據該編碼在“中國理財網”查詢產品資訊,未在理財系統登記的銀行理財產品一律不得銷售。

第二,觀流向。要關注購買產品的資金是否匯入銀行帳戶,是否流入房地產、PE等領域。

任何理財產品都會有一個產品管理人,銀行理財產品的管理人是銀行,代銷基金的管理人是基金公司等,如果投資者看到產品合同上寫的不是銀行,也不是平日常見的基金公司、保險公司,而是一些私募基金公司,就要注意了。從以往的“飛單”案例看,房地產信託、私募股權等領域是“飛單”的聚集地,投資者遇到銷售人員推薦這類產品時要多留心;

同時,客戶在銀行購買理財產品均須通過櫃面或自助管道進行認申購操作,但凡被要求向個人或協力廠商公司帳戶轉帳或匯款的,就要提高警惕,並注意查看業務辦理回執中的匯款帳戶明細。

第三,恐“高”。要對高額回報有獨立清醒的判斷。要對所有高收益的產品提高警惕。當然,這也包括銀行理財產品中,那些掛鉤股票、黃金、外匯等資產的結構性產品,這類產品風險較高,時常有本金虧損的情況發生;已暴露風險的“飛單”產品,承諾收益率高達9%-15%,基本上是銀行正規發行、代銷的理財產品收益的2-3倍。

第四,說明書。要認真閱讀所購產品的說明書。要瞭解產品的運作模式、是否保本,募集資金具體投向,收益、期限等風險。另外,所有的口頭承諾都是蒼白並無法律效力的;

綜上所述,如果一旦發現異常情況,應及時向銀行和監管部門投訴和舉報,情形嚴重應立即報案,並儘量採集留存證據。

假的:一種可能是,支行拿櫃檯業務章糊弄客戶;另一種可能是偽造了銀行公章。

4月18日,記者從多家銀行獲悉,銀監會於3月30日緊急下發向各銀監局和銀行下發了《關於開展銷售專區“雙錄”實施情況專項評估檢查的通知》,要求治理誤導銷售、私售“飛單”等市場亂象,對銀行業金融機構銷售專區“雙錄”(錄音錄影)實施情況開展專項評估檢查。

但也有意見表明,民生銀行此事件並非“飛單”,飛單的概念是,產品是某個機構發行的,但不是銀行代銷的,客戶經理賣私貨,而民生銀行的理財產品根本就是憑空捏造的廢紙。

無論是不是“飛單”,這也給大眾提了個醒,該如何防範“飛單”呢?一位從事金融監管的專家建議,四招可以防範“飛單”欺騙你。

第一,上網查。要注意查證購買產品是否銀行正規產品。凡是銀行自主發行的理財產品,均具有唯一的產品編碼,可依據該編碼在“中國理財網(www.chinawealth.com.cn)”查詢到產品資訊;銀行代銷產品則可通過銀行網點公示的代銷產品清單查詢。而且,銀行理財產品和代銷產品在相關銷售文本中應有銀行印章。

政策依據便是2014年銀監會下發《中國銀監會辦公廳關於2014年銀行理財業務監管工作的指導意見》(也稱39號文)。39號文明確規定,銀行發售普通個人客戶理財產品時,需在宣傳銷售文本中公佈所售產品在“全國銀行業理財產品登記系統”的登記編碼,而客戶可依據該編碼在“中國理財網”查詢產品資訊,未在理財系統登記的銀行理財產品一律不得銷售。

第二,觀流向。要關注購買產品的資金是否匯入銀行帳戶,是否流入房地產、PE等領域。

任何理財產品都會有一個產品管理人,銀行理財產品的管理人是銀行,代銷基金的管理人是基金公司等,如果投資者看到產品合同上寫的不是銀行,也不是平日常見的基金公司、保險公司,而是一些私募基金公司,就要注意了。從以往的“飛單”案例看,房地產信託、私募股權等領域是“飛單”的聚集地,投資者遇到銷售人員推薦這類產品時要多留心;

同時,客戶在銀行購買理財產品均須通過櫃面或自助管道進行認申購操作,但凡被要求向個人或協力廠商公司帳戶轉帳或匯款的,就要提高警惕,並注意查看業務辦理回執中的匯款帳戶明細。

第三,恐“高”。要對高額回報有獨立清醒的判斷。要對所有高收益的產品提高警惕。當然,這也包括銀行理財產品中,那些掛鉤股票、黃金、外匯等資產的結構性產品,這類產品風險較高,時常有本金虧損的情況發生;已暴露風險的“飛單”產品,承諾收益率高達9%-15%,基本上是銀行正規發行、代銷的理財產品收益的2-3倍。

第四,說明書。要認真閱讀所購產品的說明書。要瞭解產品的運作模式、是否保本,募集資金具體投向,收益、期限等風險。另外,所有的口頭承諾都是蒼白並無法律效力的;

綜上所述,如果一旦發現異常情況,應及時向銀行和監管部門投訴和舉報,情形嚴重應立即報案,並儘量採集留存證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