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孟良崮戰役:湯恩伯指揮錯誤,解放軍情報強大,張靈甫等六人自殺


張靈甫

1903年8月,張靈甫生於西安郊區的一個農民家庭。

家境還算不錯的張靈甫很早就送他到省城西安讀書。中學畢業後,張靈甫順利考入北京大學歷史系。“文北大,武黃埔”,但張靈甫可謂文武雙全。學生運動風起雲湧,張靈甫也積極參與,但他深感學生的軟弱無力,憤而投筆從戎加入了河南軍閥部隊的軍官訓練團。1926年張靈甫聽從于右任的建議考入黃埔軍校,成為黃埔四期學員,與後來的同僚胡璉、李彌,以及對手林彪、劉志丹是同學。
黃埔四期畢業後,張靈甫被編入國民革命軍第21師任步兵排見習官,不久見習合格升任排長,開始參加北伐戰爭。北伐結束後,張靈甫調入國民革命軍第一師,在這個有“天下第一師”之稱的嫡系部隊中,張靈甫升遷至團長。抗戰時期,張靈甫屢立奇功,淞滬會戰、南京保衛戰、武漢會戰、第二次長沙會戰、第三次長沙會戰、浙贛會戰、鄂西會戰等,均有不俗的表現。張靈甫一再擢升,
幾乎年年晉級受獎,在國民黨朝野,張靈甫也被視為“常勝將軍”。然而在內戰時期,這位戰場經驗十足的“常勝將軍”為何落得個彈盡援絕、命喪在孟良崮了呢?

孟良崮戰役張靈甫指揮所

1946年,國民黨整軍會議後,第74軍改編為整編74師,轄整編51旅、57旅、58旅共3萬餘人。

此時的整編74師已是清一色的美械裝備,時稱國民黨部隊五大主力之首。內戰初期,張靈甫和他的74師屢戰屢勝,攻佔了蘇皖解放區首府淮陰,使得粟裕被迫放棄了兩淮地區。華野主力只得北撤山東。解放軍在華東只剩下了山東解放區。

國軍攻佔兩淮後又開始進攻漣水地區。第一次漣水之戰從10月19日打到11月1日,中共軍隊守住了漣水。整編74師在戰鬥中損失了1200餘人,這是張靈甫在內戰戰場上第一次挫折。

不過隨後12月3日開始的第二次漣水之戰中,74師還是攻下漣水,隨後挺進魯南山區。

對於進入山區作戰,張靈甫牢騷滿腹,他曾對毛森抱怨:“我是重裝備部隊,如在平原作戰,炮火能發揮威力,陳毅二三十萬人都來打我,我也能應付;現在迫我進入山區作戰,等於牽大水牛上石頭山。有人跟我過不去,一定要我死,我就死給他們看吧!”不料最終一語成讖。

1947年3月,延安被胡宗南攻佔,與此同時國民黨軍在山東集中24個整編師約45萬兵力,編成3個兵團向魯中山區推進。中央指示華野“不要性急,不要分兵,將主力集結于機動位置;只要主力在手,總有殲敵機會。”而湯恩伯卻錯誤地命令第一兵團在5月11日對坦埠發動進攻。掩護左右兩翼的整25師與整83師沒有依令與74師並進,張靈甫的74師被迫形成了孤軍挺進的局面。這時解放軍強大的情報網發揮了巨大力量,當時的國防部作戰次長劉斐和作戰廳長郭汝瑰都是潛伏的中共間諜,74師的這一情況被解放軍迅速得知,華野9個縱隊全軍出擊。在粟裕的指揮下,解放軍切斷了整74師與整83師、整25師的聯繫,第6縱隊從魯南銅石急速北進,堵住了74師的退路。張靈甫被迫向孟良崮、垛莊收縮,第6縱隊在第1縱隊和第8縱隊的協同下,於5月15日拂曉攻佔垛莊,徹底切斷74師的退路,華野至此形成對整74師的四面包圍。

湯恩伯

5月14日下午6時,湯恩伯電告張靈甫兵團部已經改變了作戰部署,命令張靈甫固守孟良崮,兵團部決定要以張靈甫師吸引華野主力,爭取一次對華野主力的殲滅戰。

5月15日,張靈甫被優勢解放軍壓迫,孟良崮乃光禿禿之石山,山上無水,水冷式馬克沁機槍不能發揮威力。北線只有黃百韜整25師的4個團在拼命增援,在遭到重大傷亡後,一直攻到天馬山。當時,華野1縱也無法阻擋,眼看就要突破,恰巧4縱一個營經過,幫助1縱守住了陣地,終致74師孤軍奮戰整個華野直至全軍覆沒。

張靈甫及其74師被殲滅後,蔣介石看到了張靈甫的遺書,其中寫道:“……今日戰況更惡化,彈盡援絕,水糧俱無。我與仁傑決戰至最後,以一彈飲訣成仁,上報國家與領袖,下答人民與部屬……”29日,蔣介石發佈通文,向國民黨全體官兵通報表彰了張靈甫的“殺身成仁”。

解放軍方面認為張靈甫是被俘後遭槍殺。許多國民黨被俘軍官回憶,張靈甫是自殺。據原整編第74師輜重團團長黃政在其遺稿《七十四軍覆滅記》中回憶:“五月十六日下午二時許,張靈甫在師部指揮所的山洞中對下屬說,我們是有氣節的軍人,不成功,即成仁,要用集體自殺,報答党國,而絕不受被俘之辱。隨後,張靈甫向蔣介石發出最後的電報:“抱定不成功,即成仁之決心,發電後,職等集體自殺。”洞內六人集體自殺。

2005年,張靈甫遺孀王玉齡受邀參加在人民大會堂舉辦的抗戰勝利60周年紀念大會,並向所有與會人員發表名為“尊重歷史,走向未來”的講話。張靈甫的長子張居禮也替父親領到了中共中央、中央軍委和國務院頒發的一枚抗日紀念章,張靈甫將軍的抗日功績終得以正名。

當時的國防部作戰次長劉斐和作戰廳長郭汝瑰都是潛伏的中共間諜,74師的這一情況被解放軍迅速得知,華野9個縱隊全軍出擊。在粟裕的指揮下,解放軍切斷了整74師與整83師、整25師的聯繫,第6縱隊從魯南銅石急速北進,堵住了74師的退路。張靈甫被迫向孟良崮、垛莊收縮,第6縱隊在第1縱隊和第8縱隊的協同下,於5月15日拂曉攻佔垛莊,徹底切斷74師的退路,華野至此形成對整74師的四面包圍。

湯恩伯

5月14日下午6時,湯恩伯電告張靈甫兵團部已經改變了作戰部署,命令張靈甫固守孟良崮,兵團部決定要以張靈甫師吸引華野主力,爭取一次對華野主力的殲滅戰。

5月15日,張靈甫被優勢解放軍壓迫,孟良崮乃光禿禿之石山,山上無水,水冷式馬克沁機槍不能發揮威力。北線只有黃百韜整25師的4個團在拼命增援,在遭到重大傷亡後,一直攻到天馬山。當時,華野1縱也無法阻擋,眼看就要突破,恰巧4縱一個營經過,幫助1縱守住了陣地,終致74師孤軍奮戰整個華野直至全軍覆沒。

張靈甫及其74師被殲滅後,蔣介石看到了張靈甫的遺書,其中寫道:“……今日戰況更惡化,彈盡援絕,水糧俱無。我與仁傑決戰至最後,以一彈飲訣成仁,上報國家與領袖,下答人民與部屬……”29日,蔣介石發佈通文,向國民黨全體官兵通報表彰了張靈甫的“殺身成仁”。

解放軍方面認為張靈甫是被俘後遭槍殺。許多國民黨被俘軍官回憶,張靈甫是自殺。據原整編第74師輜重團團長黃政在其遺稿《七十四軍覆滅記》中回憶:“五月十六日下午二時許,張靈甫在師部指揮所的山洞中對下屬說,我們是有氣節的軍人,不成功,即成仁,要用集體自殺,報答党國,而絕不受被俘之辱。隨後,張靈甫向蔣介石發出最後的電報:“抱定不成功,即成仁之決心,發電後,職等集體自殺。”洞內六人集體自殺。

2005年,張靈甫遺孀王玉齡受邀參加在人民大會堂舉辦的抗戰勝利60周年紀念大會,並向所有與會人員發表名為“尊重歷史,走向未來”的講話。張靈甫的長子張居禮也替父親領到了中共中央、中央軍委和國務院頒發的一枚抗日紀念章,張靈甫將軍的抗日功績終得以正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