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漢中留壩:扶貧互助合作社探索脫貧新路徑

西部網訊位於秦嶺南麓的漢中市留壩縣生態優良、民風淳樸,

但“八山一水一分田”的自然資源,使得生活在這裡的農民增收緩慢,為了打贏脫貧攻堅戰,留壩縣因地制宜,通過建立村級扶貧互助合作社探索出了一條適合留壩實際的脫貧新路徑。

66歲的張兆祥是留壩縣紫柏街道辦事處青羊鋪村人,老伴患有嚴重的風濕病,近幾年,治病欠下了數萬元債務,使得張兆祥一家成為了貧困戶。

留壩縣紫柏街道辦事處青羊鋪村村民張兆祥:“常年都吃藥,

掙的錢等於基本上給她吃藥用完了。”

2016年8月,青羊鋪村成立了扶貧互助合作社,下設工程建設、農業生產、環境衛生、公共文化服務隊和扶貧互助資金協會,根據貧困家庭的不同特點,幫扶貧困戶擺脫貧困,張兆祥是村裡的種地好手,幫扶人員資助張兆祥2000元入股扶貧社,他家的3.2畝地也被扶貧社以每畝每年600元的價格租了去。

留壩縣紫柏街道辦事處青羊鋪村村民張兆祥:“我就是合作社的一個成員,

帶領大家幹活嘛。我的工資一天是110元,他們那些人都是100元。”

記者:“一個月大概能幹多少天?”

留壩縣紫柏街道辦事處青羊鋪村村民張兆祥:“大概一個月就是20來天左右。”

短短半年時間,參與的貧困戶通過“土地收租金、打工掙薪金”每人都有了過萬元的收入。

留壩縣紫柏街道辦事處青羊鋪村村民雷桂芳:“一天掙100塊錢,在家門口幹活,我們也方便,

家裡也照管了。”

青羊鋪村有172戶628人,其中貧困戶34戶115人。除了土地流轉費、苗木基地的務工的收入,他們在扶貧社中藥材產業園還有一筆入股分紅。

留壩縣紫柏街道辦事處青羊鋪村村支書唐祠檜:“貧困戶每一戶入股2000塊錢,我們合作社出資應該是70%左右,貧困戶出30%左右,由我們統一管理、統一運營,3年之後統一給他們分紅利。”

目前,在青羊鋪村像張兆祥一樣,將土地流轉給扶貧社並在家門口務工的貧困戶有15戶,

每戶貧困戶的年收入都達到了兩萬元左右,2016年底,這些貧困戶已經實現了脫貧,青羊鋪村也摘掉了貧困村的帽子。

在留壩縣武關驛鎮松樹壩村扶貧社承攬的環境改造施工專案現場,貧困戶王建禮已經幹了十多天了。

留壩縣武關驛鎮松樹壩村村民王建禮:“我是個大工,幹一天能拿到150元。”

王建禮的堂弟在銀行貸款15萬元,到期後無力償還,

作為擔保人,這筆貸款最終落在了王建禮身上,並不富裕的他成了村裡有名的貧困戶,媳婦負氣離家出走。

留壩縣武關驛鎮松樹壩村村民王建禮:“眼前都是一片空白,最後,確確實實感覺到人都沒活路了。”

因為有技術,王建禮在村扶貧互助合作社的工程建設服務隊工地當起了大工,短短4個月,靠打工掙了6000多元,加上家裡的產業年收入過了萬元,摘掉了貧困戶的帽子。如今,王建禮的媳婦也回家了,他自己還置辦了理髮工具,義務給村裡的貧困戶、五保戶、80歲以上的老人理髮。

留壩縣武關驛鎮松樹壩村村民王建禮:“還有的在病床上,都去給他們理。”

採訪中記者瞭解到,以前,農村的基礎設施建設和生產扶持項目大一點的都通過招投標來實施,小的則由一些小包工頭承攬,與專案建設地的村級組織和群眾基本沒有關係。為了扶持扶貧社,留壩縣出臺了專案代建制度,將總投資30萬元以下、工程技術簡單的基礎建設類項目,以委託代建的方式,交給扶貧社組織實施,讓貧困戶家庭有了打工賺錢的機會。

留壩縣扶貧辦副主任張曉萍:“先決的條件就是要吸納貧困戶到咱們這個建築服務隊來務工。”

留壩縣武關驛鎮松樹壩村村民吳秀平:“在家門口近處都能幹到活,能掙到錢。都搶著掙點錢,能脫貧嘛。”

松樹壩村扶貧社下設9個服務隊,涉及工程建設、農業生產、電子商務、歡樂鄉村文藝宣傳等多項。全村33戶貧困戶中,86人加入合作社,就近務工人均增收2000餘元。

留壩縣武關驛鎮松樹壩村村支書席幫清:“我們去年是7個專案,今年是4個專案,我們總共是11個項目。去年通過算帳,合作社盈利了14萬元。”

那麼,留壩縣建立的村級扶貧互助合作社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組織?扶貧社是如何運營的?往來賬務如何監管呢?

留壩縣是國家級扶貧開發重點縣,全縣75個行政村,其中39個為村級集體沒有任何財產的“空殼村”,在全縣4.7萬人口中,建檔立卡貧困戶有1960戶,4464人。2016年8月,針對村級組織凝聚力不夠、號召力不強、在脫貧攻堅戰役中作用不大的現實,留壩縣在11個“空殼村”試點建立村級扶貧互助合作社,縣上給每個扶貧社注入啟動資金60萬元。

留壩縣扶貧辦副主任張曉萍:“作為合作社前期運轉的周轉資金,主要用來農戶發展產業,解決他產業資金短缺的問題。”

扶貧社做為獨立法人,由村支部書記擔任理事長,主要功能是組織協調、整合資源、管理服務。扶貧社之下,設立若干個生產服務隊,分為生產經營和公益服務兩大類。從事具體的村級事務管理、組織群眾生產、服務群眾生活等工作。各類生產服務隊承接專案的首要原則就是必須吸納貧困戶為主要勞動力。按照“村財鎮管”的制度,扶貧社運營資本金及收入全部進入村集體帳戶,交由鎮財政所管理。

留壩縣武關驛鎮松樹壩村村支書席幫清:“在1000塊錢以上,必須通過我們合作社的全體村民討論最後形成決定,最後申請到鎮政府,鎮政府同意後,我們才能開支。”

留壩縣武關驛鎮鎮長張豔麗:“對扶貧合作社資金的監管,我們是第一責任人,由咱們鎮上財政所的人員來兼任會計。”

如今,留壩縣共建立11個扶貧社,發展社員1000多戶,貧困戶占97%,貧困戶人均增收2000元,村集體經濟積累增加80多萬元。首批試點的11個村全部摘掉了“空殼村”的帽子,2016年,全縣共有1047戶2762人脫貧、20個貧困村退出了貧困行列。 2017年將完成剩餘19個貧困村913戶1702人的脫貧任務,實現全縣整體脫貧摘帽目標。

中共留壩縣縣委書記許秋雯:“我們計畫今年要實施75個村的全覆蓋,當然,這也是我們必須要做的一項工作,我們今年要脫貧摘帽,有這樣一支不走的扶貧工作隊伍,有強有力的村級政權作保障,我們後期的脫貧攻堅工作成果的鞏固,我們是很有基礎,很有信心的。”

實施脫貧攻堅,村級是堡壘,只有建強村級組織,激發內生動力,才能帶領群眾走上健康、持續的發展道路。留壩縣首批組建的11個村級扶貧互助合作社,變“輸血式”扶貧為“造血式”扶貧,為打贏脫貧攻堅這場戰役做出了積極的探索和有益嘗試。

如今,王建禮的媳婦也回家了,他自己還置辦了理髮工具,義務給村裡的貧困戶、五保戶、80歲以上的老人理髮。

留壩縣武關驛鎮松樹壩村村民王建禮:“還有的在病床上,都去給他們理。”

採訪中記者瞭解到,以前,農村的基礎設施建設和生產扶持項目大一點的都通過招投標來實施,小的則由一些小包工頭承攬,與專案建設地的村級組織和群眾基本沒有關係。為了扶持扶貧社,留壩縣出臺了專案代建制度,將總投資30萬元以下、工程技術簡單的基礎建設類項目,以委託代建的方式,交給扶貧社組織實施,讓貧困戶家庭有了打工賺錢的機會。

留壩縣扶貧辦副主任張曉萍:“先決的條件就是要吸納貧困戶到咱們這個建築服務隊來務工。”

留壩縣武關驛鎮松樹壩村村民吳秀平:“在家門口近處都能幹到活,能掙到錢。都搶著掙點錢,能脫貧嘛。”

松樹壩村扶貧社下設9個服務隊,涉及工程建設、農業生產、電子商務、歡樂鄉村文藝宣傳等多項。全村33戶貧困戶中,86人加入合作社,就近務工人均增收2000餘元。

留壩縣武關驛鎮松樹壩村村支書席幫清:“我們去年是7個專案,今年是4個專案,我們總共是11個項目。去年通過算帳,合作社盈利了14萬元。”

那麼,留壩縣建立的村級扶貧互助合作社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組織?扶貧社是如何運營的?往來賬務如何監管呢?

留壩縣是國家級扶貧開發重點縣,全縣75個行政村,其中39個為村級集體沒有任何財產的“空殼村”,在全縣4.7萬人口中,建檔立卡貧困戶有1960戶,4464人。2016年8月,針對村級組織凝聚力不夠、號召力不強、在脫貧攻堅戰役中作用不大的現實,留壩縣在11個“空殼村”試點建立村級扶貧互助合作社,縣上給每個扶貧社注入啟動資金60萬元。

留壩縣扶貧辦副主任張曉萍:“作為合作社前期運轉的周轉資金,主要用來農戶發展產業,解決他產業資金短缺的問題。”

扶貧社做為獨立法人,由村支部書記擔任理事長,主要功能是組織協調、整合資源、管理服務。扶貧社之下,設立若干個生產服務隊,分為生產經營和公益服務兩大類。從事具體的村級事務管理、組織群眾生產、服務群眾生活等工作。各類生產服務隊承接專案的首要原則就是必須吸納貧困戶為主要勞動力。按照“村財鎮管”的制度,扶貧社運營資本金及收入全部進入村集體帳戶,交由鎮財政所管理。

留壩縣武關驛鎮松樹壩村村支書席幫清:“在1000塊錢以上,必須通過我們合作社的全體村民討論最後形成決定,最後申請到鎮政府,鎮政府同意後,我們才能開支。”

留壩縣武關驛鎮鎮長張豔麗:“對扶貧合作社資金的監管,我們是第一責任人,由咱們鎮上財政所的人員來兼任會計。”

如今,留壩縣共建立11個扶貧社,發展社員1000多戶,貧困戶占97%,貧困戶人均增收2000元,村集體經濟積累增加80多萬元。首批試點的11個村全部摘掉了“空殼村”的帽子,2016年,全縣共有1047戶2762人脫貧、20個貧困村退出了貧困行列。 2017年將完成剩餘19個貧困村913戶1702人的脫貧任務,實現全縣整體脫貧摘帽目標。

中共留壩縣縣委書記許秋雯:“我們計畫今年要實施75個村的全覆蓋,當然,這也是我們必須要做的一項工作,我們今年要脫貧摘帽,有這樣一支不走的扶貧工作隊伍,有強有力的村級政權作保障,我們後期的脫貧攻堅工作成果的鞏固,我們是很有基礎,很有信心的。”

實施脫貧攻堅,村級是堡壘,只有建強村級組織,激發內生動力,才能帶領群眾走上健康、持續的發展道路。留壩縣首批組建的11個村級扶貧互助合作社,變“輸血式”扶貧為“造血式”扶貧,為打贏脫貧攻堅這場戰役做出了積極的探索和有益嘗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