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中國為何隱忍多年而不願意動手,英專家的話值得思考

伴隨著GDP的不斷增長以及在科研方面的巨大投入,現階段中國在軍事力量上有了一個天翻地覆的變化,海軍方面,國產航母即將下水,大型艦艇也正處於製造當中,空軍更是接連服役了五代戰鬥機和大型運輸機,

整體軍事實力可以說達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峰。

即便如此,當今的中國解放軍在面對外界不斷增加的壓力前卻仍然保持著克制、忍讓的態度,這就有點讓人匪夷所思了。而英國專家對此表示,中國的做法無疑是最具有長遠眼光的,

縱觀現代世界上的那些戰爭,無論大小,都會帶給人民無盡的痛苦,而且對經濟的發展也產生拖累作用,無論戰爭的結果是勝還是負。

30多年前的兩伊戰爭,雙方傷亡近300萬人,其中一半都是非戰鬥人員,伊拉克更是從中國購買了超過3000多輛各種坦克、裝甲車以及近2000枚導彈投入戰鬥,

這場戰爭中,雙方投入的軍費加上經濟破壞造成的損失,總額達到了6000多億美元,兩國的經濟發展也幾乎陷入停滯,甚至出現倒退20多年的結局,雙方國力下降的很厲害,以至於很長一段時間都不能恢復。

上面所提到的是勢均力敵的形勢,而就算一面倒的勝利也難免會對本國造成巨大的影響,10多年前的伊拉克戰爭可以說是一面倒的結局,美國雖然在短時間就取得了“勝利”,但依然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價。

美國為此支付的各種軍費開支和經濟損失達到了令人震驚的20000億美元之巨,

除此之外,4500多名士兵的犧牲對無數美國家庭造成了沉重的傷痛,而美國僅此一役國力也有所衰退,在此期間,反而是中國借助和平的環境取得了不小的成就。

英國專家還強調,國家綜合國力的強大不僅僅體現在軍事力量上,

還體現在經濟實力、工業製造力、戰爭動員潛力等方方面面,當年的德國和日本就是反面教材,中國目前仍以發展建設為主,無疑是最具智慧的,一個大國的崛起也不一定是要靠打出來的,只有國家的整體實力更加牢固,那麼自身的強大也將不期而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