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胃火旺的3種表現,蒲公英泡水,當天見效!

胃火,即是胃熱。對於嗜酒、嗜食辛辣、過食膏粱厚味等飲食不當引起的火氣,中醫稱之為胃火,通常是由濕熱、食滯兩方面原因造成。

胃火旺的表現

口腔表現:常見的是口腔出現潰瘍,然後紅腫疼痛,牙齦腫痛、口幹口臭;

腸道表現:會出現便秘,然後是排便的時候出現疼痛感覺,或者是引起痔瘡;

胃部表現:胃部灼熱疼痛、腹脹、胃口不好。

胃火還分虛實兩種

虛火表現:輕微咳嗽、胃口不好、便秘、腹脹、舌紅、少苔;

實火表現:上腹不適、口幹口苦、大便幹硬。

中醫認為,胃火調節應當遵循清熱、清滯的原則。

飲食方面,要節制,太過熱氣的東西少吃,甜膩的食物少吃,飲食上應增加黃綠色蔬菜與時令水果,以補充維生素和無機鹽的不足,並且適當注意口腔衛生。

對於清胃火,有一種常見的小植物非常有效!它就是——蒲公英。

在路邊、田地、野外,山林都可以看到它小小的身影,雖不起眼,但卻是中醫掌中寶,被稱為“濟世良藥”。用蒲公英泡水喝,清胃熱效果佳!

蒲公英,又名黃花地丁、婆婆丁、奶汁草,性味苦寒,有清熱解毒、消腫散結、利尿通淋的作用。

《本草新編》認為,

蒲公英“亦瀉胃火之藥,但其氣甚平,既能瀉火,又不損土,可以長服久服而無礙”;“蒲公英雖非各經之藥,而各經之火,見蒲公英而盡伏,即謂蒲公英能消各經之火,亦無不可也。”

《醫林纂要》認為,蒲公英“補脾和胃,瀉火”。

小小野菜蒲公英泡水喝,清胃熱的功能勝過白虎湯,效用好於黃連。而且,蒲公英清胃熱卻又不傷胃氣,正因如此,蒲公英作為能清胃熱的中藥,有廣泛的用武之地,

堪稱濟世良藥。

胃熱引發的口臭,日常用蒲公英泡水代茶飲,是非常好的一種方式,不僅可以清新口氣,更可以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蒲公英具有抗炎功效,除了清胃熱外,還可以消除胃炎之“炎”,殺滅引起胃炎的幽門螺旋桿菌,可以採用蒲公英泡水的方式來改善胃炎情況。

注意:有陰寒證者慎用蒲公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