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特醫食品:被嚴重低估的潛力品類

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簡稱特醫食品,是指為了滿足進食受限、消化吸收障礙、代謝紊亂或特定疾病狀態等人群對營養素或膳食的特殊需要,專門加工配製而成的配方食品,

其生產標準要高於保健品,低於或等於藥品。

特醫食品在國外已經比較成熟,特別是在歐美等發達國家,服用特醫食品已經成為一種普遍的醫療行為,年消費量達400-500億元,但是在國內,即使算上醫院營養科、病房等消耗的特醫食品,使用總量還是很少。

“嚴格來說,中國現在還沒有特醫食品,只是剛剛出臺相關規定,預計第一批出來要在2017年末或2018年。”青島百洋醫藥股份有限公司營養與代謝事業部總經理張小平坦言,“目前國家只給了三個外企產品特醫食品的短期批文,而它們在國外本身就有FSMP,即特殊醫用食品的批文。”

對於國內市場上的一些“准”特醫食品,主要採用兩種方式進行管理。一種是藥字型大小管理,但其本質是特醫食品,

主要出現在藥劑科、藥房、醫生營養處方以及醫保品類中,這類“准”特醫食品占比最大;另一部分承擔著特醫的功能,但按照食字型大小管理,比如乳清蛋白系列、膳食纖維系列等。

在上述“准”特醫食品中,食字型大小產品銷售管道相對較多,醫院、藥店、商超、直銷等管道都有涉及。而藥店所銷售的特醫食品,主要是食字型大小產品,與普通食品、藍帽子保健品一起銷售,

比如,乳清蛋白、膳食纖維等。“就目前來看,顧客並不清楚這些特醫食品的特點,也不瞭解這一產品的概念,因此還沒有形成一個市場趨勢。”

鋪路特醫食品

雖然特醫食品在我國起步較晚,但隨著《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註冊管理辦法》的實施,特醫食品的發展也將進入快車道,業內越來越多的企業已經開始行動,為特醫食品鋪路。

“去年7月1日開始實行的《辦法》,對很多廠家影響很大,

”張小平介紹說,“各個廠家都開始做特醫食品的申報,包括我們自己,也在做預先的準備,按照《辦法》的規定,建設廠區、提高技術、修正配方。”

而在藥店方面,雖然特醫食品的主要市場還是在醫院,但因為消費者的需求越來越多,以及考慮到未來大健康市場和慢病管理的需要,也已經有企業開始嘗試特醫食品的經營。

2016年8月,金象大藥房與雅培合作,成立了雅培全營養中心,試水特醫食品行銷。

“成立雅培全營養中心,我們的初衷是希望通過和雅培公司的合作,提高顧客對特醫食品概念的認知,同時希望能夠提高店員對特醫食品的認知度和專業度,關聯其他一些營養素品類,來提升我們整個營養素的占比。”金象大藥房運營總監趙豔傑介紹說。

金象大藥房在全營養中心的宣傳上也確實下了大功夫,除了在門店內區隔出專門區域,通過大櫥窗和專櫃宣傳,還利用了先進設備,如全息投影、聲音立體講解等。對特醫食品相關知識的宣講,則是聘請到醫院專家,在門店不定期舉辦免費講座或義診活動。

另外,金象大藥房從績效和員工培訓角度,也在設計相關的培訓專案和制度。“雖然目前從相關法規看,還沒有規定藥店開展特醫食品需要專業人員負責,但我們是希望有這樣專業的團隊,畢竟特醫食品屬於特殊用途的食品。我們也希望廠家給我們提供此方面的一些店員教育培訓、資源等。”趙豔傑介紹說。

慢病將是切入點

雖然現在藥店開展特醫食品品類還有許多困難,但藥店拓展這一品類的優勢也不容忽視。

金象大藥房一直在做慢病資料庫的完善,包括慢病患者檔案的建立、精准會員行銷的定位,以及對消費者購物籃的分析和研究,完善慢病管理的流程。

“真正來講,特醫食品第一步切入的主要就是慢病人群,當我們有不斷完善的一個資料庫,通過不斷的梳理,下一步如果特醫食品政策明朗了,我相信我們能夠迅速導入這一品類。”藥店在慢病管理方面的積累,正是趙豔傑這種自信的來源。

張小平也指出,對於藥店來說,開展特醫食品應配合DTP模式,通過處方外流到藥店,患者到藥店購買。“藥店銷售特醫食品首先會來自于大量醫生處方的外流,或指定處方到達藥店,隨著日積月累的影響,會有患者自覺到藥店購買,或者受到廣告的影響主動到藥店購買特醫食品。”

“但總體來看,特醫食品將會成為藥店又一大品類的完善和補充,其最大的驅動力來自醫院營養科和其他臨床科室的醫生開具的營養處方外流。除此之外,隨著日積月累和會員管理,就像處方藥一樣,會形成自然流的顧客。特醫食品未來對藥店會有深遠影響,將會成為與現在的保健品和普通食品有顯著區隔的新品類。”張小平總結說。

長按上圖3秒鐘,識別二維碼關注

喜歡的話就點贊吧!↙

金象大藥房在全營養中心的宣傳上也確實下了大功夫,除了在門店內區隔出專門區域,通過大櫥窗和專櫃宣傳,還利用了先進設備,如全息投影、聲音立體講解等。對特醫食品相關知識的宣講,則是聘請到醫院專家,在門店不定期舉辦免費講座或義診活動。

另外,金象大藥房從績效和員工培訓角度,也在設計相關的培訓專案和制度。“雖然目前從相關法規看,還沒有規定藥店開展特醫食品需要專業人員負責,但我們是希望有這樣專業的團隊,畢竟特醫食品屬於特殊用途的食品。我們也希望廠家給我們提供此方面的一些店員教育培訓、資源等。”趙豔傑介紹說。

慢病將是切入點

雖然現在藥店開展特醫食品品類還有許多困難,但藥店拓展這一品類的優勢也不容忽視。

金象大藥房一直在做慢病資料庫的完善,包括慢病患者檔案的建立、精准會員行銷的定位,以及對消費者購物籃的分析和研究,完善慢病管理的流程。

“真正來講,特醫食品第一步切入的主要就是慢病人群,當我們有不斷完善的一個資料庫,通過不斷的梳理,下一步如果特醫食品政策明朗了,我相信我們能夠迅速導入這一品類。”藥店在慢病管理方面的積累,正是趙豔傑這種自信的來源。

張小平也指出,對於藥店來說,開展特醫食品應配合DTP模式,通過處方外流到藥店,患者到藥店購買。“藥店銷售特醫食品首先會來自于大量醫生處方的外流,或指定處方到達藥店,隨著日積月累的影響,會有患者自覺到藥店購買,或者受到廣告的影響主動到藥店購買特醫食品。”

“但總體來看,特醫食品將會成為藥店又一大品類的完善和補充,其最大的驅動力來自醫院營養科和其他臨床科室的醫生開具的營養處方外流。除此之外,隨著日積月累和會員管理,就像處方藥一樣,會形成自然流的顧客。特醫食品未來對藥店會有深遠影響,將會成為與現在的保健品和普通食品有顯著區隔的新品類。”張小平總結說。

長按上圖3秒鐘,識別二維碼關注

喜歡的話就點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