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上汽祭出電動汽車黑科技,榮威光之翼叫板特斯拉Model X

全球範圍內的汽車產業都在暗流湧動,2016年,中國的新能源汽車銷量增長超過50%;以谷歌、阿裡為代表的互聯網企業也在打造Android Auto、Yun OS for Car等智慧車載作業系統……在新能源和智慧化產業變革中,

如何去設計和打造下一代汽車是車企們值得思考的一個課題,榮威光之翼就是上汽給出的答案。

產業變革源於幾個底層技術的突破:車載影音娛樂系統的智慧化發展、自動駕駛技術的發展熱潮和電能驅動下用戶體驗改善方面的機會。

先從性能方便說起,

作為上汽傾心打造的下一代汽車,榮威光之翼的百公里加速做到了4秒以內。作為一款純電動汽車,光之翼的單次充電續駛里程達到了500公里,在關於體驗的基礎指標上,光之翼全面對標特斯拉Model X。此外,特斯拉具備的自主泊車在光之翼的配置表上不會缺席,反而是特斯拉尚未商業化量產的無線充電在光之翼上得到應用,更加體現出光之翼在技術上的前瞻性。

特斯拉面世以來,最受詬病的恐怕就是其過於“美國西部牛仔”的內飾設計了。作為後來者,特斯拉為人詬病的內飾設計在榮威光之翼這裡得到了徹底的解決。具體來說,光之翼採用了橫向舒展的中控台與縱向的14英寸超大曲面屏、中央扶手形成了流水式T型佈局,

兼具寫意美感和環保主張。其中,曲面大屏可與全虛擬運動儀錶盤資訊互聯,雙巨屏即時互動,極具未來感。更令人感歎的是,光之翼加持了軍用級別的黑科技:“零重力”太空座椅和AR-HUD抬頭顯示技術,在內飾設計和用戶體驗上更進一步。所謂“零重力”太空座椅,即通過零重力原理和氣壓按摩技術手段,營造出外太空的失重感,讓人體釋放壓力,有一種不受外界壓力的輕鬆感覺。
而AR-HUD抬頭顯示技術,則是通過AR技術將行車資訊直接從儀錶盤“搬”到前擋風玻璃上,使得駕駛員無需低頭即可看到重要資訊,提高新車安全性,跟“零重力”太空座椅一樣,AR-HUD顯示技術同樣最早出現在軍用飛機上。

以上種種,便是榮威光之翼敢於叫板特斯拉,借此贏得消費者青睞的制勝法寶。

但作為挑戰者,光之翼的準備比我們想像的更加充分。事實上,只有消費者自己才知道他們想要什麼。

因此為了進一步打磨光之翼的用戶體驗和設計,4月18日,上汽榮威在上海發起了汽車創行者大會,邀請汽車行業的專家、學者,以及新能源汽車和互聯網行業大佬,共同暢想未來汽車形態,同時啟動“思想眾籌”,面向全球消費者招募體驗官參與車輛設計。這樣大膽的做法,在世界汽車史上,尚屬首次。這使得普通消費者有機會對光之翼不甚滿意的設計提出改進建議,上汽這種“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打法,是大洋彼岸的特斯拉無論如何也想不到也做不到的。

事實上在此之前,上汽榮威的榮威RX5、榮威i6等“互聯網汽車”持續熱銷,以及從榮威eRX5這款“互聯網+新能源”汽車上市以來的市場回饋來看,我們可以大致推斷出兩個事實:第一,電動化、網聯化、智慧化已經成為汽車行業不可逆轉的發展趨勢,所有墨守成規的傳統車企,在不久的將來將面臨深刻的教訓;第二,上汽作為這場變革中的先行者,已經取得了一定優勢,可以這樣講,此次發佈的概念車榮威光之翼,正是嘗到甜頭的上汽打造的乘勝追擊之作。

我認為,作為一款面面俱到,無可挑剔的產品,榮威光之翼完美代表了未來智慧、互聯的電動汽車該有的水準。你怎麼看?

上汽這種“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打法,是大洋彼岸的特斯拉無論如何也想不到也做不到的。

事實上在此之前,上汽榮威的榮威RX5、榮威i6等“互聯網汽車”持續熱銷,以及從榮威eRX5這款“互聯網+新能源”汽車上市以來的市場回饋來看,我們可以大致推斷出兩個事實:第一,電動化、網聯化、智慧化已經成為汽車行業不可逆轉的發展趨勢,所有墨守成規的傳統車企,在不久的將來將面臨深刻的教訓;第二,上汽作為這場變革中的先行者,已經取得了一定優勢,可以這樣講,此次發佈的概念車榮威光之翼,正是嘗到甜頭的上汽打造的乘勝追擊之作。

我認為,作為一款面面俱到,無可挑剔的產品,榮威光之翼完美代表了未來智慧、互聯的電動汽車該有的水準。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