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談癌色變——胃癌

一、胃癌

胃癌是我國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居消化道腫瘤首位,

男性比女性多發,年齡為40~60歲。

二、病因與發病機制

1.飲食、環境、遺傳因素

在我國西北、東北某些地區人們長期食用醃制和煙熏食物,這些食物中含有高濃度硝酸鹽,食用後容易形成亞硝胺等致癌物質。據調查發現,A型血的人胃癌發病率高,而且常見於近親中,表明該病有遺傳性。

2. 幽門螺旋桿菌

幽門螺旋桿菌分泌的毒素使胃粘膜發生病變,其產生的氨和胃酸,有利於細菌生長,

同時促進硝酸鹽降解為亞硝胺而致癌。

3.癌前病變

①慢性萎縮性胃炎:約有10%將發展為胃癌。②胃息肉:惡變率約為10%,特別是直徑超過2cm者。③胃潰瘍:其惡變率約為5%。

三、轉移途徑

1、直接轉移 2、淋巴轉移

3、血行轉移 4、腹腔種植

四、臨床症狀

1、症狀:最常見的初發症狀是噯氣、反酸、食欲減退等,類似於慢性胃炎或十二指腸潰瘍等症狀。進展期胃癌病人出現上腹隱痛,無明顯規律性,一般服藥後可暫時緩解。

隨後疼痛逐漸加重而不能緩解,出現食欲減退、嘔血、便血、消瘦、乏力、貧血甚至惡病質。

2、體征:早期僅有上腹部深壓痛;晚期可捫及上腹部腫塊,呈堅實可移動結節狀,有壓痛。若出現肝臟等遠處轉移,可有肝大、腹腔積液、鎖骨上淋巴結腫大,直腸指診時在直腸膀胱陷凹處可觸及腫塊。

以上內容僅提供讀者朋友知識拓展,小編希望每一位朋友身體健康倍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