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未來智慧硬體行業 向左走還是向右走

從2013年智慧硬體這個名詞開始產生,到現在已經被說爛了,大眾也開始對智慧硬體有了一定瞭解。身邊的話題也從最初的谷歌智慧眼鏡,拓展到各種知名或不知名的手環、手錶,

到各種智慧飾品、智慧家居甚至智慧醫療,似乎只要能看到的東西就有智慧的可能。

智慧硬體行業看似很火,業內問題卻是不斷。當前智慧硬體並沒有獨立發展,離不開智慧手機,目前市場上,你幾乎無法找出一款完全脫離手機的智慧硬體,這使智慧硬體成了手機的附屬品。

智慧硬體的功能定位,目前也僅是資料收集器,如手機常見的計步,睡眠品質,消耗的卡路里,心率,血壓等等,我們只是為了收集資料而收集,真正的意義不大,它並不能告訴你身體狀況如何、作為醫生的診斷參考等等。

甚至有不少人也並沒把他們當做智慧產品,不得不讓人唏噓。那未來智慧硬體行業,應該是向左走還是向右走,何去何從?

八錯,

未來智慧硬體的出路還在於人工智慧,特別是AlphaGo打敗李世石之後,人工智慧得到前所未有的關注與討論。

人工智慧就像是給智慧硬體賦予了大腦,讓智慧硬體聽得懂人話,擁有具體分析與理解能力,為人提供智慧服務。也許在你的眼中,智慧設備應該如“鋼鐵俠”裡一樣,不僅直接對話,還有主觀判斷,但在現實生活中那幾乎是不可能的,我們所能做的無非是讓他們聽得懂人話,

做些簡單、重複性的工作而已。

人工智慧的應用範圍也越來越廣,當下熱門的機器人、無人駕駛、智慧城市等領域均依賴於人工智慧的支持。雖然目前的技術有限,但隨著演算法、深度學習技術的反覆運算和資料集的劇增,機器已經變得越來越聰明,

並足以成為人們生活的助手。

人工智慧和智慧硬體的結合,解決了後者存在繁瑣用戶體驗難題,令其摘掉了“偽智慧”的標籤,可以說搭載人工智慧的智慧硬體,才真正稱得上是智慧硬體。隨著人工智慧技術日趨成熟,智慧硬體有望迎來新一輪爆發式增長,前景仍值得期待。

現在一批新的硬體終端會起來,看似是硬體的十年,但其實是人工智慧的十年。對移動互聯網來說,

它背後的發展邏輯是流量→交易→效率,效率已經開始遇到瓶頸,需要人工智慧來破局;對硬體終端來說,終極狀態應該是自動化,而自動化背後的引擎也是人工智慧。雖然人工智慧還處於早期階段,但放眼十年看一定前景無限廣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