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馬雲的戰略,馬化騰的產品,李彥巨集的技術,誰最厲害?

阿裡巴巴(alibaba),騰訊(tecent)和百度(baidu)隨著國內互聯網的發展,各自發展為所在行業的巨頭,人們現在將這三個公司稱為BAT,這三個公司的創始人馬雲,馬化騰和李彥宏也聲名鵲起,成為大家頂禮膜拜的對象。

能加入BAT和BAT並列是現在一眾年輕互聯網企業的夢想,那意味著成功和互聯網界的江湖地位,但是那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除了BAT在業務上的打壓外,很多創始人缺乏鮮明的特點,這也阻礙了他們走向成功。

BAT的創始人留下了諸多的江湖傳說,外界給予了各種標籤,其中馬雲的戰略、馬化騰的產品、李彥巨集的技術成為他們各自最有名的標籤,他們的標籤不僅成就了他們的公司,

也讓外界好奇到底誰最厲害。

1、馬雲的戰略

馬雲的優點非常多,流利的英語、遊刃有餘的社交、滔滔不絕的口才等等,外界對他最認可的是他的戰略思想,馬雲之所以有今天,源於他將自己的戰略思想深刻的貫徹到阿裡巴巴的業務發展中。

因為戰略,阿裡巴巴能在高手林立的電子商務B2B中殺出血路,在老對手慧聰等還沒回過神時,又華麗轉身進入C2C領域組建淘寶,通過戰略免費很快確立了淘寶的領導地位。此時B2C苗頭已起尚未成勢,馬雲敏銳的洞察到這一趨勢,組建天貓,並創新搞出個雙十一天貓購物節日,經過幾年發展,天貓成為國內最大的B2C電子商務平臺。2010年開始搞雲計算,彼時在一場辯論中,

馬化騰表示發展雲計算還為時尚早,要等很多年,李彥宏表示雲計算是新瓶裝舊酒,無價值可言,只有馬雲表示,雲計算能給中小企業帶來價值,阿裡巴巴將堅定不移投入其中。到2016年,雲計算已經大火,國內互聯網企業紛紛投身其中,此時的阿裡雲市場佔有率已經位居國內第一,世界第三。市場佔有率是第二名騰訊的十倍還多,比剩餘所有玩家的業務量總和還多。2016年馬雲又基於貿易發展趨勢提出了eWTP(世界電子貿易平臺)和新零售,
目前正在大力實踐。

2、馬化騰的產品

3、李彥宏的技術

李彥宏的技術初期體現在百度這款搜尋引擎上,

而最近幾年則體現在百度的人工智慧方面。李彥宏的技術立企的戰略幫助了初期百度的成功,沒有技術是無法提供良好的搜索體驗的。但自從百度成功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後,百度在業務上沒有更好的發展,期間嘗試了電商、O2O和支付等,但基本都無疾而終。百度的app有上百款,但真正用戶熟知的也就百度搜索。想當初,移動互聯網剛發展起來時,李彥宏公開抨擊移動互聯網的搜索不行,用戶不會放棄用電腦搜索,短短幾年,移動互聯網成燎原之勢,百度才意識到這是趨勢,但為時以晚。雖然經過百般努力將手機百度的活躍用戶提高的2億,那也只是百度作為國內搜索第一品牌的順勢延續,而對百度搜索最重要的內容根據卻在慌亂之中被撕開了大大的缺口,在百度忙於推進移動化之時,知乎和今日頭條悄無聲息的崛起,分流了本該屬於百度的流量。百度繼續後知後覺的推出百家號,模仿知乎推出問答產品,依舊成效甚微。缺乏創新的情況下,跟隨者要超于先行者談何容易。

總結:

BAT三家論業務流量和用戶粘性,騰訊佔據社交,當屬最強;百度佔據搜索,排名第二;阿裡巴巴佔據電商,當屬最弱。

此乃本人個人觀點,想要驗證請看BAT三家的財報和市值走向。

李彥宏公開抨擊移動互聯網的搜索不行,用戶不會放棄用電腦搜索,短短幾年,移動互聯網成燎原之勢,百度才意識到這是趨勢,但為時以晚。雖然經過百般努力將手機百度的活躍用戶提高的2億,那也只是百度作為國內搜索第一品牌的順勢延續,而對百度搜索最重要的內容根據卻在慌亂之中被撕開了大大的缺口,在百度忙於推進移動化之時,知乎和今日頭條悄無聲息的崛起,分流了本該屬於百度的流量。百度繼續後知後覺的推出百家號,模仿知乎推出問答產品,依舊成效甚微。缺乏創新的情況下,跟隨者要超于先行者談何容易。

總結:

BAT三家論業務流量和用戶粘性,騰訊佔據社交,當屬最強;百度佔據搜索,排名第二;阿裡巴巴佔據電商,當屬最弱。

此乃本人個人觀點,想要驗證請看BAT三家的財報和市值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