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Facebook的F8 2017大會 你需要知道這四件事

Facebook Spaces

我們都知道 Facebook 收購 Oculus 公司後,它在虛擬實境領域一直都“動機不純”。

許多專家過去曾說虛擬實境是一種“孤獨的技術”,但 Facebook 就是要用它來挑戰社交領域。今年的 F8 大會上最重要的一個實際產品,就是 Facebook Spaces —— 它的第一次虛擬實境社交嘗試。

什麼是 Facebook Spaces?這是一種你通過虛擬實境手段和朋友們交流遊玩的新方式。在一個生成的虛擬聊天室中,代表你和其他朋友的虛擬人物可以在房間中自由交流。既然是虛擬的,那房間的樣子就可以是任何環境,

比如外太空,甚至是你用 360° 攝像機拍下來的真實場景。

Facebook Spaces 最有趣的一點是,即使你的朋友沒有虛擬實境設備,他是通過的 Facebook Messenger 和你聯繫,那也一樣能進行對應的視頻聊天。如果你還是覺得虛擬聊天室的場景讓自己不滿意,可以自己創造一些 3D 物體,或是用這些創造來展示給朋友看。這些技術非常炫酷。

值得一提的是,如果你有 Oculus Rift 和 Oculus Touch,那麼現在就可以通過 Oculus Store 獲取 Facebook Spaces 的早期使用權限了。

增強現實平臺

今年 F8 大會最值得注意的,就是 Facebook 流露出的對虛擬實境和增強現實的重視。在 Oculus 創始人帕爾默·勒奇黯然離開公司之後,不少人認為 Facebook 的“虛擬之路”也差不多就走到頭了。沒有想到,它好像比過去還要發力了。

很多人都認為,增強現實將是繼智慧手機之後的下一個計算平臺。

它能夠直接將資訊疊加在現實的場景中,更加直觀和方便。然而和業界看法不同的是,Facebook 並不認為眼鏡設備是未來。

紮克伯格說,他曾認為眼鏡形的設備是增強現實的未來,但到現在他已經改變了看法。紮克伯格希望“讓攝像頭成為第一個主流的增強現實平臺”。沒錯,就是你的智慧手機、或是其他智慧設備上的攝像頭。為此,Facebook 發起了一系列的增強現實工具,

專門對應攝像頭,並且已經進入封測階段。

這一系列工具被統稱為“攝像頭特效平臺(Camera Effects Platform)”,Frame Studio 是平臺中的第一款產品,讓開發者能夠製作簡單的靜態重疊圖像。接下來是 AR Studio,能夠實現增強現實濾鏡動畫效果。有趣的是,這些效果是即時的,可以對視頻中的環境、動態、互動有回應的。

你可能會覺得這些應用好像並沒有想像中興奮,但 Facebook 的理念就是強調社交,強調人們喜歡分享有趣視頻的需求。

不過既然已經被稱為“平臺”了,那麼未來肯定會有更多產品出現。

商務機器人

不久前還有新聞,稱 Facebook 已經減少了公司在商務聊天機器人領域的投資,因為這些聊天機器人作為客服,和顧客的溝通正確率低得令人髮指。不過從今年的 F8 大會來看 Facebook 並沒有放棄,相反該公司表示,聊天機器人仍然有著相當的能量,在一個月裡用戶和商戶之間總共有多達 20 億句對話。

如今 Facebook 為聊天機器人加入了新的功能,讓後者能夠提供針對那些用戶們最常見的問題,給出相應的公式化回答,從而節省雙方的時間。此外,Facebook 還為這些機器人加入了二維碼系統。商家可以創造一系列單個的二維碼,對應單個機器人,讓使用者能夠通過掃描這些二維碼來完成某些特定的任務,比如支付的引導等等。

值得一提的是,Facebook 現在將讓商家能夠委託多個開發者,打造多個聊天機器人。比如讓一個開發者對應個人購物方面,而另一個則負責客服方向的機器人。這樣,Facebook 希望能夠打造更有針對性的體驗。

從 Facebook 的這些舉措中我們可以看到,其實它避開了商務聊天機器人過去互動正確率低的問題,將更多回答從人工智慧的應變轉向了更加固定的預設置答案。或許在這個人工智慧技術尚未成熟的今天,要提升體驗只能用這樣的辦法。

不過我們也不需要那麼早就對人工智慧在商務上的應用失去信心,因為它並不一定非得要和顧客對答如流,因為這些技術的最終目的都是為了輔助人類工作的。有專家認為,人工智慧技術推廣之後,首先空間被壓縮的就是客服類的工作。未來更多的重複性高的簡單互動將被交給聊天機器人,Facebook 現在做的就是這樣的事情。

虛擬實境無線化

我們知道,在虛擬實境無線化上,HTC 可謂是急先鋒。作為虛擬實境體驗最大的障礙之一,這確實是一個需要去解決的問題。儘管 Oculus 和 Facebook 明面上做的是虛擬實境低門檻,但它們同樣想要實現無線化。

Oculus 公司曾經在去年的 Connect 3 大會上展示過所謂的 Santa Cruz 概念,也就是無線虛擬實境設備。到了今年的 F8 上,我們看到的是一部同樣的演示視頻,展示的還是這個概念。

Facebook 和 Oculus 實現無線化,按照官方的說法,使用的是一種簡稱為 SLAM 的技術,或者叫“同步定位及地圖構建”。頭顯上配備了四個內置攝像頭,可以識別周圍的環境,然後憑藉這些資訊來計算你在虛擬空間中的位置和移動情況。

不過,Facebook 在實現無線化方面有自己的想法固然可喜,但它似乎還有一個關鍵的問題沒有解決,那就是虛擬實境畫面該如何低延遲高畫質地傳輸到頭顯的螢幕上來?難道說,Facebook 希望將所有的計算部件都集成在頭顯中,讓它不依靠 PC、手機或主機?

只能說,Facebook 對未來或許還有更多的打算,但現在我們無從得知。

相反該公司表示,聊天機器人仍然有著相當的能量,在一個月裡用戶和商戶之間總共有多達 20 億句對話。

如今 Facebook 為聊天機器人加入了新的功能,讓後者能夠提供針對那些用戶們最常見的問題,給出相應的公式化回答,從而節省雙方的時間。此外,Facebook 還為這些機器人加入了二維碼系統。商家可以創造一系列單個的二維碼,對應單個機器人,讓使用者能夠通過掃描這些二維碼來完成某些特定的任務,比如支付的引導等等。

值得一提的是,Facebook 現在將讓商家能夠委託多個開發者,打造多個聊天機器人。比如讓一個開發者對應個人購物方面,而另一個則負責客服方向的機器人。這樣,Facebook 希望能夠打造更有針對性的體驗。

從 Facebook 的這些舉措中我們可以看到,其實它避開了商務聊天機器人過去互動正確率低的問題,將更多回答從人工智慧的應變轉向了更加固定的預設置答案。或許在這個人工智慧技術尚未成熟的今天,要提升體驗只能用這樣的辦法。

不過我們也不需要那麼早就對人工智慧在商務上的應用失去信心,因為它並不一定非得要和顧客對答如流,因為這些技術的最終目的都是為了輔助人類工作的。有專家認為,人工智慧技術推廣之後,首先空間被壓縮的就是客服類的工作。未來更多的重複性高的簡單互動將被交給聊天機器人,Facebook 現在做的就是這樣的事情。

虛擬實境無線化

我們知道,在虛擬實境無線化上,HTC 可謂是急先鋒。作為虛擬實境體驗最大的障礙之一,這確實是一個需要去解決的問題。儘管 Oculus 和 Facebook 明面上做的是虛擬實境低門檻,但它們同樣想要實現無線化。

Oculus 公司曾經在去年的 Connect 3 大會上展示過所謂的 Santa Cruz 概念,也就是無線虛擬實境設備。到了今年的 F8 上,我們看到的是一部同樣的演示視頻,展示的還是這個概念。

Facebook 和 Oculus 實現無線化,按照官方的說法,使用的是一種簡稱為 SLAM 的技術,或者叫“同步定位及地圖構建”。頭顯上配備了四個內置攝像頭,可以識別周圍的環境,然後憑藉這些資訊來計算你在虛擬空間中的位置和移動情況。

不過,Facebook 在實現無線化方面有自己的想法固然可喜,但它似乎還有一個關鍵的問題沒有解決,那就是虛擬實境畫面該如何低延遲高畫質地傳輸到頭顯的螢幕上來?難道說,Facebook 希望將所有的計算部件都集成在頭顯中,讓它不依靠 PC、手機或主機?

只能說,Facebook 對未來或許還有更多的打算,但現在我們無從得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