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北京法院發佈智慧財產權司法保護十大案例 “微信”商標案入選

北京法院發佈智慧財產權司法保護

十大案例

十大典型案例

1、“含核苷酸類似物的複合物或鹽及其合成方法”發明專利無效行政糾紛案

2、“用於改善蜂窩移動無線系統中的切換的方法”PCT發明專利權無效行政糾紛案

4、“上專及圖”商標行政糾紛案

5、松下“美容器”外觀專利侵權糾紛案

7、“中國好聲音”訴前行為保全案

8、溫里安武俠小說改編權及不正當競爭糾紛案

9、86版《西遊記》音樂作品著作權糾紛案

10、宗芳等犯銷售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罪案

十大創新性案例

1、“介面混凝土及施工方法”發明專利駁回複審行政糾紛案

2、“POWERPOINT”商標駁回複審行政糾紛案

3、“湯瓶八診”商標權無效宣告請求行政案

4、“螺旋卡帕”商標異議複審行政糾紛案

5、“阿裡旺旺”商標異議複審行政糾紛案

6、“水幕工程設計圖”著作權侵權糾紛案

7、特普麗壁紙著作權侵權糾紛案

9、《大武俠物語》遊戲不正當競爭糾紛案

楊柏勇強調,智慧財產權司法保護具有明確規則、終局權威的優勢。提高智慧財產權司法保護的可預期性和導向性,是發揮司法保護主導作用的客觀要求。相關案例的評選,注重個案在明確裁判規則方面的價值,從而為當事人選擇正確行為模式提供指引,也為智慧財產權的非訴訟糾紛解決提供有益參考。

比如“十大案例”中的“含核苷酸類似物的複合物或鹽及其合成方法”發明專利無效行政糾紛案,明確了化學醫藥專利創造性的裁判規則,對於促進化學醫藥領域發明創造水準的提高具有積極引導作用。“十大創新性案例”中的“湯瓶八診”商標權無效宣告請求行政案,在《商標法》等智慧財產權部門法未就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作出具體規定的情況下,
立足于現有法律,在《商標法》的既有體系中實現了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為今後此類案件的處理提供了可供借鑒的思路。

據瞭解,2016年,北京市三級法院嚴格執法、公正高效裁判,智慧財產權審判職能作用得到進一步發揮,共審結一審智慧財產權案件22 890件(其中,

民事16798件、行政6092件),二審智慧財產權案件4116件(其中,民事1072件、行政3044件),收案量、結案量均創歷史新高。楊柏勇表示,北京法院將充分發揮地域和案件資源優勢,堅持依法制裁各類侵害智慧財產權違法行為,加大保護權利人合法權益的力度,同時通過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和諧化解智慧財產權糾紛矛盾,落實京津冀智慧財產權技術類案件集中管轄,進一步提升首都智慧財產權司法保護水準。

文/周波 趙岩 圖/柳星辰

編輯:程穎

文/周波 趙岩 圖/柳星辰

編輯:程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