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寫下“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的李紳卻也難逃變質

唐朝時候出了一位大詩人,名叫李紳。有一年李紳回家鄉毫州探親訪友和李逢吉攜手登上城東觀稼台。二人遙望遠方,心潮起伏。李逢吉寫下“何得千里朝野路,累年遷任如登臺”意思是,

如果升官能象登臺這樣快就好了。

鋤地的老農

李紳看到田野裡的農夫,在火熱的陽光下鋤地,不禁感慨萬分,隨手吟道“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李紳做官前期因太過正直而被貶到了康河,當地官說“康河有條老龍王,

這河水漲不漲全看它高不高興。李司馬不如備上禮品,上龍王祠多送點禮給龍王吧。”

老農

李紳勃然大陸,說道“世上貪官污吏勒索百姓,讓人憎惡,卻沒想到龍王作為一方之神,竟也如貪官污吏一樣,真是可恨,我就偏偏不上貢,還要做文章罵它一段”。

隨著政治閱歷的提升,他的性情逐漸轉變但李紳在發跡之後整個人卻大變。之前他一見到李元就把叔叔掛在嘴邊,一直叔叔長叔叔短的。可當他發跡之後他的叔叔來拜見他,他卻拒而不見。

李紳

直到叔叔主動降低備份稱自己為弟,侄,孫子,李紳才勉強接受。

而在吃的方面可以說是及其奢侈,一餐飯就要幾百貫。他特別喜歡吃雞舌,每餐一盤,要耗費活雞多達300只以上,後院宰殺的雞幾乎是堆積如山。

田間勞動

還有一個和李紳同科進士崔巡官特意來看他,在投宿客棧還沒來得及拜訪李紳之時,

僕人與當地人發送衝突。李紳很生氣,怨他沒有先拜見自己,居然將僕人處以極刑,並將崔巡官杖責20並流放。至此李紳已經完全變質了,官本位的思想已經很重了,沒有了親情和友情。

唐朝詩人

這個時候他似乎已經參透了政治的真諦,為民是假,勤政是假,

只顧自己撈好處。為了取悅宰相李德裕,李紳將貪污數目不大的吳湘處死,還誣告他強娶民女。應當說此時的李紳已經完全變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