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張京華:周敦頤哲學思想是人類共有的精神財富

周敦頤哲學思想是人類共有的精神財富

張京華 通訊員 攝

周敦頤畫像(資料照片)

濂溪書院(資料照片)

湖南日報記者 奉清清

專家簡介

張京華,湖南科技學院國學院院長、二級教授,

湖南省濂溪學研究會會長,湖南省濂溪學研究基地首席專家。出版學術著作《湘楚文明史研究》《湖南地方文獻與摩崖石刻研究》《古史辨派與中國現代學術走向》《晚周諸子學研究》等十餘部。

2016年5月1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中,列舉了六位湘籍思想家,高度評價他們為人類文明作出的重大貢獻。六位思想家中,宋明理學開山人物周敦頤排在首位。

今年正值周敦頤誕辰一千周年,為了探討周敦頤的理學要義、在湖湘哲學中的歷史地位、國際影響和當代價值,湖南日報記者採訪了湖南科技學院國學院院長,湖南省濂溪學研究會會長張京華。

1 周敦頤被總書記排在湖南六位先賢之首,名至實歸

湖南日報:總書記高度評價六位湖南先賢為人類文明作出的重大貢獻,其中周敦頤排在首位。能請您說說這是為什麼?

張京華:總書記講話中說到一系列中國和外國的傑出人物,都是思想家和哲學家,不啻是一部簡要的中國思想史和一部簡要的外國思想史。周敦頤列居其中,這是湖南的驕傲。為什麼是湖南驕傲?有三個理由:

第一,湖南道縣是周敦頤的出生地,江西九江是周敦頤的歸葬地,這在歷史上十分明確。道縣有濂溪,周敦頤就號濂溪,道縣因此世稱濂溪故里。

第二,兩宋以前,湖南本土沒有誕生過具有全國性☆禁☆學術影響的人物。

湖湘學術為世人所知、所重,是自周敦頤開始的。

第三,周敦頤是北宋著名的哲學家、思想家、教育家、文學家,是繼屈原之後、王夫之之前湖南本土人傑中的佼佼者,是影響整個東亞五國近一千年的宋明理學的開山人物。

因此,周敦頤排在首位是名至實歸的。

2 周敦頤終結了一千五百年無人傳道的局面,照亮了整個東亞世界

湖南日報:兩年前我和您做過一次理論對話,

主題是《湘楚文明 源遠流深》,您高度評價周敦頤,把他排在炎帝、舜帝之後,同列為與湖南相關的三位“聖人”。您認為,“聖人”的標準是什麼?為什麼周敦頤是聖人?

張京華:明人林山在《刻濂溪集後跋》中說:“道在天地間,因而修之以立教者聖賢也。”聖人是傳統文明的開創者,賢人是傳統文明的繼承者。

“聖”的字義是“睿智”“深通”,“賢”的字義是有才。但在儒家傳統中有特指,“聖”引申為以自己的聰明睿智而為社會做出創造性的貢獻的人,“賢”引申為能夠繼承聖人所開創的事業的人。

《禮記》中說,伏羲、神農、黃帝、堯、舜、禹等人,“法施於民”“以死勤事”“以勞定國”“能禦大災”“能捍大患”,功烈在於人間,所以後人效法和紀念他們。這是對“聖人”最確切的理解。

清人賀瑞麟在《周子全書序》中說:“孔孟而後千有餘年,聖人之道不傳。道非不傳也,以無傳道之人耳。”意思是天道、天理始終都在,但是傳道的人卻很難出現。董仲舒、揚雄、王通、韓愈都做了努力,但都不是醇儒。直到北宋,一千五百年無人傳道的局面被周敦頤終結了。

在歷代儒統中,周敦頤上承孔子、孟子,排位第三;下啟二程、朱子,排位第一。可以說,周敦頤是孔、孟以來的第三位聖人,是孔、孟之後的第一位聖人。朱子在《邵州特祀濂溪先生祠記》中說,從堯舜禹到孔孟二千餘年,屢明屢晦;從孔孟到周敦頤一千五百年,大多數時候是晦暗的,“其明者不能以百歲”。所以黃百家稱讚周敦頤有“破暗之功”。

周敦頤因其卓越的思想理論的創造性貢獻,而被尊為理學開山。他的思想光芒如同一盞明燈,照亮了中國將近一千年的歷程,照亮了整個東亞世界,此其所以為一代聖人。

3 理學思想代表著千年湘學的學術高度,周敦頤是“湘學宗主”、湖湘文化的“首張名片”

湖南日報:對周敦頤的評價,晚清學者王闓運撰的對聯“吾道南來,原是濂溪一脈;大江東去,無非湘水餘波”,可謂泱泱大氣、生動傳神。今天,學術界認為周敦頤是湖南省重要的文化資源,以他為開端的理學思想代表著千年湘學的學術高度,是“湘學宗主”、湖湘文化的“首張名片”。您認同這種觀點吧?

張京華:周敦頤哲學思想的貢獻無可替代,“湘學宗主”舍周敦頤其誰!

近年來湖南學術界、文化界評比“湖湘文化十傑”“湖南九章”,周敦頤、《愛蓮說》均排名第一;文選德先生主編的《湖湘文化讀本》、劉建武先生主編的《湘學普及讀本》,周敦頤均名列第一;朱漢民先生主編的《湖湘文化通史》5卷本,以周敦頤為“湘學學統”的第一位創立人。

湖南“文源深,文脈廣,文氣足”。如果說,炎帝、舜帝、屈原、賈誼,代表了湖湘文化的最遠縱深,那麼,周敦頤的理學思想就是代表了湖湘文化在中古以後發展的制高點。

4 《太極圖說》探求義理的精微,《通書》闡發學說的體系。 “誠”與“無極”,是周敦頤的哲學思想精髓

湖南日報:周敦頤的哲學思想精髓在哪裡?請您做個簡單的介紹。

張京華:周敦頤一生留下兩篇義理著作,一篇《太極圖說》,一篇《通書》。《太極圖說》探求義理的精微,《通書》闡發學說的體系。

《通書》共四十篇,是經周敦頤重新梳理的儒學體系。它相容《易傳》《中庸》的思想,實際上開了朱子以《四書》當新經、取代孔子《六經》的先河。周敦頤最推重“誠”的概念,他說,“誠者,聖人之本”,“誠,五常之本,百行之源也”。他這樣肯定“誠”,就是堅信人類具有真誠善良的本性。他將“誠”這一個普通術語提升到宇宙生成和抽象哲學範疇的高度,從而深化了、更新了倫理學的內涵。

兩宋新儒家的建立,在學理上,最大的貢獻來自周敦頤《太極圖說》“無極而太極”的論斷。《太極圖說》承接《易經》,闡發宇宙的本原,從太極到陰陽到五行到萬物,將陰陽的系統和五行的系統結合起來,因而比《易經》更加細密、更加複雜。在中國儒學史、哲學史上,《太極圖說》第一次提出了“無極”的概念。“無極”是天地萬物的本原,沒有本原,就沒有次序、沒有規律、沒有理性、沒有關聯。“不言‘無極’,則不足為萬化之本根;不言‘太極’,則不能為萬物之資始。”這個世界需要尋找它的本原,萬物需要尋找它們的關聯。

“誠”與“無極”,就是周敦頤的哲學思想的精髓。

5 社會的有序、萬物的平衡是天理,個人私欲的無限膨脹絕非天理

湖南日報:說起宋明理學,有兩句話似乎不能回避,那就是“存天理,滅人欲”和“餓死事小,失節事大”。這兩句話一直被認為違背人性而備受詬病。新文化運動丟棄傳統,批判儒家,說仁義道德“吃人”、禮教“吃人”。對此,您有什麼心得跟我們分享?

張京華:我覺得有一點要明確:社會的有序、萬物的平衡是天理,個人私欲的無限膨脹絕非天理。

兩宋理學興起的思想背景,是五代的人文淪落、廉恥喪盡。所以宋儒振起,提出要遵循天道、天理,節制人欲。社會動盪,導致人們只剩下本能欲望,“滅天理而窮人欲”,從而喪失了人作為人的精神。歐陽修在《新五代史·馮道傳序》中說:“不廉則無所不取,不恥則無所不為。”人如果不知廉恥,就什麼事情都做得出來。

儒家傳統認為,人類首先要遵循大自然的規律,遵循“天文”、“地文”;其次,人類需要通過後天的不懈努力,克服先天的不足,創造出“人文”;再次,人類還應當發揮“萬物之靈”的優越能力,“贊天地之化育”,帶動宇宙萬物的共同進步。“人文”、“文明”、“文化”這三個概念都出自《易經》,最初的含義相近。儒家思想,學者公認其核心概念是“仁”,又稱為“仁道”,也就是“人道”、“人文”。

“滅天理而窮人欲”原本是《禮記·樂記》裡的一句警告。《樂記》說,人類身上有純淨的天性,也有物質的欲望。如果物質欲望沒有節制,無所不為,就是人化于物,天理滅矣。可見“滅天理而窮人欲”的根本原因,是人化於物。人類的物質欲望無限膨脹,“強者脅弱,眾者暴寡,智者詐愚,勇者苦怯,疾病不養,老幼孤獨不得其所”,於是導致天下大亂。

宋儒認為“人欲橫流”是社會文明的大敵,說“人于天理昏者,是只為嗜欲亂著他”。人類生存當然需要物質基礎,但物質需求一定要有限度。弟子問:“‘饑食渴飲,冬裘夏葛’,何以謂之天職?”朱子回答:“這是天教我如此,饑便食,渴便飲,只得順他。窮口腹之欲,便不是。蓋天只教我饑則食,渴則飲,何曾教我窮口腹之欲?”

至於周敦頤的弟子程顥、程頤說“餓死事小,失節事大”,是有其特殊背景、特殊語境的。他們曾經幫助自己的侄女再嫁,可見他們不反對通常情況下的寡婦再嫁。但是在特殊情況下,譬如女子受到干犯和逼迫,就不能一味屈從。我認為二程這句話也不專是為女子守節說的。女子守節與臣子守節,道理相通。士大夫如果面臨生死抉擇,其生死關乎國家安危、民族榮辱,那就一定要將守節放在第一位。

6 作為基層政治家,周敦頤的清廉植根於儒學修養,研究濂溪學可以為廉政文化建設提供借鑒

湖南日報:說起周敦頤,恐怕沒有人不記得他的《愛蓮說》。他的人和他的文,有怎樣的故事呢?

張京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確實堪稱千古名句。可以說,絕大多數人知道周敦頤,都是從《愛蓮說》開始的。但大家可能有所不知,周敦頤不僅是學者、書生,而且是任勞任怨的基層政治家。

周敦頤生活在北宋中期真宗、仁宗、英宗、神宗時期,從而立之年任江西分寧縣主簿,到晚年任江西南康軍知軍,正如梁紹輝先生所說,“從30歲至52歲,整整22個年頭,一直在州、縣兩級地方官的崗位上徘徊”。

作為儒家學者,周敦頤秉持“為政親民,躬行日用”的基本原則,學術超群而又為官清正,是中國古代清廉官員的代表人物。

有意思的是,據考證,濂溪之“濂”,唐以前古文罕見,應當是周敦頤創造了“濂”字,“以德媲水,以明其廉”。可以說,“濂溪”的名號是中國古代“廉文化”的重要象徵。

周敦頤有“至廉”、“清尚”之稱。潘興嗣《濂溪先生墓誌銘》說:“君奉養至廉,所得俸祿,分給宗族,其餘以待賓客。不知者以為好名,君處之裕如也。”周敦頤的清廉植根於他的儒學修養,深入研究濂溪學可以為中國當代的廉政文化建設提供借鑒。

7 在治理國家、振興民族的過程中,思想家、哲學家所起的作用是超越時空的

湖南日報:2013年底,習總書記在曲阜參觀孔子研究院時表示:我來這裡就是要告訴世界,中國共產黨對傳統文化的一種態度,就是我們要大力弘揚優秀傳統文化。您認為,我們開展紀念周敦頤誕生1000周年活動,學習和繼承周敦頤的思想精神,現實意義在哪裡?

張京華:在治理國家、振興民族的過程中,思想家、哲學家所起的作用是可以超越時空的。

在中國儒學史、思想史上,周敦頤與孔孟、程朱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他的思想學說,上承孔孟學統和《易》《庸》之學,下啟程朱理學,“繼孔孟真傳,開程朱來學”,“上以接鄒魯之傳,下以啟洛閩之緒”,順應了時代發展的新條件,開創了儒家學術的新形態。他開創的理學思想給儒學注入活力,使儒學得以繼續指引中國人的文明歷程,同時也開創了一個思想自我更新、文明復興再造的模式。這是我們今天研究周敦頤的價值所在。

相對于湖湘文化中的其他人物、著作,周敦頤的思想學說地位不可撼動。正如我們前面所說,周敦頤以其卓越的理論思維,代表了中古時期的思想高度。周敦頤是真正“湘字型大小”的本土英傑、更是一個世界性的哲學思想大家,他的哲學思想是人類共有的精神財富。深入探討和研究周敦頤的歷史地位和學術價值,既是落實總書記講話精神、樹立文化自信的具體步驟和內容,更是我們湖南學者義不容辭的責任。

8 以實事求是的歷史的態度評價儒家傳統的現代價值

湖南日報: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宣部部長劉奇葆最近在《求是》發表文章《如何對待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要求“辯證看待以儒家思想為代表的傳統文化的優長和局限”,這,是否為我們的研究指出了方法論?

張京華:方法論全在“辯證”兩個字。

一方面,黨中央提出復興民族文化的“中國夢”偉大構想,其中理論基礎的關鍵是我們的歷史積澱和儒家文化。今天我們響應中央的號召,緊跟社會發展的步伐,最好的做法莫過於深入研究儒家思想的特質,以實事求是的歷史的態度重新評價儒家傳統的現代價值。

另一方面,對優秀傳統文化要“客觀、科學、禮敬”。也就是說,要堅持全面、歷史、辯證地看待儒家文化,尊重文化發展規律,結合時代要求和實踐需要科學鑒別、正確取捨、轉化創新。

這,也是我們研究周敦頤哲學思想應持有的基本態度。

“聖”引申為以自己的聰明睿智而為社會做出創造性的貢獻的人,“賢”引申為能夠繼承聖人所開創的事業的人。

《禮記》中說,伏羲、神農、黃帝、堯、舜、禹等人,“法施於民”“以死勤事”“以勞定國”“能禦大災”“能捍大患”,功烈在於人間,所以後人效法和紀念他們。這是對“聖人”最確切的理解。

清人賀瑞麟在《周子全書序》中說:“孔孟而後千有餘年,聖人之道不傳。道非不傳也,以無傳道之人耳。”意思是天道、天理始終都在,但是傳道的人卻很難出現。董仲舒、揚雄、王通、韓愈都做了努力,但都不是醇儒。直到北宋,一千五百年無人傳道的局面被周敦頤終結了。

在歷代儒統中,周敦頤上承孔子、孟子,排位第三;下啟二程、朱子,排位第一。可以說,周敦頤是孔、孟以來的第三位聖人,是孔、孟之後的第一位聖人。朱子在《邵州特祀濂溪先生祠記》中說,從堯舜禹到孔孟二千餘年,屢明屢晦;從孔孟到周敦頤一千五百年,大多數時候是晦暗的,“其明者不能以百歲”。所以黃百家稱讚周敦頤有“破暗之功”。

周敦頤因其卓越的思想理論的創造性貢獻,而被尊為理學開山。他的思想光芒如同一盞明燈,照亮了中國將近一千年的歷程,照亮了整個東亞世界,此其所以為一代聖人。

3 理學思想代表著千年湘學的學術高度,周敦頤是“湘學宗主”、湖湘文化的“首張名片”

湖南日報:對周敦頤的評價,晚清學者王闓運撰的對聯“吾道南來,原是濂溪一脈;大江東去,無非湘水餘波”,可謂泱泱大氣、生動傳神。今天,學術界認為周敦頤是湖南省重要的文化資源,以他為開端的理學思想代表著千年湘學的學術高度,是“湘學宗主”、湖湘文化的“首張名片”。您認同這種觀點吧?

張京華:周敦頤哲學思想的貢獻無可替代,“湘學宗主”舍周敦頤其誰!

近年來湖南學術界、文化界評比“湖湘文化十傑”“湖南九章”,周敦頤、《愛蓮說》均排名第一;文選德先生主編的《湖湘文化讀本》、劉建武先生主編的《湘學普及讀本》,周敦頤均名列第一;朱漢民先生主編的《湖湘文化通史》5卷本,以周敦頤為“湘學學統”的第一位創立人。

湖南“文源深,文脈廣,文氣足”。如果說,炎帝、舜帝、屈原、賈誼,代表了湖湘文化的最遠縱深,那麼,周敦頤的理學思想就是代表了湖湘文化在中古以後發展的制高點。

4 《太極圖說》探求義理的精微,《通書》闡發學說的體系。 “誠”與“無極”,是周敦頤的哲學思想精髓

湖南日報:周敦頤的哲學思想精髓在哪裡?請您做個簡單的介紹。

張京華:周敦頤一生留下兩篇義理著作,一篇《太極圖說》,一篇《通書》。《太極圖說》探求義理的精微,《通書》闡發學說的體系。

《通書》共四十篇,是經周敦頤重新梳理的儒學體系。它相容《易傳》《中庸》的思想,實際上開了朱子以《四書》當新經、取代孔子《六經》的先河。周敦頤最推重“誠”的概念,他說,“誠者,聖人之本”,“誠,五常之本,百行之源也”。他這樣肯定“誠”,就是堅信人類具有真誠善良的本性。他將“誠”這一個普通術語提升到宇宙生成和抽象哲學範疇的高度,從而深化了、更新了倫理學的內涵。

兩宋新儒家的建立,在學理上,最大的貢獻來自周敦頤《太極圖說》“無極而太極”的論斷。《太極圖說》承接《易經》,闡發宇宙的本原,從太極到陰陽到五行到萬物,將陰陽的系統和五行的系統結合起來,因而比《易經》更加細密、更加複雜。在中國儒學史、哲學史上,《太極圖說》第一次提出了“無極”的概念。“無極”是天地萬物的本原,沒有本原,就沒有次序、沒有規律、沒有理性、沒有關聯。“不言‘無極’,則不足為萬化之本根;不言‘太極’,則不能為萬物之資始。”這個世界需要尋找它的本原,萬物需要尋找它們的關聯。

“誠”與“無極”,就是周敦頤的哲學思想的精髓。

5 社會的有序、萬物的平衡是天理,個人私欲的無限膨脹絕非天理

湖南日報:說起宋明理學,有兩句話似乎不能回避,那就是“存天理,滅人欲”和“餓死事小,失節事大”。這兩句話一直被認為違背人性而備受詬病。新文化運動丟棄傳統,批判儒家,說仁義道德“吃人”、禮教“吃人”。對此,您有什麼心得跟我們分享?

張京華:我覺得有一點要明確:社會的有序、萬物的平衡是天理,個人私欲的無限膨脹絕非天理。

兩宋理學興起的思想背景,是五代的人文淪落、廉恥喪盡。所以宋儒振起,提出要遵循天道、天理,節制人欲。社會動盪,導致人們只剩下本能欲望,“滅天理而窮人欲”,從而喪失了人作為人的精神。歐陽修在《新五代史·馮道傳序》中說:“不廉則無所不取,不恥則無所不為。”人如果不知廉恥,就什麼事情都做得出來。

儒家傳統認為,人類首先要遵循大自然的規律,遵循“天文”、“地文”;其次,人類需要通過後天的不懈努力,克服先天的不足,創造出“人文”;再次,人類還應當發揮“萬物之靈”的優越能力,“贊天地之化育”,帶動宇宙萬物的共同進步。“人文”、“文明”、“文化”這三個概念都出自《易經》,最初的含義相近。儒家思想,學者公認其核心概念是“仁”,又稱為“仁道”,也就是“人道”、“人文”。

“滅天理而窮人欲”原本是《禮記·樂記》裡的一句警告。《樂記》說,人類身上有純淨的天性,也有物質的欲望。如果物質欲望沒有節制,無所不為,就是人化于物,天理滅矣。可見“滅天理而窮人欲”的根本原因,是人化於物。人類的物質欲望無限膨脹,“強者脅弱,眾者暴寡,智者詐愚,勇者苦怯,疾病不養,老幼孤獨不得其所”,於是導致天下大亂。

宋儒認為“人欲橫流”是社會文明的大敵,說“人于天理昏者,是只為嗜欲亂著他”。人類生存當然需要物質基礎,但物質需求一定要有限度。弟子問:“‘饑食渴飲,冬裘夏葛’,何以謂之天職?”朱子回答:“這是天教我如此,饑便食,渴便飲,只得順他。窮口腹之欲,便不是。蓋天只教我饑則食,渴則飲,何曾教我窮口腹之欲?”

至於周敦頤的弟子程顥、程頤說“餓死事小,失節事大”,是有其特殊背景、特殊語境的。他們曾經幫助自己的侄女再嫁,可見他們不反對通常情況下的寡婦再嫁。但是在特殊情況下,譬如女子受到干犯和逼迫,就不能一味屈從。我認為二程這句話也不專是為女子守節說的。女子守節與臣子守節,道理相通。士大夫如果面臨生死抉擇,其生死關乎國家安危、民族榮辱,那就一定要將守節放在第一位。

6 作為基層政治家,周敦頤的清廉植根於儒學修養,研究濂溪學可以為廉政文化建設提供借鑒

湖南日報:說起周敦頤,恐怕沒有人不記得他的《愛蓮說》。他的人和他的文,有怎樣的故事呢?

張京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確實堪稱千古名句。可以說,絕大多數人知道周敦頤,都是從《愛蓮說》開始的。但大家可能有所不知,周敦頤不僅是學者、書生,而且是任勞任怨的基層政治家。

周敦頤生活在北宋中期真宗、仁宗、英宗、神宗時期,從而立之年任江西分寧縣主簿,到晚年任江西南康軍知軍,正如梁紹輝先生所說,“從30歲至52歲,整整22個年頭,一直在州、縣兩級地方官的崗位上徘徊”。

作為儒家學者,周敦頤秉持“為政親民,躬行日用”的基本原則,學術超群而又為官清正,是中國古代清廉官員的代表人物。

有意思的是,據考證,濂溪之“濂”,唐以前古文罕見,應當是周敦頤創造了“濂”字,“以德媲水,以明其廉”。可以說,“濂溪”的名號是中國古代“廉文化”的重要象徵。

周敦頤有“至廉”、“清尚”之稱。潘興嗣《濂溪先生墓誌銘》說:“君奉養至廉,所得俸祿,分給宗族,其餘以待賓客。不知者以為好名,君處之裕如也。”周敦頤的清廉植根於他的儒學修養,深入研究濂溪學可以為中國當代的廉政文化建設提供借鑒。

7 在治理國家、振興民族的過程中,思想家、哲學家所起的作用是超越時空的

湖南日報:2013年底,習總書記在曲阜參觀孔子研究院時表示:我來這裡就是要告訴世界,中國共產黨對傳統文化的一種態度,就是我們要大力弘揚優秀傳統文化。您認為,我們開展紀念周敦頤誕生1000周年活動,學習和繼承周敦頤的思想精神,現實意義在哪裡?

張京華:在治理國家、振興民族的過程中,思想家、哲學家所起的作用是可以超越時空的。

在中國儒學史、思想史上,周敦頤與孔孟、程朱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他的思想學說,上承孔孟學統和《易》《庸》之學,下啟程朱理學,“繼孔孟真傳,開程朱來學”,“上以接鄒魯之傳,下以啟洛閩之緒”,順應了時代發展的新條件,開創了儒家學術的新形態。他開創的理學思想給儒學注入活力,使儒學得以繼續指引中國人的文明歷程,同時也開創了一個思想自我更新、文明復興再造的模式。這是我們今天研究周敦頤的價值所在。

相對于湖湘文化中的其他人物、著作,周敦頤的思想學說地位不可撼動。正如我們前面所說,周敦頤以其卓越的理論思維,代表了中古時期的思想高度。周敦頤是真正“湘字型大小”的本土英傑、更是一個世界性的哲學思想大家,他的哲學思想是人類共有的精神財富。深入探討和研究周敦頤的歷史地位和學術價值,既是落實總書記講話精神、樹立文化自信的具體步驟和內容,更是我們湖南學者義不容辭的責任。

8 以實事求是的歷史的態度評價儒家傳統的現代價值

湖南日報: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宣部部長劉奇葆最近在《求是》發表文章《如何對待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要求“辯證看待以儒家思想為代表的傳統文化的優長和局限”,這,是否為我們的研究指出了方法論?

張京華:方法論全在“辯證”兩個字。

一方面,黨中央提出復興民族文化的“中國夢”偉大構想,其中理論基礎的關鍵是我們的歷史積澱和儒家文化。今天我們響應中央的號召,緊跟社會發展的步伐,最好的做法莫過於深入研究儒家思想的特質,以實事求是的歷史的態度重新評價儒家傳統的現代價值。

另一方面,對優秀傳統文化要“客觀、科學、禮敬”。也就是說,要堅持全面、歷史、辯證地看待儒家文化,尊重文化發展規律,結合時代要求和實踐需要科學鑒別、正確取捨、轉化創新。

這,也是我們研究周敦頤哲學思想應持有的基本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