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中國航太事業大觀

祝賀快遞小哥“天舟一號“”成功發射,使中國的航太能力又進了一步!中國航太事業有哪些成就?讓我們來梳理一下近年來的航太大事件:

1、2017年4月20日,發射航太貨運飛船,為“天宮二號”補充燃料及補給

天舟一號

2、2016年11月3日,新一代大型運載火箭長征五號首飛成功,目前我國起飛品質最大、起飛推力最大、箭體結構最大、運載能力最大的火箭,起飛品質約869噸,具備近地軌道25噸、地球同步轉移軌道14噸的運載能力,與國際上主流運載火箭的運載能力相當,

將承擔發射嫦娥五號、空間站核心艙以及火星探測等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國家重大專項工程任務。

長征五號運往發射塔

3、2016年10月17日,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發射,進行太空人中期駐留,考核組合體對太空人生活、工作和健康的保障能力,

以及太空人執行飛行任務的能力。2016年11月18日下午,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順利返回著陸。這標誌著我國真正意義上的太空空間站建成。

神舟十一號點火瞬間

3、2016年9月15日,“天宮二號”發射,與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對接形成組合體,為中國空間站的建造進行太空人中期駐留、推進劑補加、在軌維修等關鍵技術驗證。

天宮二號升空

4、2016年6月25日,我國新一代中型運載火箭長征七號升空,運載能力為以往火箭1.5倍,起飛品質597噸,運載能力達到近地軌道13.5噸,承擔我國首個空間貨運飛船——天舟一號的發射,為我國長期有人照料的空間站搭建起“天地運輸走廊”。

未來成熟後將成為新一代載人火箭,用於發射新一代載人飛船。

長征七號運往發射場

6、2013年12月2日,嫦娥三號探測器成功著陸在月球。這是中國航天器首次在地外天體實現軟著陸。

嫦娥三號著陸月球

7、2013年6月11日,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與神舟十號飛船成功實現自動交會對接。這是天宮一號自2011年9月發射入軌以來,第3次與神舟飛船成功實現交會對接。

神舟十號與天宮一號自動對接

8、2012年6月16日,神舟九號載人航太飛船發射,中國首次載人交會對接取得成功。對接完成、兩飛行器形成穩定運行的組合體後,太空人於2012年6月17時22分進入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

神舟九號與天宮一號自動對接成功

9、2011年11月3日,神舟八號與天宮一號交會對接任務,是中國首次空間交會對接試驗,是突破和掌握空間飛行器交會對接技術的關鍵之戰,是繼突破載人飛船天地往返和太空人空間出艙活動技術後,我國組織實施的又一重大科技實踐活動,為後續載人航太入駐空間站提供重要實踐。

神舟八號與天空一號無人對接

10、2010年10月1日,嫦娥二號發射,二號其實是嫦娥一號的備用星,繼2007年發射後再次成功驗證發射性能,作為“探月二期工程先導星”,開展先期的飛行試驗。

嫦娥二號

11、2008年9月25日,神舟七號載人飛船發射,成功進行了我國第三次載人航太飛行,太空人翟志剛成功完成了我國歷史上第一次太空行走,標誌著中國成為繼美蘇後第三個獨立掌握空間出艙技術的國家。

太空人翟志剛成功完成了我國歷史上第一次太空行走

12、2007年10月24日,嫦娥一號發射成功,我國首顆繞月人造衛星,為嫦娥探月工程提供資料支援;2008年11月12日,“中國第一幅全月球影像圖”公佈

嫦娥一號探月

13、2005年10月12日,神舟六號載人飛船發射,成功進行了我國第二次載人航太飛行。

神舟六號

14、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號載人飛船發射,圓滿完成了我國首次載人航太飛行。

第一位踏入太空的中國宇航員楊利偉

15、1999年11月20日,我國第一艘載人航太實驗飛船神舟一號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在內蒙古中部地區成功著陸,中國載人航太工程首次實驗成功。

神舟一號升空

16、1990年4月7日,我國自行研製的長征三號運載火箭成功發射,講美國製造的亞洲一號通信衛星送入太空,標誌著中國正式進入航太發射大國行列。

17、1988年9月7日,我國啟用長征四號火箭,成功發射一顆實驗性氣象衛星風雲一號,這是我國自行研製和發射的第一顆極地軌道氣象衛星。

18、1981年9月20日,我國第一次用一枚火箭成功發射一組三顆衛星,一箭三星的發射成功,標誌著我國航太事業的重大突破。

19、1975年11月26日,我國第一顆返回式衛星發射成功,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掌握從軌道上回收衛星技術的國家。

20、1970年4月24日,我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發射成功,拉開了中國人探索宇宙奧秘、和平利用太空、造福人類的序幕。

神舟十號與天宮一號自動對接

8、2012年6月16日,神舟九號載人航太飛船發射,中國首次載人交會對接取得成功。對接完成、兩飛行器形成穩定運行的組合體後,太空人於2012年6月17時22分進入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

神舟九號與天宮一號自動對接成功

9、2011年11月3日,神舟八號與天宮一號交會對接任務,是中國首次空間交會對接試驗,是突破和掌握空間飛行器交會對接技術的關鍵之戰,是繼突破載人飛船天地往返和太空人空間出艙活動技術後,我國組織實施的又一重大科技實踐活動,為後續載人航太入駐空間站提供重要實踐。

神舟八號與天空一號無人對接

10、2010年10月1日,嫦娥二號發射,二號其實是嫦娥一號的備用星,繼2007年發射後再次成功驗證發射性能,作為“探月二期工程先導星”,開展先期的飛行試驗。

嫦娥二號

11、2008年9月25日,神舟七號載人飛船發射,成功進行了我國第三次載人航太飛行,太空人翟志剛成功完成了我國歷史上第一次太空行走,標誌著中國成為繼美蘇後第三個獨立掌握空間出艙技術的國家。

太空人翟志剛成功完成了我國歷史上第一次太空行走

12、2007年10月24日,嫦娥一號發射成功,我國首顆繞月人造衛星,為嫦娥探月工程提供資料支援;2008年11月12日,“中國第一幅全月球影像圖”公佈

嫦娥一號探月

13、2005年10月12日,神舟六號載人飛船發射,成功進行了我國第二次載人航太飛行。

神舟六號

14、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號載人飛船發射,圓滿完成了我國首次載人航太飛行。

第一位踏入太空的中國宇航員楊利偉

15、1999年11月20日,我國第一艘載人航太實驗飛船神舟一號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在內蒙古中部地區成功著陸,中國載人航太工程首次實驗成功。

神舟一號升空

16、1990年4月7日,我國自行研製的長征三號運載火箭成功發射,講美國製造的亞洲一號通信衛星送入太空,標誌著中國正式進入航太發射大國行列。

17、1988年9月7日,我國啟用長征四號火箭,成功發射一顆實驗性氣象衛星風雲一號,這是我國自行研製和發射的第一顆極地軌道氣象衛星。

18、1981年9月20日,我國第一次用一枚火箭成功發射一組三顆衛星,一箭三星的發射成功,標誌著我國航太事業的重大突破。

19、1975年11月26日,我國第一顆返回式衛星發射成功,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掌握從軌道上回收衛星技術的國家。

20、1970年4月24日,我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發射成功,拉開了中國人探索宇宙奧秘、和平利用太空、造福人類的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