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快遞已發貨!航太科工天地協力保障“天舟一號”送貨天宮

重磅

2017年4月20日19時41分,搭載天舟一號貨運飛船的長征七號遙二運載火箭,

在我國文昌航太發射場點火發射,約596秒後,飛船與火箭成功分離,進入預定軌道,發射取得圓滿成功。

作為載人航太工程的副總指揮單位,中國航太科工所屬8家單位為長征七號遙二運載火箭和天舟一號貨運飛船共提供45台套單機產品、近70萬件各類工業基礎件產品,為任務的順利完成提供了天地一體化的安全保障支撐,為我國自信邁入“空間站時代”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中國載人航太工程副總指揮、空間實驗室飛行任務總指揮部副總指揮長、中國航太科工董事長高紅衛在文昌發射現場指導發射。

在本次交會對接任務中,運載火箭、天舟飛船、發射場、空間實驗室等多個系統都含有航太科工的核心技術:

為了給本次發射任務提供即時可靠的“體檢服務”,航太科工所屬一院測控公司研製生產的測量系統自動測控組合、測控信號轉換裝置及整流罩環境測試組合等設備和軟體,給指揮中心提供了及時的資訊回饋,為發射決策提供了重要的資訊支撐;

十院航太電器公司研製生產的多種單機產品、連接器、繼電器和電纜產品,為運載火箭和天舟飛船打造了健康的“神經系統”和“血脈通道”,

有效保障了電源平穩傳輸和指令資訊的高速傳遞;

在海南發射場,四院萬山公司研發生產的防爆平板運輸車順利完成了天舟一號燃料轉運任務,全新防爆平板運輸車使傳統航太發射運輸由“軌道式”向“輪胎式”轉變,節約了鋪設軌道所需的大量成本。

二院23所研製的固定式脈衝測量雷達主要用於運載火箭發射上升段的測量,為發射場指控中心即時提供火箭距離、方位、俯仰等精確座標資訊和徑向速度資料,一旦火箭飛行出現偏移軌道的狀況,即刻就能發現,可謂火箭飛到哪裡,雷達就像“眼睛”一樣“看”到哪裡,飛得怎麼樣,“眼睛”一看就知道。

位於銅鼓嶺測控站的固定式脈衝測量雷達

同時,中國航太科工二院25所研製的交會對接微波雷達將再次助力“天神之吻”。天舟一號上的微波雷達相比第一代功勳雷達進行了一系列優化設計,體積、重量減少一半,功耗減小三分之一。在成功“塑身”並實現外在美的同時,也積極改進將功能進一步提升。測量、通信功能一體化設計讓雷達與應答機從“含情脈脈”變為“深情告白”。

本次任務中,天舟一號的重要使命之一就是為天宮二號進行推進劑燃料的補加,形象地描述就像是“太空加油”,掌握了這個技術,未來才能不斷地進行空間站的燃料補加,使其能夠保持在空間軌道運行。大型液體燃料貯箱是載人航太二期工程的五大關鍵技術之一,而膜盒是該貯箱的核心部件,屬國內首創,國際上也僅有少數國家掌握此項技術。由航太科工所屬南京晨光集團研製生產的天宮二號貯箱膜盒實現了可反復加注、重複使用的目標,這項技術的突破和掌握,使只能在一定時間內運行的飛船變為長期在太空運行的“工作站”。

由三院33所研製的石英撓性加速度計將主要用於測量飛船飛行過程的線加速度,為飛船確定自身方位提供資訊;此外,該產品還將對載荷六自由度的空間運動作精確測量,幫助平臺精准消除振動。

此外,航太科工集聚技術優勢,孵化出一系列高科技技術和產品,很多都應用在了本次飛行任務中:

二院23所Ku微波前端(內定標鐵氧體微波前端)實現了微波遙感的定標與校準工作;23所的聲表面波器件負責濾除雜訊信號,保證載波信號傳輸流暢,不失真;

二院203所研製的晶體元器件被稱為電子設備的“心臟”,成為“天舟一號”穩定跳動的“脈搏”,也保障了“天舟一號”在遙遠的太空中和地面能夠互相“看得見”、“聽得清”;

三院306所為天舟一號的低溫鎖櫃研製生產了氣凝膠隔熱材料的保護外衣,再次充分發揮了該材料高超的隔熱保溫性能;

河南航太研製生產的百餘套高壓自鎖閥、電磁拖動機構等關鍵零部件保障了空間試驗室順利在太空中進行變軌、調姿;4200餘件管路連接件為飛行器打造了靈活的“關節”,確保了系統的正常運轉;

十院梅嶺電源公司研製生產的6型共10台鋅銀蓄電池,為運載火箭的控制系統和測量系統提供了穩定可靠的“動力源”。航太精工生產的各類緊固件產品,打造了天舟一號的“鋼筋鐵骨”。

據悉,從神舟一號到神舟十一號,中國航太科工已經圓滿完成了所承擔的歷次保障任務,為實現飛船天地安全往返,航太科工打造出了天地一體化安全保障體系;在本次與天舟一號對接的天宮二號上,也有航太科工四院為太空人傾力打造的 “太空廚房”、“太空醫院”和“太空空調”等多項生活保障產品,將為建造載人空間站、解決有較大規模的長期照料的空間應用問題提供有力支撐。

在此次任務保障期間,高紅衛看望慰問了航太科工試驗隊員,要求全力以赴打好空間實驗室飛行任務的收官之戰,樹起“高品質”旗幟,延續“好品質”傳統,持續推進載人航太工程等重要產品品質保證能力,堅決奪取空間實驗室任務的全面勝利,確保任務圓滿成功,為發展航太事業、建設航太強國做出新的更大貢獻,不辜負黨和人民的重托,向黨的十九大獻禮。

文:科軒

攝:宿東 張文軍 簪子

編輯:簪子

測量、通信功能一體化設計讓雷達與應答機從“含情脈脈”變為“深情告白”。

本次任務中,天舟一號的重要使命之一就是為天宮二號進行推進劑燃料的補加,形象地描述就像是“太空加油”,掌握了這個技術,未來才能不斷地進行空間站的燃料補加,使其能夠保持在空間軌道運行。大型液體燃料貯箱是載人航太二期工程的五大關鍵技術之一,而膜盒是該貯箱的核心部件,屬國內首創,國際上也僅有少數國家掌握此項技術。由航太科工所屬南京晨光集團研製生產的天宮二號貯箱膜盒實現了可反復加注、重複使用的目標,這項技術的突破和掌握,使只能在一定時間內運行的飛船變為長期在太空運行的“工作站”。

由三院33所研製的石英撓性加速度計將主要用於測量飛船飛行過程的線加速度,為飛船確定自身方位提供資訊;此外,該產品還將對載荷六自由度的空間運動作精確測量,幫助平臺精准消除振動。

此外,航太科工集聚技術優勢,孵化出一系列高科技技術和產品,很多都應用在了本次飛行任務中:

二院23所Ku微波前端(內定標鐵氧體微波前端)實現了微波遙感的定標與校準工作;23所的聲表面波器件負責濾除雜訊信號,保證載波信號傳輸流暢,不失真;

二院203所研製的晶體元器件被稱為電子設備的“心臟”,成為“天舟一號”穩定跳動的“脈搏”,也保障了“天舟一號”在遙遠的太空中和地面能夠互相“看得見”、“聽得清”;

三院306所為天舟一號的低溫鎖櫃研製生產了氣凝膠隔熱材料的保護外衣,再次充分發揮了該材料高超的隔熱保溫性能;

河南航太研製生產的百餘套高壓自鎖閥、電磁拖動機構等關鍵零部件保障了空間試驗室順利在太空中進行變軌、調姿;4200餘件管路連接件為飛行器打造了靈活的“關節”,確保了系統的正常運轉;

十院梅嶺電源公司研製生產的6型共10台鋅銀蓄電池,為運載火箭的控制系統和測量系統提供了穩定可靠的“動力源”。航太精工生產的各類緊固件產品,打造了天舟一號的“鋼筋鐵骨”。

據悉,從神舟一號到神舟十一號,中國航太科工已經圓滿完成了所承擔的歷次保障任務,為實現飛船天地安全往返,航太科工打造出了天地一體化安全保障體系;在本次與天舟一號對接的天宮二號上,也有航太科工四院為太空人傾力打造的 “太空廚房”、“太空醫院”和“太空空調”等多項生活保障產品,將為建造載人空間站、解決有較大規模的長期照料的空間應用問題提供有力支撐。

在此次任務保障期間,高紅衛看望慰問了航太科工試驗隊員,要求全力以赴打好空間實驗室飛行任務的收官之戰,樹起“高品質”旗幟,延續“好品質”傳統,持續推進載人航太工程等重要產品品質保證能力,堅決奪取空間實驗室任務的全面勝利,確保任務圓滿成功,為發展航太事業、建設航太強國做出新的更大貢獻,不辜負黨和人民的重托,向黨的十九大獻禮。

文:科軒

攝:宿東 張文軍 簪子

編輯: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