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飲鴆止渴:劉焉向漢靈帝建議設立讓州牧,東漢開始亡命之旅

宗室裡的一位長者,身為太常的劉焉,看到混亂的朝政,多故的皇室,給漢靈帝提建議說:“當今的刺史、太守,很多都是依靠賄賂得到官位的,為了收回成本就盤剝百姓,進一步導致下面人心不服、眾叛親離。

應該選出那些清明正直的重臣來當州牧,這樣才能安定天下。”這是三國志裡的記載的劉焉的建議,資治通鑒採用了後漢書的記載裡是這麼說的:“如今天下四方叛亂、兵變頻發,但刺史的職位底威信淺,不能夠制止這些事。而且用的人都不是刺史自己任命的人,很容易就眾叛親離。應該改刺史為州牧,並且選用清明正直的人來擔任這個職位。”

圖1、漢靈帝

要理解劉焉的這個建議,我們需要先簡單瞭解一下東漢的地方行政制度以及刺史這個職位的由來。漢和秦一樣,地方行政一直都實行的是真正的郡縣制。中央政權之下直接就是郡,郡下有縣。中央和最底層的縣,中間只隔著一層郡。

郡的負責人叫郡守,

也稱太守,在漢代是食俸2000石的高官,和三公九卿中的九卿職級相同。秦最初設郡三十六個,因此有秦三十六郡的說法。但三十六郡只是秦初的數字,短短二十多年,秦末郡的數量已經到了四十八個左右。到東漢初年的時候,一共有郡八十多個,到東漢末年漢靈帝的時候,郡的數量一定超過這個數字。這是東漢地方行政的基本情況。

圖3、東漢十三州

再回頭說刺史。刺史,又稱刺使,“刺”,檢核問事之意。從名稱上就可以知道,這是一個類似於今天巡視組組長的職位。刺史,是在西漢初年設立的,相當於監察官,主要核查地方豪強,以及2000石以上高官的。漢武帝的時候把治理區域劃分為十三個州部,每州為一個監察區,設置刺史一人,

負責監察所在州部的郡、國。十三刺史部,以及後來東漢十三州都是從這來的。刺史的職位序列並不高,食俸只有600石,遠遠低於所要核查的郡守。

圖4、太常江夏劉焉

但相比於郡守,刺史有著另外的優勢,一是離皇帝、離中央朝廷近,主要職能便是彙報轄區內官員及豪族動向的。

二是,轄區的範圍大,當時一共只有十三個州,而郡有八十多個,一個州按平均數要管六、七個郡。三是,對郡守有變相的領導關係,比如刺史針對的物件就是郡守,郡守時時處處要貼合刺史,雖然職級序列上郡守要遠高於刺史。

正是因為這樣的優勢,刺史的職權範圍,越來越大。並賦予的職能越來越多。在188年之前,就經常能看到刺史帶兵去打仗了。但這個時候的刺史,還有一個操作層面上的問題,就是刺史和郡守職級序列上的顛倒。雖然因地制宜,你刺史一時有統兵的權利,你也能調動各郡的郡守,但在心裡上這些郡守並不真正把刺史當回事,經常和刺史唱反調。涼州刺史耿鄙的被殺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在去平叛羌人的路上,手下的官兵兵變把他殺了,然後一哄而散,不少都直接投靠了叛軍。涼州刺史耿鄙,和同時被殺的另一位並州刺史張懿,催促著東漢朝廷,拿解決方案出來,去應對頻頻反生的地方叛亂、兵變。

劉焉建議設立州牧是為了解決刺史威信不足的問題,可是集地方軍政民大權在一身的州牧一旦在地方坐穩,會發生什麼?可有什麼別的辦法呢?危機重重的東漢,就要服下劉焉開的這付湯藥了,開始最後的亡命之旅了。

但這個時候的刺史,還有一個操作層面上的問題,就是刺史和郡守職級序列上的顛倒。雖然因地制宜,你刺史一時有統兵的權利,你也能調動各郡的郡守,但在心裡上這些郡守並不真正把刺史當回事,經常和刺史唱反調。涼州刺史耿鄙的被殺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在去平叛羌人的路上,手下的官兵兵變把他殺了,然後一哄而散,不少都直接投靠了叛軍。涼州刺史耿鄙,和同時被殺的另一位並州刺史張懿,催促著東漢朝廷,拿解決方案出來,去應對頻頻反生的地方叛亂、兵變。

劉焉建議設立州牧是為了解決刺史威信不足的問題,可是集地方軍政民大權在一身的州牧一旦在地方坐穩,會發生什麼?可有什麼別的辦法呢?危機重重的東漢,就要服下劉焉開的這付湯藥了,開始最後的亡命之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