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今日穀雨|春欲遠 夏未至

《中國天文年曆》顯示,北京時間今日5時27分迎來“穀雨”節氣。

穀雨在每年陽曆的4月20日或21日,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六個節氣,也是春季的最後一個節氣。

此時節,柳絮飛落,杜鵑夜啼,牡丹吐蕊,櫻桃紅熟,自然景物提醒人們時至暮春,初夏將至。 同時也是垵瓜點豆、播種移苗的最佳時節。

“清明斷雪,穀雨斷霜”,作為暮春標誌性的節氣,穀雨一到,我國寒潮天氣基本結束,氣溫明顯上升,雨量逐日增加,有時候雨後天空還會出現彩虹。

物候說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說,“三月中,自雨水候,土膏脈動,今又雨其谷于水也。蓋穀以此時播種,自上而下也。”中國人認為,“雨生百穀”,此時最重要的物候之一就是布穀鳥開始唱歌,它的叫聲既是“布穀布穀”,人們聽起來就又是“阿公阿婆,割麥插禾”……先民因此稱此時節為“穀雨”。

倉頡說

傳說,黃帝時代的能人倉頡造出了文字,天上的玉帝決定用金人重獎他。可倉頡認為,自己只做了應該做的事,

不配受這樣的獎勵。

某天,倉頡正在酣睡,夢中聽到有人大喊:“倉頡,玉帝給你獎的金人你不要,你想要什麼?”倉頡在夢中說:“我想要五穀豐登,讓天下的老百姓都有飯吃。”第二天,天上突然向下落穀粒,比雨點還密,鋪遍了山川平地。

這時,倉頡忽然想起夢中的情景,便急忙去給黃帝報告。黃帝聽後,深感倉頡的功勞應該大力表彰。於是,他把下穀子雨的這天定為一個節日——即穀雨節,

從此延續到今天。

牡丹說

穀雨季節總是伴隨著牡丹盛開。相傳穀雨是一個癡情郎的名字,唐高宗年間黃河決堤,穀雨在洪水中奮力遊了三個時辰,好不容易救起一棵緋紅的牡丹。兩年後,穀雨母親病重,一位紅衣姑娘天天送藥,卻在穀雨母親病癒後不見了。穀雨四處尋找,終於在百花莊園找到了變成牡丹的姑娘,姑娘答應“待到明年四月八,奴到穀門去安家”。

最後,穀雨去世被葬在百花園中,牡丹仙女也在此安家,每逢穀雨時節開放,表示對穀雨的懷念。因此,牡丹花也被稱為“穀雨花”。

採茶

傳說,穀雨這天采的鮮茶葉做的幹茶,喝了會清火、辟邪、明目,所以穀雨這天不管什麼天氣,人們都會去茶山摘一些新茶。

賞牡丹

“穀雨三朝看牡丹”,穀雨前後是牡丹花開的重要時段,因此,牡丹花也被稱為穀雨花、富貴花。

走穀雨

古時有“走穀雨”的風俗。穀雨這天,青年婦女走村串親,或者結伴到野外遊逛,欣賞和享受大自然的美麗風光。

食香椿

北方有穀雨食香椿的習俗。穀雨前後是香椿上市的時節,這時的香椿醇香爽口,營養價值高,有“雨前香椿嫩如絲”之說。

體防“濕邪”傷身

醫學專家表示,穀雨節氣後空氣濕度逐漸加大,是神經痛的高發期,因此需防“濕邪”侵襲傷身。注意開窗通風、加強保暖,不要著涼,多曬太陽,適當運動。如果已有“濕邪”侵入,可在日常飲食中增加一些利水滲濕的食物,如玉米、茯苓、冬瓜、薏米等。

食健脾是關鍵

穀雨一過,春季就要過去。此時,肝臟氣伏,心氣逐漸旺盛,是身體補益的好時機,應適時進食補血氣的食物,但不能像冬天一樣大補。古人有“四季不食脾”的說法,應根據個人體質,食用一些益肝補腎的食物,還可多吃健脾胃、去濕食物,如香椿、黑豆、薏米、山藥、鯽魚等。

防避免接觸過敏源

穀雨前後,楊花柳絮隨風舞,很容易引起鼻癢、鼻塞、咳嗽和皮膚過敏等症狀。

穀雨時節風大沙多,應儘量避免在浮塵天氣進行戶外活動,外出時盡可能選擇浮塵較輕的時段,並戴口罩或用紗巾蒙頭。

居養生小運動

冷水搓鼻翼:穀雨前後飛絮較多,早晚用冷水洗鼻和揉搓鼻翼,有助緩解過敏。

按揉祛濕穴:穀雨時節濕度大,按揉位於小腿內側、膝下脛骨內側凹陷中的陰陵泉穴能健脾祛濕。

茶水洗臉:用喝剩下的茶葉水洗臉,能舒緩皮膚,還能讓臉部皮膚光澤滑潤。

《送前緱氏韋明府南游》

【唐代】許渾

酒闌橫劍歌,日暮望關河。

道直去官早,家貧為客多。

山昏函穀雨,木落洞庭波。

莫盡遠遊興,故園荒薜蘿。

《老圃堂(一作薛能詩)》

【唐代】曹鄴

邵平瓜地接吾廬,穀雨幹時手自鋤。

昨日春風欺不在,就床吹落讀殘書。

《春中途中寄南巴崔使君》

【唐代】周樸

旅人遊汲汲,春氣又融融。

農事蛙聲裡,歸程草色中。

獨慚出穀雨,未變暖天風。

子玉和予去,應憐恨不窮。

《白牡丹》

【唐代】王貞白

穀雨洗纖素,裁為白牡丹。

異香開玉合,輕粉泥銀盤。

曉貯露華濕,宵傾月魄寒。

家人淡妝罷,無語倚朱欄。

本文由【微渝中】編輯發佈

部分圖文資料來源於人民日報、新華社

穀雨這天,青年婦女走村串親,或者結伴到野外遊逛,欣賞和享受大自然的美麗風光。

食香椿

北方有穀雨食香椿的習俗。穀雨前後是香椿上市的時節,這時的香椿醇香爽口,營養價值高,有“雨前香椿嫩如絲”之說。

體防“濕邪”傷身

醫學專家表示,穀雨節氣後空氣濕度逐漸加大,是神經痛的高發期,因此需防“濕邪”侵襲傷身。注意開窗通風、加強保暖,不要著涼,多曬太陽,適當運動。如果已有“濕邪”侵入,可在日常飲食中增加一些利水滲濕的食物,如玉米、茯苓、冬瓜、薏米等。

食健脾是關鍵

穀雨一過,春季就要過去。此時,肝臟氣伏,心氣逐漸旺盛,是身體補益的好時機,應適時進食補血氣的食物,但不能像冬天一樣大補。古人有“四季不食脾”的說法,應根據個人體質,食用一些益肝補腎的食物,還可多吃健脾胃、去濕食物,如香椿、黑豆、薏米、山藥、鯽魚等。

防避免接觸過敏源

穀雨前後,楊花柳絮隨風舞,很容易引起鼻癢、鼻塞、咳嗽和皮膚過敏等症狀。

穀雨時節風大沙多,應儘量避免在浮塵天氣進行戶外活動,外出時盡可能選擇浮塵較輕的時段,並戴口罩或用紗巾蒙頭。

居養生小運動

冷水搓鼻翼:穀雨前後飛絮較多,早晚用冷水洗鼻和揉搓鼻翼,有助緩解過敏。

按揉祛濕穴:穀雨時節濕度大,按揉位於小腿內側、膝下脛骨內側凹陷中的陰陵泉穴能健脾祛濕。

茶水洗臉:用喝剩下的茶葉水洗臉,能舒緩皮膚,還能讓臉部皮膚光澤滑潤。

《送前緱氏韋明府南游》

【唐代】許渾

酒闌橫劍歌,日暮望關河。

道直去官早,家貧為客多。

山昏函穀雨,木落洞庭波。

莫盡遠遊興,故園荒薜蘿。

《老圃堂(一作薛能詩)》

【唐代】曹鄴

邵平瓜地接吾廬,穀雨幹時手自鋤。

昨日春風欺不在,就床吹落讀殘書。

《春中途中寄南巴崔使君》

【唐代】周樸

旅人遊汲汲,春氣又融融。

農事蛙聲裡,歸程草色中。

獨慚出穀雨,未變暖天風。

子玉和予去,應憐恨不窮。

《白牡丹》

【唐代】王貞白

穀雨洗纖素,裁為白牡丹。

異香開玉合,輕粉泥銀盤。

曉貯露華濕,宵傾月魄寒。

家人淡妝罷,無語倚朱欄。

本文由【微渝中】編輯發佈

部分圖文資料來源於人民日報、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