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世界上最成功的傢俱品牌為什麼以“難買”而著稱?

大部分行銷者的的思維是要給消費者提供便利性,只要消費者肯掏錢,要什麼給什麼,實行三包、送貨上門、終生保修等等,要什麼姿勢擺什麼姿勢。

這種情況在諸如傢俱這樣的大件產品中更是成為了普遍常識。

相信如果買一件沙發或者床,需要自己去選、自己挑、自己運、自己裝,那絕大多數消費者都會對這個品牌說“滾”。尤其是在目前電商大行其道的行銷時代,普通消費者甚至非常關注“送到家中”而不是“送到樓下”或者“送到門口”。

但就有這樣一個傢俱品牌。它不但樣子不怎麼樣,價格還不便宜,更關鍵的是還只提供半成品,如果你買這個品牌的產品,

你要去特定場所運回一堆你不知道怎麼面對的板材,而你唯一所能倚靠的只是一本不怎麼詳盡的說明書。

你需要費勁九牛二虎之力,花費半天一天甚至幾天才能把這個簡陋的傢伙弄好。

大家覺得這樣一個品牌能存活多久?

它不僅存活了很久——從1943年一直到現在,而且已經成為了全球最大的零售傢俱品牌。

就是這樣一個旨在給全球消費者“添麻煩”的品牌,年銷售額幾百億歐元,

淨利潤超過25億歐元。別說中國,全球都沒有想方設法提供便利性的競爭對手能望其項背。

它就是宜家。

買宜家,你只能去固定的宜家商場,什麼電商就別想了。

買宜家,你要去倉儲區自己拿。

買宜家,不僅要自己花錢運,甚至還要自己親手組裝。送到家的甚至不是成品。

但就是這樣一個每一處細節都和現代零售背道而馳的品牌,現在每年卻能在中國取得超過100億的營業額。

其實,宜家模式成功在於利用了人們這樣的行為模式:

我們總是對於自己付出勞動或感情的事物有更深厚的感情,同樣對於商品,消費者會對自己付出心血的商品更有感情和更高的價格估值。行為學家艾瑞裡教授把這種行為模式叫做“宜家效應”。

宜家的產品對於消費者來說,不像冰冷的傢俱,而更像自己親手打造出來的勞動成果乃至藝術品。

宜家效應在行銷中的應用近些年越來越廣泛,

在“取悅”消費者越來越難、成本越來越高的情況下,刺激他們付出勞動、感情、時間、心血,能夠在大幅降低行銷成本的同時,還大大提升品牌忠誠度。

這樣仔細一想,宜家的成功也就合情合理了。

老苗(yiheyingxiao),市場就是江湖,這個自媒體帶你讀懂市場與商業